银锭的科学鉴定(二)

银 锭 铭 文 辨 伪

中国古代银锭大多錾凿、戳印有铭文,偶尔也有底部或侧面铸造有铭文。铭文内容往往记录银锭制作或使用的年份、地点、用途、重量、主管官员及职位、银匠姓名等信息。对于银锭的辨伪,铭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字风格,有一个时代的制作工艺特点,铭文内容准确地反映着当时的时代信息和银锭特征。

1. 铭文内容辨伪

赝品银锭铭文往往不能准确仿制出目标时代的铭文特征,铭文内容也容易与史实、银锭形制等不符,甚至铭文内容之间有矛盾,这些都可以成为辨伪的突破口。如一枚仿清代江西方宝的赝品银锭,铭文“乡萍县”。江西有“萍乡县”,却没有“乡萍县”,这是造伪者缺乏起码的历史知识,戳印假铭文时违反了古人从右往左读的习惯所致。

仿清代五十两“乡萍县”赝品方宝银锭

再如一枚赝品砝码锭,铭文有横写和竖写的两方戳印,戳印内容却互相矛盾,露出了明显的造伪破绽。横写的戳印按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往左读为“祥珍”,应是银炉铺户的名字;竖写的戳印是篆书体,一般也为相同银炉铺名,即“祥珍”,但此锭上的戳记却是“珍祥”,完全弄颠倒了。

仿清代“祥珍”赝品砝码锭

清代“祥珍”砝码锭

2. 银锭铭文制作工艺辨伪

中国古代银锭铭文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铸造铭文和后加工铭文。铸造铭文在古代银锭中较少采用,铸铭内容也较简单。大致说来,银锭铸铭主要集中在北宋、金代、元代部分大银锭的底部,内容一般为地名,如“铅山场”、

 宋辽时期五十两银铤,背面铸造“铅山场”铭文,内蒙古博物馆藏

元代“至元十四年·扬州元宝四拾九两九钱”银铤,

背铸阴文“元宝”铭文,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归化城”五十两银锭,小侧面铸造铭文“兴”字,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银锭铭文的錾刻和戳印工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大致说来,唐代银锭铭文多系用刀凿一笔笔錾划而成。北宋和金代银锭沿袭唐代做法,也采用錾凿;但北宋和金代银锭也偶有少量的押印戳记錾打在锭面上,如金代的“承安宝货”小银锭。南宋和元代银锭铭文则多为各种印章戳压而成,明代银锭铭文多系刀凿錾刻,清代和民国银锭铭文又变为组合戳印为主。违反这些规律的银锭,在排除特例的情形下,一般可视为赝品。

如一枚赝品“真花铤银”铭文银锭,伪造的是南宋时期的银锭,铭文的制作工艺成为其伪作的最大破绽。南宋时期的银锭几乎都是印章戳印的铭文,该锭铭文确系錾凿的铭文,与南宋银锭铭文工艺明显不符。

仿元代“元宝”铸铭赝品银锭

仿南宋“真花铤银”赝品银锭,铭文工艺为錾刻

清代广西砝码锭“浔州府·库银”银锭,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而赝品“平乐府·修仁县”锭,戳印文字系隶书体,与广西砝码锭的宋体风格不符;隶书戳印文字似来自电脑字库,没有老银锭戳印的专门书写制作的个性书法风格,且文字笔划圆浑,字划表面形成圆滚滚的隆起,没有真品文字表面的平顺和边界的爽直特点。

仿清代“平乐府·修仁县”赝品砝码锭

清代陕西“扶风地丁”银锭,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而赝品“三水地丁”银锭,文字结体怪异,笔划肥软无力。

