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这种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去年,由于国家对单位主营产品的管理办法做了大的调整,为了使产品能在规定的时间切换到新标准。领导号召大家全力以赴,尤其是产品组须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产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工作,以便早日拿到相关证书。

大家开始紧密锣鼓的行动了,昔日欢乐和谐办公室,增加一些紧张的气氛。我们产品一组,在经理开会分配工作后就开始专心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

产品二组与我们不同,他们组内所有人都集中在会议室里,用自己个人的笔记本电脑写材料。他们边写边讨论着,时不时回办公室电脑上查点资料,一副不可开交的忙碌状。

他们每天加班加点的干,周末也从双休变成了单休,连一向严肃的大领导每天下班回家路过会议室都会进去问一声“辛苦”。

相比产品二组,我们一组的员工实在是太懒惰了,我们每天踩着点上下班。起初大家并不觉得什么,自己工作完成了,到下班时间就该下班。

可时间长了,不止我们就连办公区的其他组也都莫名的感到压力,大家下班后都不好意思走了,对自己不加班准时下班的行为有一种愧疚感,尽管我们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只是看起来不敬业而已。

无奈,对比的力量是强大的。最后连我们经理都不能漠视了,与我们说下班别那么着急走,也向二组的同事学习学习,将心思多放在工作上一些,好让领导看到咱们的努力。

自此以后,以前当下班音乐一响起,人们就开始收拾东西,陆续的离开了单位的情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下班音乐播放完了,大部分人还在埋头苦干,完全没有要下班的意思,加班成了常态。

可加班并没有使大家的工作进度超前多少,大家的工作效率反而大大降低了,明明上班时间内能做完的工作,硬是拖到下班后或周末。因为,即使早早做完了,也不得不为了给领导留下个努力的好印象而加班,索性就慢慢做吧。

这都是由于二组同事前期努力加班打乱了整个部门的工作节奏,他们的忙碌衬托了我们的闲散。他们这种行动上的勤奋让人很无奈,尽管他们没有做出更多贡献。

原来团队中这样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年初,两组各自负责的产品都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许可证,公司为感谢大家的辛苦,给大家按照产品数量比例发了奖金。

这时,抱怨的声音出来了,二组的同事觉得自己这么努力,天天加班,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拿到的奖金却没有一组不努力的同事多,公司怎么不考虑他们的辛勤付出。

可老板是相当公平的,完全按照申报成功产品数量给予奖励的,我们负责的产品比他们组多,奖金自然会多些。二组的人都会认为我这么辛苦,领导应该看在眼里,单位应该给予回报,可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

说到底,他们这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职场中只看功劳不看苦劳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加班干活只是战术,怎么提高效率才是战略。

在职场里,“感动”是一件非常没意义的事情。辛苦加班是感动不了老板的,用突出的成绩来打动老板才是正道。

仅仅想通过加班来感动老板,认为努力了就应该有回报,这种努力的动机本身就不纯。

职场上并不会看重你的付出和努力,大家更看重的是你最终完成工作的质量和结果。

记得刚上班时,领导交给我一项将产品各项指标检测数据与国家标准对比,找出不符合国标的数据的工作。看到那几屏的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有不低于、不高于及不同数字区间的复杂标准,我就头大了。

虽然,这个工作不需要动脑筋,逐个对比就可以了,可是如此多数据对于我这种天生对数据不敏感的人来说真是难题。

我硬着头皮比对了一个表,就没有耐心再做下去了。不得不去寻找一个更快捷的方法,对Excel并不精通的我,花了一上午时间在网上搜索学习了数据筛选分析的方法,最终用Excel工具轻松高效的完成了工作。

从那以后,我接到任何工作,都先花点时间做梳理分析,详细了解工作特性,做到有的放矢,绝不盲目的开始。

勤奋是好的,但要做到有效的勤奋,那些无效的勤奋还不如懒惰呢。试想同样的一个任务,有的人上班时间内就能高质量的完成,而有人却需要加班一晚上才能完成,质量还一般般。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喜欢那个呢?不言而喻,我们都喜欢那个效率高的,而那个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的,我们只会质疑其能力,不会在意他多么的勤奋,如何的努力。

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结果,职场是以结果论成败,以结果论英雄的地方。在功劳小或没有功劳的时候,一味的强调苦劳也是毫无意义的。苦劳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功劳才是业绩的具体表现。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即使你工作再努力勤奋,加班再多,如果业绩不好,一切都将是空谈。所以说,一个员工再吃苦,再勤奋,苦劳再多,如果创造不了价值,业绩也等于零,更谈不上功劳。

切记:职场上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因此,职场中这种只是行动上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end

关于作者

爱读书、爱写字的我,期待与你相遇,共同分享成长中的故事,一起追求梦想。

更多文章,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