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疫情之下,疑似后面是什么?《重归宁静》的写作方法
在微信群看到这篇《重归宁静》,觉得可以讲讲写作方法,就转给各位看看。
它是小说吗?你说是就是。
百科是这么定义的:“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小说,作为一个词,也可以不是文体,可以是“小心地说一说”的缩写。
想到几篇很短的小说,都冠以“最短”,看来最短也不一定是最短的意思。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恐龙依旧在那里。”——这是由拉美文学大师蒙特罗索写下的史上最短小说。 这篇全世界最短的科幻小说——[美] 弗雷德里克·布朗《敲门》——“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英国某短文大赛,要求用最短的语言写一篇小说,包含宗教、皇室、神秘和性,结果有人就用这一句话的文章摘得了大奖。
接下来,分析下《重归宁静》的写作方法。
1.创作来源于生活,引起读者的共鸣,牵动读者的情感。读者意识。——怎么才能与更多的读者产生更多的共鸣,这是作者要考虑的。作者在选材上,读者的基础面越大,产生的共鸣就越多,比如写爸爸妈妈,只要是个人,就都可能共鸣,因为大家都是父母生的啊;这次疫情,跟每一个人都相关,读者都具备了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无需作者交代,读者已经完全脑补,且十分到位。如果写“炸油条的辛苦”,估计只有从业者才能更好地共鸣,吃烧饼油条的人,其实是不怎么关心油条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他的生活经历与炸油条者很不一样,比较难感同身受,比较难替别人去感受。所以,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材料,与读者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可能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至少概率大增,如果还能平中见奇,陌生化,那更有本事。另外,这个共鸣的基础,还有一部分在人的潜意识当中,比如集体潜意识。——同时,也要求在表达上要让更多人读懂,而非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写文章是让读者读书得间,众乐乐。
2.反义词思维。看题目就知道了,重归宁静,小区一开始是宁静的,接着宁静被打破了,最后又归于宁静。这一招,在写作当中是用得很多的,唯有如此,才见变化。只有变化了,才一波三折啊。与宁静的变化相应的,是灯的亮灭,人的情绪变化。一个点上,是诸多因素有条理地纠缠在一起的,如六要素也这样。 3.这个文本本身,关键在相似性。 疑似 、 疑是 ,两者音近,不会翘舌的,读起来真是一样的。这是编这个故事的梗、包袱,触发点。 4.悬念与误会。悬念是要叠加出来的,层层加码,触底反弹,柳暗花明。在这里,悬念源于误会。 5.转折。转折总在意料之外,我们作为读者确定了“疑似”后面是“确诊”,作者利用的就是这个,偏偏将我们带上了古诗,这车开得,一个急拐弯,小区里的气氛变了,我们也放松了。这就是作者故意的,将作者引向南,他偏偏走了东,产生了偏角,效果就出来了。这一招在《三国演义》里很常见。 6.幽默。不管怎么说,当“疑是地上霜”出来的时候,这个包袱一抖,还是可以笑一个的。疫情之下,欢笑还是需要的。 7.时间顺序。 8.以小见大。 9.叙述视角。 10.因果关系,先声夺人,心理境物理场……(你有补充吗?)
其实不管读什么,都是在探求谜底。所以写作就是制造谜面,要吸引住读者,要迷住读者,但又不能让读者迷糊。不仅吸引,读完之后,还能让人想一想,想了真的有收获。写作是有技巧的表达、呈现,标题党、绣花枕头,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