仿清代陕西“三水地丁”赝品银锭

中国古代银锭从唐代到民国前期,纵跨一千多年,银锭形制复杂多变。唐代银锭形制主要有笏板形、圆饼形、束腰长方片形、高翅平头船形(或称“板凳形”)等,形制的多样,是中国银两货币形成阶段的一个特点。北宋前期主要继承了唐代后期的高翅船形银锭形制,并演变成无翅的平头束腰银锭,后来逐渐统一成无翅弧头束腰银锭形制,风靡宋、金时期。元代银锭继续沿用宋金时期弧头束腰银锭的形制,银锭两头外沿稍稍高起,束腰也更紧,阴文的“元宝”字样开始铸造在部分的五十两大锭底部,开启了后世称大银锭为“元宝”的先河。明代银锭的器型对前代有传承也有变化,明代前期,银锭形制基本继承元代稍起翅的平板束腰器形,全国锭形基本一致;明代后期,大致在嘉靖朝及其以后,白银货币由束腰平板稍起翅的银锭形制变成了束腰增厚起翅的银锭形制,并且,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锭形的地域差异,可视为清代银锭形制纷杂的滥觞。清代、民国时期银锭形制最为复杂,其中有沿袭明代银锭的弧头束腰起翅的普通“元宝”,还有“方宝”、椭圆锭、圆锭、砝码锭、牌坊锭等。一个时代的银锭有一个时代的形制特征,若所鉴银锭出现与各个时代形制特征不符或错乱情况,就有赝品之嫌。

(本文节选自我馆周卫荣、杨君、黄维著《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

(0)

相关推荐

  • 银锭论文

    目前所见,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银锭的重量,则视乎需要而定,并无准则.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大锭一般是50两左右,中 ...

  • 银两之美的文化内涵

    如果买家拿的不是银锭,而是散碎银子,那么交易将变得更为复杂.卖家需要先让大侠落座,然后拿着银子到当地钱铺或者钱庄,让有经验的师傅鉴定含银量.<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钱业发展与性质演变> 鸦片战 ...

  • 清二两平安无事元宝型银锭

    清代 二两平安无事元宝型银锭,保存完好,重72克

  • 银两为何价值连城?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2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 ...

  • 简议古钱币及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杨青 摘 要:我国古钱币和银锭的发展时间较长,而且品种多种多样.古钱币发展从商代的贝币.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战国的刀币和步币,再到清代所采用的机制币.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之一银锭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据了极 ...

  • 银两最常用的辨伪方法大揭秘!

    银锭,俗称元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流通货币,也是广大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哪怕现实中很少见到,在电视剧里也总是会出现它的身影.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 ...

  • 银锭的科学鉴定(六)

    水坑银锭辨伪(下) 三.文字辨伪 1.铭文内容辨伪 有些假银锭錾刻的铭文内容本身就存在错误,文义矛盾,严重背离史实.如一枚"嘉靖十九年襄王府助剿饷银伍拾两一锭",其中的"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五)

    水坑银锭辨伪(上) 一.何谓"水坑银锭" 正如古代铜钱的坑口有干坑.水坑和半干坑等,中国古代银锭偶尔也有水坑状态,只是总体水坑银锭的数量不大,以前并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四川 ...

  • 银锭的科学鉴定(四)

    金属含量辨伪 中国古代银锭的含银量较高,从唐代到清末民国时期,含银量一般保持在95%-99%之间,平均含银量在98%左右. 此外,古代银锭普遍含有少量的金属铜,后期银锭的铸造中更有通过添加纯铜来调剂银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三)

    形 制 辨 伪 中国古代银锭从唐代到民国前期,纵跨一千多年,银锭形制复杂多变.唐代银锭形制主要有笏板形.圆饼形.束腰长方片形.高翅平头船形(或称"板凳形")等,形制的多样,是中国银 ...

  • 银锭的科学鉴定(一)

    银锭的真伪鉴定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不可回避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收藏品市场伪造风气盛行,银锭仿真造假行为也开始抬头,且伪作水平越来越高,给古代银锭的研究和收藏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对古代银 ...

  • 洪武通宝二钱科学鉴定检测方法

    重量 钱提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铜质不同氧化程度不同, 现代造假者,用计算机等最 新科技手段分析古钱币的成分或用同时代的普通钱币融化后在铸新钱,所仿造古钱币在材质上足可乱真,不易辨 ...

  • 微观陶瓷鉴定有说服力?还是科学鉴定买家更加相信?(建议收藏)

    目测法:这种传统的鉴定法基本大同小异,从宏观入手,比如:器型,釉面,彩料,画工,胎质,磨损痕迹,氧化旧气等.微观上类似于公安痕迹鉴定,如:胎土,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釉面材料,气泡变化,青花原料与历史配 ...

  • 官窑通过什么手段鉴定?国家标准不说谎、付责任、买家信科学鉴定

    北宋 汝窑 青瓷水仙盆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 ...

  • 科学鉴定“国家标准”已落入清凉寺汝窑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根据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