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端一隅”摄影比赛会员作品欣赏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是外行
只能看看热闹
不过看热闹自有看热闹的妙处,那就是可以随意品评
反正也不会有人把我咋滴
没准儿把逼格还得抬高上去
这是获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一幅体育纪实类作品(可以用这个词吗?写出来我心里都突突的,生怕人家笑话),画面动感十足,颇具张力,不过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惦记戴面具的人万一出汗咋办啊?
即便像我这样的外行也知道,孩子是最上镜的,这幅作品充满童趣,两个孩子的眼神即将对撞,几乎都能听到银铃般的笑声,脚下的银杏叶温暖明亮,秋意盎然,但这男孩子是kiwi吗?本地的男孩冬天都是一件大裤衩子走天下的啊?
又是一个以孩子为主题的作品,画面焦点是酣睡的宝宝,作者大胆地舍弃了不重要的元素,两个成人仅以半身入画,手法诡谲,色彩明艳。只是不知道画面右侧的树木是有意为之以增加画面均衡感还是另有它因,诚然,整体感觉那是相当不赖。
老邱这张我特喜欢,无论是紫系列(是紫色不?我有点粉红紫色盲)的服饰还是精致的英式茶具,都透露着人物的优雅,画风和谐温润,新西兰是老龄化国度,画面主人公的微笑似发自内心深处的满足与无争,神态的捕捉确实一流,赞得!
同样是孩子的作品,这一幅也是有声音的,我几乎能听到小自行车轮子碾轧落叶的沙沙声,气喘吁吁的小骑手急促的呼吸声,瞧他满身的尘土和脏不拉唧的小脸蛋,太可爱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被作者表现得惟妙惟肖。
老梁恁地抓拍人物的功力深厚,黑背景运用到表现黑色主题上,手法近妖,额头沁出的晶莹汗水,白眼仁,白色的豁牙子,黑色吊带,酥胸微露(对不起,我不由自主就想到这里了),低调画面的层次感极为丰富,可见曝光控制能力已近炉火纯青。
不知道为啥,我的注意力没在那双大眼睛上,而是觉得这织物质地很不错,针脚也甚整齐,不知道打哪儿买的,至于眉毛,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用刀来修啊?
又是一张低调作品,大量的黑色运用,有力地突出了画面的重点,作品最大程度弱化了背景的影响,使观者的目光无法不集中到身有重疾的老人面孔之上和援助者的手上,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矿泉水瓶子上出现了明显的商标,咱不收钱还负责植入吗?
实话说,这幅作品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和谐的画风,粗糙的砖墙与细腻的肌肤和姣好面容之间形成对比,典雅而细致,光影的运用几乎达到了极致,尤其是模特的选择也是一袭金棕发丝,与背景颜色相应成趣,如果说有美中不足的话,就是右臂太粗了,也是,在kiwi女子里找到胳膊细的基本上难如登天!
看得出来Jana是擅长后期的,这幅《看海》表达的主题是宁静的感觉,背景岩石的微微暖色与海面的冷冽有机结合,红鞋白皮肤的丽人坐在礁石上,分外抢眼,不过作品如果叫《听海》会不会更有调调呢?
又是一幅冷色调的作品,看风景的人被当作风景记录了下来,不过这种冷郁的画风自然永远是见仁见智,私以为如果在小姑娘身上做一点彩色或者亮色处理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幅《凯旋归来》是采自维多利亚公园,迎接全黑队时创作的,也应该属于纪实类作品,这位母亲带着4个小朋友坐在草地上,教他们在宣传牌上写欢迎全黑队的话:All Blacks,你们是最NB的!(Sorry,我英文不好,翻译的是不是有点不对?)
登登登登,大奖登场了!这就是本次华页举办的“南端一隅”摄影比赛大奖——Jana拍摄的《Hamilton气球节》。一个女子,不怕艰险登上气球进行航拍,得到这种荣誉根本是名至实归,宽阔的视角,绚烂的色彩,配合鸟瞰的城市和升腾的彩云,充满一种迷幻的快感,唯一的槽点还是名字,至少叫个《云端》啥的也新潮一点啊,以后Jana拍出好片子,务必给哥过个目,万一能起个精彩的名字岂不是锦上添花!?
我嘚哔完了,会长邱钢做个总结发言:
关于“南端一隅”摄影比赛,我们会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去年的一、二名得主今年换了位置仍旧是冠、亚军,证明了她(他)们的实力。在获奖加入选的二十五幅作品中,我们会员作品占了十三幅(Jana Luo4幅,Edwin Leung5幅,王小梅1幅,Angel Wan1幅,邱宏1幅,吴国华1幅)。在此恭贺各位!祝各位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天舒再说一句:
我们的摄影学会,是最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