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九年甲子(1744)。正月,以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恭顺,于西苑瀛台赐宴准噶尔特使。二月,举行仲春经筵。四月 先蚕坛建成。乾隆帝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诏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七月,直隶多地受灾。

是年(1744),圆明三园基本建成。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圆明园以及它的附园长春园绮春园的合称,也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面积为347公顷。咸丰十年(1860)为英法联军所毁。作为三园之中规模最大的圆明园,原是明代私家园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赐给皇四子胤禛,改名圆明园。圆明园在乾隆时再次扩建,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艺术基础上,广泛汲取江南园林的艺术精华,建成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皇家园林。长春园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它位于圆明园的东侧,是乾隆皇帝归政后的游乐之地。绮春园又名万寿园,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长春园南边的几个小园合并而成。圆明三园都是集锦式的山水园林。尽管在布局造园手法上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它们是清代皇家园林的精品,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

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弘历三十三岁)。

春。正月。己卯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庚辰(初二日)。上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壬午(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御大幄次。赐准噶尔使臣图尔都宴。命尚书班第等、引准噶尔使人图尔都等、立首班大臣末跪迎。上升座。引进行礼。传旨谕图尔都、以尔极其诚敬。皇上特加恩宠。不以外国异视。与中国臣工。一体行礼。使臣叩谢入宴。复传谕旨、因尔台吉噶尔丹策零恭顺。遣尔来请朕安。尔亦诚敬可嘉。故特加恩赐宴。尔于宴所。可随意醉饱。以尽尔欢。勿以大礼所在。致生拘束。所演各艺。尔详细观看。俟回时、告知尔噶尔丹策零可也。又召图尔都、近前跪。赐饮三爵。并传旨赏噶尔丹策零、糚缎、漳绒、宁?各二端。玻璃器六事。珐琅器四事。使臣图尔都、大缎四端。玻璃器四事。银二百两。

○丙戌(初八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太岁之神。

○丁亥(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诣大高殿、永安寺行礼。

○幸瀛台御大幄次。赐蒙古诸王等宴。

○庚寅(十二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卯(十三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壬辰(十四日)。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壬寅(二十四日)皆如之。

○癸巳(十五日)。上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等宴。召喀尔喀车臣汗达马林乌珠穆沁亲王阿拉布坦那木扎尔。敖汉郡王吹木丕尔。敖汉贝勒罗布藏阿鲁。科尔沁贝勒达克丹。土默特贝子哈穆噶巴雅思呼朗图。科尔沁亲王罗布藏衮布。喀尔喀郡王成衮扎布。乌喇忒郡王色布登旺布。鄂尔多斯贝勒诺罗布扎木素。乌珠穆沁公朋舒克拉布坦。扎噜特公查汉凌华。乌珠穆沁公德里克旺舒克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谕:近来流民渐多皆山东、河南、天津、被灾穷民。前往口外八沟等处。耕种就食。并有出山海关者。山海关向经禁止。但目今流民。不比寻常。若稽查过严若辈恐无生路矣。大学士等、可即遵旨。寄字山海关一带各口。并奉天将军。令其不必过严。稍为变通。以救灾黎。此亦无聊之极思耳。

○甲午(十六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今夕山高水长处点放烟火盒子。著外省将军、副都统大臣等、及京城部院衙门、旗下满洲大臣等、进内观看。著御前乾清门行走之蒙古王、额驸台吉等、在两廊下坐。大臣等、皆在阶下两旁列坐。准噶尔使臣图尔都。著在头班大臣后随坐。

○召见准噶尔使臣图尔都。谕:朕召见尔等三四次矣。尔贸易事竣。即可起行。归告尔台吉噶尔丹策零、一切事宜。总凭朕所降誊黄谕旨为定。和好之事。以信为本。既已议定。永远奉行不爽。使内外群生。均得安乐。不亦善乎。

○谕大学士等、朕于正月二十五日。恭谒泰陵。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该衙门先期备办。

○乙未(十七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丙申(十八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丁酉(十九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戊戌(二十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己亥(二十一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庚子(二十二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辛丑(二十三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壬寅(二十四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癸卯(二十五日)。上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谒泰陵。是日驻跸黄新庄(北京市房山区黄辛庄)。 

○谕大学士等、上年直隶河间、天津、及河南、山东省、间有被灾州县。朕多方赈恤。令该督抚转饬地方官。加意安插。无致流移。此等被灾穷民。闻口外年岁丰稔。有挈眷前往八沟等处。耕种就食。并有出山海关者。该关向例禁止。但目今流民。因迫于本地之荒歉。与平时不同。若稽察过严。恐阻穷民谋生之路。从前曾降旨密谕。宽其稽察。朕念冬春雨雪未能沾足。年岁之丰歉。向在未定。近见流民渐多。大学士等、可再密寄信山海关等各隘口。该管大臣官员。并奉天将军。令其稍为变通。查明实系穷民。即行放出。不必过于盘诘。亦不必声张。务须善为办理。以仰副朕轸念灾黎多方体恤之至意。

