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4536万的一幅草书,却被世人嘲为“丑书”,你能看懂这字么?
“丑书”这个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在网络之上的,这种称谓其实是狭隘的,一件书法作品,也不能仅仅用“美”与“丑”来界定,并且,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有着不同的审美。
但审美到了一定的境界和高度上,其理念往往是趋同的。这就是好比在有过许多年书法经验的人眼中,去看“田楷”,就会觉得俗之又俗,而对于书法小白,却比较喜欢,但对于古人一些看起来不怎么好看的字,专业书法家往往会比较倾慕,但在书法初学者眼中,却往往嘲为“丑书”!
比如,在210年北京匡时的一次拍卖会上,有一件王铎的草书名作《雒州香山作》,经过多轮的竞拍,最终被拍出了4536万元的天价,这一价格更是创造了王铎的书法成交价格记录,也曾轰动一时。
但在很多没有书法经验的网友眼中,这是一件十足的“丑书”。
他们给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字不认识,也不整齐,潦潦草草,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句话,就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掩盖了。
其实书法的好坏自然不能用“整齐”、“看得懂”等字眼来形容,你没有学过“篆法”所以不认识很正常,你没有学过“草法”,所以不认识草书更正常,但这依旧不妨碍有人去学它,并且草书也正是书法最高艺术的表现。
欣赏艺术是有门槛的,这种美学的门槛是需要你一步步学习才能缓慢提高的,倘若你不学习,不进步,那么你的审美就只能停留在欣赏“田楷”一类美术字的低级书法层面。
我们来看王铎的这件《雒州香山作》究竟好在哪里?
首先王铎的字法几乎全部来源于阁帖,王铎曾毕生临摹阁帖,无日或辍,并且他自己也说,一日学书,一日应索请,并且他传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极其用心之作,而这件《雒州香山作》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此作当中的字法都是“二王”体系字形的再变化,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王铎对于晋唐书风吃的很透,此外在行气上,从王献之到怀素基本都是呈现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的字组形式,而王铎更是突破了这种限制,将更多字与结构作为字组同时通过米芾的这种欹侧之势,呈现出轴线的强烈摆动,给人一种极强的冲击力,变现力极强。
在墨法的使用上,王铎更是以自己特有的“涨墨法”来将自己二维视觉的作品渐渐上升到了一种近乎于三维的审美,这种境界在以往的草书作品当中也从未有过。
并且,这件《雒州香山作》乃是王铎45岁降清之后的作品,书风更加炉火纯青,可以说他是大字草书立轴的开山人物,当代参与国展的草书名家当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王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