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短视频毁了青少年
近年来,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同时,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的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产品类型。短视频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项针对 1974 名受访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到底让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到底传播正能量还是让用户更弱智?这一直是社会操心和公众担心的问题。“作为5G时代的传播新语态,短视频不能短文化。以‘秒’计算的短视频,降低的不应是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而是要降低受众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门槛。”对此,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一系统将于今年 6 月在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同时,我也希望短视频平台和相关科研机构加快研发针对短视频的智能把关系统。
这些措施还主要是“堵”,我们还需要“疏”,即疏导。通过教育积极引导是一个方面,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否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积极健康的优质短视频成为一场青少年争夺战的关键。我们对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沉迷游戏,做了很多工作,但收效不是特别显著,内容低俗的痼疾仍未根除。面对短视频的泛娱乐和低谷化,如果我们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也会治理无方。
短视频有一大特点就是它不仅仅可以看,还可以玩还可以用。短视频不仅带来全民狂欢,还成为中国最大的DIY课堂,“自制+分享”是短视频的生产传播模式。青少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短视频形象直观且易于制作的特点,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是我们如果积极引导。
短视频主要有两大内容传播,一是娱乐传播,二是知识传播。人们常说说到娱乐至死,其中正常的娱乐是人类的一大精神需求,问题出在过度娱乐并由此导致的低俗化。山东烟台有一个养马岛,之前默默无闻,去年夏天抖音让它成为了网红岛,由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祖国山河的秀丽风光、美好生活的万象更新,都可以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短视频创作源泉。知识传播也是短视频一大功能。然而,有研究发现,“UGC语境下的现实困境是知识信息所占权重不升反降,有效用和价值的知识传播行为相对较少,而且‘伪知识’大肆生产和传播。”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活力与竞争力与国民总时间的支配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量国民时间被用于没有营养甚至低俗庸俗的内容,必然会导致在最需要投入时间的领域投入不足。”我们必须正视:沉迷短视频耗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低劣内容和伪知识的泛滥会毁掉青少年这一代人,甚至毁掉我们国家的未来。
优质内容生产是短视频发展的社会期望,可喜的是腾讯称将投入50多亿作为内容创作基金;快手通过“快手课堂”项目进行优质乡村内容制作和乡村非遗文化的推广;快手和抖音打造的专属流量池的内容还是以知识、技能学习类为主。然而,仅靠商业平台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的优质短视频扶持政策,主流媒体应该提高优质短视频的产能,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应该把短视频纳入考核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文化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应该投入更多资金运营优质短视频,短视频平台应该全力推送优质产品。总之,多管齐下,共同营造短视频优秀作品创作的良好环境和绿色生态。守正创新,是短视频惠及青少年的最佳路径。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拨正航向,让短视频为青少年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助力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