○甲辰(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半壁店(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半壁店村)。

○乙巳(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五里河(保定易县五里河村)。

○丙午(二十八日)。上谒泰陵。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奉皇太后回銮。是日驻跸五里河。

○丁未(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半壁店。

○戊申(三十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黄新庄。

乾隆九年正月谒泰陵路线图

二月。己酉朔(初一日)。驻跸黄新庄。

○庚戌(初二日)。上幸南苑。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至甲寅(初六日)。皆如之。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亦如之。

○壬子(初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南衙门。

○癸丑(初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诣永慕寺行礼。是日驻跸旧衙门。翌日亦如之。

○甲寅(初六日)。上诣元灵宫瞻礼。遣官祭先医之神。 

○乙卯(初七日)。春分。朝日于东郊。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上奉皇太后还宫。 

○丁巳(初九日)。祭先师孔子。上亲诣行礼。

○戊午(初十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亥(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诣大高殿行礼。

○甲子(十六日)。上御乾清门听政。遣官祭关帝庙。

○乙丑(十七日)。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阿克敦、任兰枝进讲论语古之学者为巳。今之学者为人章。讲毕。上宣御论曰。此圣人叹世道之衰微。而慨想古之人也。夫学者何。明明德以新民而止于至善。惟行其心之所安。而尽其分之当为耳。岂有人巳之分哉。自精一之学不传。而人已乃判分。于是不知而愠者有之。盖不能克巳也。故孔子矫之曰。汝以此为为已乎。古之学者。不蕲人知。而人无不知。此乃所以为已也。今之学者。惟蕲人知。心逐于外而日丧。是为人耳。岂为已耶。究之古之学者。何曾有为已之心哉。夫有已必有人。人已之见介于中。天理之公于是泯矣。故古之学者。无人已之分。又岂有为己为人之别。圣人慨今之学者之不古若。于是有古之学者为已之叹耳。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巳。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已。盖亦微见圣人本意焉耳。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索柱、钱陈群、进讲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德与生不可析而二之。若谓职覆职载、德莫大。大始成物、生莫盛。是德与生为两事。而非易简矣。德即生。而无声无臭之理。于是乎昭。生即德。而成形成象之用。于是乎溥。故曰元者善之长也。此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不可见。以天地之大德见。天地之大德不可见。以天地之生物见。然而生即德。德即心。大生广生。孰非易简之至德哉。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曰。皇上精一执中。继唐虞之道统。尊崇正学。一天下之人心。造士各因其材。儒风日进于古天地以生物为德。帝王以成物为功。皇上一以贯之。天德王道。备于是矣。臣等幸侍经筵。亲聆睿训。不胜荣幸之至。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丁卯(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二十一日)。祭历代帝王庙。上亲诣行礼。

○庚午(二十二日)。清明节上诣寿皇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二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演耕。

○乙亥(二十七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裕亲王广禄、恒亲王弘晊、各五推。吏部侍郎阿克敦、户部尚书海望、礼部侍郎邓钟岳、兵部侍郎雅尔图、刑部侍郎托时、工部侍郎索柱、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统勋、通政使塔尔岱、大理寺卿定柱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农夫耆老如例。

○丙子(二十八日)。上侍皇太后幸悦心殿进膳。澄怀堂进茶果。奉皇太后还宫。

○丁丑(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悦心殿

在北海白塔山西坡上,它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房,前后出廊。殿前有宽敞的月台,与庆霄楼相连。原为皇帝临时办理政务和召见大臣之处。

三月。己卯朔(初一日)。

○庚辰(初二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辛巳(初三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壬午(初四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乙酉(初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丑(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巳(十五日)。月食。上诣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申(十八日)。上诣恩佑寺行礼。

○丁酉(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亥(二十一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辛丑(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午(二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夏。四月。戊申朔(初一日)。享太庙。遣恒亲王弘晊恭代行礼。以始建先蚕坛告成。议叙总理监修海望等、加级纪录有差。

○辛亥(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大高殿行礼。还宫。

○甲寅(初七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乙卯(初八日)。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戊午(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丑(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寅(十九日)。上自圆明园、奉皇太后至顺懿密太妃几筵前奠酒。奉皇太后居畅春园。上幸圆明园。 

