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鞭炮趣说

1946年上海春节,人们放鞭炮辞旧迎新的情景

1957年上海在弄堂里放烟火的母子

农历辛丑年春节已经离我们很近了。眼下,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回家,还是留下,成为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选择难题。今年的“年味”似乎于“就地过年”的现实情况相联系,我就从过年放鞭炮的角度来谈谈“年味”话题。

千百年来,中国人过年,从除夕到年初五的接财神,几乎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通宵达旦,响声不绝,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劈劈啪啪的声响,浓浓的硝烟味,飘洒的爆竹残存纸屑,大概可以构成过年“年味”的一个特色。

中国人在节日喜庆的场合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爆竹了。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春节放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布新的双重意义,因此元旦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中的这句诗可以算是对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最好的概括之一。

回顾鞭炮的历程,可以看出它的驱鬼、敬神、求吉、娱乐的有趣脉络,而每一步都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

鞭炮作为喜庆吉祥物,原出于古人烧竹发出的劈啪声以驱山臊恶鬼之俗,它隐含着传承而来的驱邪意义。据考证,汉代爆竹之俗,并没有被引进到年节活动,仅仅局限于驱鬼。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鬼是一种不祥之祸害,“山鬼”抑或“山臊”,藏于西方的深山老林处,是一种不时给人们带来寒热病痛的病魔,古人认为可以用燃放爆竹之法来驱除。这在汉代大量的典籍中可以得到佐证,可以说汉代以前,爆竹实为一种驱鬼的巫术。从无神论来看,鬼当然是不存在的,但今天的新冠病毒,就是一种令人厌恶的邪恶,人们对它必欲除之而后快。

有确切的史料证明,爆竹作为一种驱鬼巫术与年节的结合,是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除夕、春节驱鬼求吉的一种民俗事象了。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从此,过年便有了燃放爆竹的习俗。

放鞭炮习俗的流行,当然也与科技发展有关,倘若老是用古老的竹子来燃烧,就很难流行传播,至死到了魏晋时期,炼丹术的发展,祈求长生不老的方士们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就制作出了火药。鲁迅先生当年所云,中国人发明了炸药,首先没有用在军事上的强国御敌,而用在鞭炮上。为了增强爆竹的响声,人们将火药填进竹筒燃放,就产生了火药爆竹。据说这个火药爆竹的始作俑者是中古时期著名的中国发明家马钧。宋朝,中国人的造纸术,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国粹”——宋代纸包火药的爆竹已经相当流行。除夕、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便逐渐兴盛开来,不仅平民百姓放,就是王公国戚帝王家也放,《东京梦华录》上说,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的大街小巷,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竞相燃放爆竹。所以我说,一个是火药,一个是造纸,就象两个轮子,将鞭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宋代有一个很有名的苏州人,叫范成大,他做官是个好官,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在诗中吟道:“岁朝爆竹传自昔,……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八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爆竹引》)。平心而论,宋代放爆竹之俗仍然包含了驱鬼求平安的信仰。人们将人们将爆裂燃焦的碎竹片拾起来,叠放在床底,俗信认为,这样可以驱除疾疫,保佑主人身体健康。

风俗的变化,总是新旧混杂、交叉而行的。宋代在流行纸包火药爆竹的同时,也还保留了如范成大诗中所记的竹筒爆竹。在纸爆竹的基础上,宋朝又出现了连响的爆竹,称鞭炮。

清朝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比之前代更为盛行,其用于迎神纳福的特点,也愈益彰现。将爆竹用于迎神,迎神与驱鬼,恰是一个银币的两面,趋利而避害,《燕京岁时记》说:“每届初一,于子(时)初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宵达巷,络绎不绝。”从驱鬼到迎神,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流变。

