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用句式,快速掌握小学高频文言文重难点!
古代汉语句式类型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判断句
类型:
1.用“者”“也”表示判断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表肯定判断,“非”表示否定判断
“……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
A.“……者,……”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B.“……,……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C.“……,……”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D.“……,……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比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
1、使用“被”表示被动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2、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
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3、使用“为” 做标记的被动句
例: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
4、使用“于”做被动句的标记
例: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于”,表被动)
5、动词表被动(意念被动)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省略句
类型: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量词、省介词
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等。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③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论语》)
(3)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种梨》)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掌握这份查阅和记忆的材料,赶快收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