○丁卯(二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申(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亥(二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丁丑(三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五月。戊寅朔(初一日)。

○己卯(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一春以来。雨泽稀少。二麦黄萎。今逾芒种之期。甘霖犹未普降。切恐秋禾难以布种。民食堪虞。朕心忧灼。思过省愆。无一时之暂释。朕诣畅春园问安。皇太后虽慈训屡颁。宽慰朕躬。而每见皇太后以天时亢旱。忧形于色。朕心更为不宁。今日太后从寝宫步行至园内龙神庙。虔诚祈祷。朕敬闻之下。惶恐战栗。此皆朕之不德。不能感召天和。而累母后焦劳。至于此极。为人子者。实无地可以自容。即刻前往请安。谆恳谢罪。恐众不知。以为别有他故。并谕内外臣工知之。

○辛巳(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午(初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申(初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

○戊子(十一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辛卯(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午(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未(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己亥(二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庚子(二十三日)。上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壬寅(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巳(二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六月。丁未朔(初一日)。

○庚戌(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雍和宫行礼。还宫。

○辛亥(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幸圆明园。

○甲寅(初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午(十二日)。上御勤政殿听政。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寅(二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卯(二十二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己巳(二十四日)。遣官祭火神庙。

○辛未(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亥(三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什刹海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北京什刹海旁。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称为火德真君庙。每年六月二十二日为祀火神之日。到这一天,皇宫里派官员来这里祭祀火神。

秋。七月。丙子朔(初一日)。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庚辰(初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甲申(初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酉(初十日)。直隶总督高斌疏报、据布政使沈起元详称、霸州、保定、固安、宛平、大兴、文安、大城、涿州、房山、良乡、永清、东安、香河、昌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卫、蓟州、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滦州、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临榆、雄县、高阳、新安、清苑、满城、安肃、新城、容城、定兴、唐县、博野、蠡县、庆都、完县、祁州、安州、束鹿、河间、献县、阜城、肃宁、任邱、交河、景州、故城、吴桥、东光、宁津、天津、津军厅、青县、静海、沧州、南皮、盐山、庆云、灵寿、新乐、广宗、钜鹿、平乡、南和、广平、鸡泽、曲周、磁州、成安、威县、清河、广平、开州、赤城、延庆、万全、冀州并所属之新河、南宫、武邑、深州并所属之武强、饶阳、安平、定州并所属之曲阳、深泽、易州并所属之涞水、遵化州并所。属之丰润、玉田、热河、八沟、喀喇河屯、等一百五州县卫厅。今春雨泽愆期。间被冰雹。二麦歉收。再东安、迁安、抚宁、唐县、定兴、河间、灵寿、延庆、怀安、西宁、蔚州、怀来、等州县。四五六等月。被雹伤禾。业经借给耔种。俟秋收后、确勘分数。另行题明。得旨。该部速议具奏。寻议、应如该督所请办理。秋获后、将收成分数另题。并将借给耔种数目咨部。得旨。依议速行。

○丁亥(十二日)。上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戊子(十三日)。上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己丑(十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寅(十五日)。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上诣安佑宫行礼。

○甲午(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未(二十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戊戌(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壬寅(二十七日)。上诣安佑宫行礼。

○癸卯(二十八日)。上奉皇太后还宫。诣大高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辰(二十九日)。上诣万善殿瞻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万善殿

位于中海东岸,明代为椒园。原名崇智殿,清顺治时改为现名,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是供奉诸神之所。

八月。乙巳朔(初一日)。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丁未(初三日)。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戊申(初四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戌(初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遣官祭关帝庙。

○癸丑(初九日)。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上诣奉先殿行礼。

○甲寅(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卯(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上诣奉先殿行礼。

○丙辰(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巳(十三日)。万寿节。上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

○己未(十五日)。上奉皇太后幸悦心殿进宴。

○庚申(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戌(十八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宁郡王弘晈行礼。

○癸亥(十九日)。遣官祭昭忠祠。

○甲子(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丑(二十一日)。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