值得玩味的是清代过年燃放鞭炮的习俗,比之唐宋以来具有更为世俗化的倾向,其中的驱鬼和迎神的内涵,在逐渐地淡化和弱化,从驱鬼、迎神到娱神、娱乐,民众心理上祈求吉庆、平安和求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开门爆竹”的出现,就是明证。同样是江南吴地的一个撰写《清嘉录》的顾禄,曾经指出过江南人放爆竹的用意:“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人们试图在心理上获得更大的平衡,除旧布新,仿佛鞭炮的声响,可以除却一年的烦恼和劳累,而寄托对于新的一年以希冀,以求蒸蒸日上,人丁兴旺,万事如意。所以鞭炮就不独是节庆的专利,举凡婚姻之喜、乔迁之喜、仕途之喜、开张之喜等等,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既是喜庆燃放爆竹,对于爆竹品种要求就丰富多彩了。民间的烟花,就是鞭炮的发展与延续。烟花又叫焰火,是由爆竹演变发展而成,它不似爆竹以声响显威势,而是色彩图案变化多端为特点,烟花一般是内装药剂,点燃后焰火喷射,并幻化成各种美妙图象。大约到明代,烟花就大为可观。由于它有社会需求,所以品种之丰富,也令人目不暇接。当代社会一些重要庆典,人们造就的美丽烟花之夜,真可谓“当惊世界殊”。

鞭炮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节庆、喜庆活动等等都要用。当然,在当今社会,安全和噪声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禁鞭令”,这对于城市环境的净化,火灾事故的减少,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反映了我国城市文明水准的提高,但是,节庆、喜庆,变得寂寥无声,冷冷清清,是不是合乎国俗民情、世道人心,恐怕也值得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去认真研究。这自然是题外之言了。

2021年1月28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中国千年鞭炮史: 无鞭炮, 不中国

    点击加载图片 放鞭炮传承了千年 鞭炮在中国的起源非常久远,但中间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直到唐宋之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鞭炮,而烟火也是在鞭炮产生之后,从鞭炮中演化出来的.从宋朝开始计算,鞭炮传承也有 ...

  • 桂平人文:淡淡的年味,淡淡的谈——曾经的年味,曾经的风俗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春节也就算是过完了,不知道,这个年,你过的怎么样? 因为生活方式,物质供应,社会发展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年,总 ...

  • 难忘小时候我们放过的那些烟花和爆竹

    难忘小时候那些放过的烟花爆竹 小的时候,对春节的盼望是无比热切的,对于过年,几乎可以用盼字来形容了,除了可以穿崭新漂亮的衣服,吃到丰盛美味的团圆饭之外,对春节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可以随心所欲地燃放烟花 ...

  • 春节放鞭炮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01 所有烟花爆竹不宜在室内燃放,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并且不能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的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炸物品的地方进行燃放. 02 放小型鞭炮要远离10米以上,大型鞭炮 ...

  • 烟花爆竹到底该不该禁?传承了千百年的燃放烟花习俗,该何去何从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还记得春节前夕的1月16日,一则昆明全面解禁燃放烟花爆竹的短视频刷爆全网吗?不在昆明的你有没有羡慕? 反正狼君是羡慕了,因为狼君这里早在2020年11月份就发布了 ...

  • 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你知道最初的爆竹是怎么玩的吗?

    中国人的春节,如果要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我觉得一定是放鞭炮. 所以中国人的年味,很大程度上就是和鞭炮声联系在一起,就是鞭炮的那种硝烟味. 那么大家知道,咱们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吗? 最初咱们老祖宗放 ...

  •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八月底,九月间,搭地屋,架悠案, 用力搓,悠子埝,一百零二捆一盘, 黄似蜡,硝似盐,六尺深井烧麻杆, 灰七黄八硝四两.文火炒,石碾碾, 男女老幼齐动手,风风火火爆竹鞭. 这首脍炙人口 ...

  • 有人认为,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够消灭空气中的病毒,你怎么看?

    历史酿的酒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中国传统年俗中,放开门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每当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的晚上,一般是在凌晨,人们便早早地准备,做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开门炮,之后也放烟花,增加喜庆氛 ...

  • 绚丽的烟花从何而来

    编者按: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鸟巢烟花秀刷屏了.自烟花爆竹被发明以来,就成了节日庆典的常客.烟花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姿态?本文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文由蝌蚪五线谱授权转载,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