○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班第、梁诗正、进讲论语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居之无倦者。存诚之体。行之以忠者。致诚之事。此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告之以内圣外王之学也。盖内圣外王之学。原无居与行之分。而遑有心与事之歧。一诚而已。夫何间焉。自夫知诱物蔽而亡其正。诚斯泯矣。故居之心者、不能不怠。而行之事者、不能不伪。非特为政者作此而失恒。即为学者。因此而丧良者多矣。故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发明之。苟其居之心者、一朝乾夕惕之诚。行之事者、一不欲勿施之孚。诚斯立矣。政斯行矣。何尝分诚与政为二事。又安用其以政而存诸心。以政而达诸事乎。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阿克敦、钱陈群、进讲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圣人无情。以万民为情。试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飞潜动植之伦。各形其形而色其色。孰非天地之心哉。放勋之时。平章百姓。而黎民于变时雍。孰非圣人之情哉。万物之化生。不待天地之感。而即见天地之感。天下之和平。亦不待圣人之感。而亦即见圣人之感。使天地有心而感万物。则自混茫以来。至于今日。不知其漏者有几。而断者凡几矣。惟其以万物为心。是以万物如是化生。终古不穷。人不能名。强名之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至于熙皞之世。首推唐虞。自此以降。虽有小康之时。均非华胥之世也。毋亦以有情之感。感人之有情。此一情也。彼亦一情也。圣人方且惴惴焉。而云天下和平。是自欺耳。然则如之何而后可。曰圣时宪。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奏曰皇上统内圣外王之学。综盛德大业之全。究极天人。研精性命。臣等敬聆圣论。实深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暨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丁卯(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戊辰(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二十五日)。上奉皇太后幸南苑。上诣永慕寺行礼。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是日驻跸旧衙门。翌日如之。

○庚午(二十六日)。上奉皇太后幸狼儿洼阅围。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

○辛未(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南衙门。

○壬申(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上行围。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如之。

○癸酉(二十九日)。上行围。

○甲戌(三十日)。上奉皇太后自南苑还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昭忠祠

是我国古代为纪念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北侧的报国寺,占地17000平方米。

九月。乙亥朔(初一日)。

○丙子(初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丁丑(初三日)。上奉皇太后居畅春园。幸圆明园。

○戊寅(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巳(初七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甲申(初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戌(十二日)。遣官祭历代帝王庙。遣官祭都城隍之神。

○庚寅(十六日)。月食。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卯(十七日)。上奉皇太后幸静明园。还居畅春园。

○癸巳(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酉(二十三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己亥(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诣雍和宫行礼。还宫。 

○庚子(二十六日)。谕:十月十二日。朕恭奉皇太后前往汤山。所有应行豫备事宜。各衙门照例办理。

乾隆九年奉皇太后幸汤山行宫、丫髻山、盘山路线图

冬。十月。甲辰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诣大高殿行礼。幸瀛台。颁乾隆十年时宪书。赐内阁、御书扁曰调和元气。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乙巳(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丁未(初四日)。谕:朕此次恭奏皇太后前往汤山。著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尚书公讷亲在京总理事务。

○庚戌(初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丑(初十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乙卯(十二日)。上奉皇太后幸汤山。是日驻跸汤山行宫(北京市昌平区顺沙路99号院,北京御汤山温泉别墅汤山遗址)。至丁巳(十四日)。皆如之。

○戊午(十五日)。驻跸三家店(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

○己未(十六日)。上驻跸盘龙山(北京市顺义区张镇西的庞山,有行宫)。

○庚申(十七日)。驻跸丫髻山(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

○辛酉(十八日)。驻跸盘龙山。

○壬戌(十九日)。驻跸白涧(天津市蓟州区白涧村)。

○癸亥(二十日)。驻跸盘山(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翌日如之。

○乙丑(二十二日)。驻跸白涧。赐随从王大臣等饭。

○丙寅(二十三日)。驻跸烟郊(河北廊坊市三河县燕郊镇)。

○丁卯(二十四日)。上奉皇太后还宫。谕:本朝所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书。搜罗浩博。卷帙繁富。实艺林之巨观。为从来之所未有者。古称天禄石渠。为藏书之所。今之翰林院。即图书府也。著将古今图书集成、颁赐一部。将贮院署。俾词臣等、咸得观览。以广识见。以资问学。

○戊辰(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二十八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壬申(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酉(三十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太和殿

十一月。甲戌朔(初一日)。遣官祭先医之神。

○丁丑(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壬午(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酉(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戌(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庚寅(十七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卯(十八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壬辰(十九日)。上以冬至节。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御太和殿受贺。

○癸巳(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乙未(二十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丁酉(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侍膳。 

○戊戌(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己亥(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壬寅(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乾清门

十二月。甲辰朔(初一日)。

○丙午(初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申(初五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己酉(初六日)。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东陵。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亥(初八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幸悦心殿进膳。

○壬子(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卯(十二日)。上御中和殿。恭览新修玉牒。 

○丙辰(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酉(十八日)。上奉皇太后诣雍和宫行礼。

○壬戌(十九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丑(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二十四日)。上诣雍和宫行礼。

○戊辰(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午(二十七日)。以岁暮祫祭。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

○辛未(二十八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遣官祭太岁之神。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0)

相关推荐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三十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五)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