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这四个优势很明显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

一个人总是处于群体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本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合群的人,却拼命去迎合别人,本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却慢慢弄丢了自己的本性,变成了没有主见的人。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人在社会上混,要懂得取舍,有些人,不适合交往,不如断绝来往。刻意的合群,不如一个人独来独往。

不合群的人,以下四个优势很明显,看看你有没有。

01

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

我的同事小赵,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单位上的应酬,他几乎不去,同学聚会他也拒绝了。单位上的人,都认为小赵这个人,有点怪怪的,因此大家还有意无意疏远他。

有一次,我在书店看到小赵,我问他:“你是买书给孩子看,还是自己买书呢?”

小赵说:“我自己买书看。”

他手里拿着一沓法律方面的书籍。我忽然很佩服他,居然可以啃这么枯燥无味的书。

上个月,小赵辞职了,去了一家法律服务所工作。他要转型到律师行业。这时,我才知道,他通过了司法考试,并且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接触法律方面的工作。

看书、备考,需要大量的时间。小赵利用八小时之后的时间,硬是把自己逼成了读书达人。

不合群的人,他的应酬就少了,和别人“东扯葫芦西扯瓜”的时间就少了。空闲的时间,可以用来看书,陪伴家人,也可以用来改变命运。

合群的人,天天在饭局里混,在别人的圈子里闲聊,虽然日子过得充实,但是时间过得飞快。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如果你不愿意被时间抛弃,不愿意被命运捉弄,你就必须放弃无用的社交,腾出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任何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你一定可以成为好命的人。

02

干事创业非常专注。

不合群的人,往往很内向,不善言辞。但是他总是能够当好“旁观者”的角色,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察别人的人生。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总能学习到别人的长处,把别人的优势,转变成自己的优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不自律的人,肯定不成功,就像掰玉米的猴子一样,拼命掰玉米,然后丢了玉米去捡芝麻,最后丢了芝麻去追兔子,一无所获。

一件事,反反复复去做,就能够做出精品;一件事还没有做好,就去做另一件事,结果两件事都做不好。

不合群的人,他身边的人很少,给他提建议的人就更少。他想要做什么,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他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自己每一次行动的弱点,并加以改正。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如果不专注于某件事,想要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合群的人,因为赶时间,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合群的人,恰好相反。

当一个人有了“精雕细琢”的精神,把事业做成了精品,那么他的人生就灼灼发光了。

03

身边总有几个“靠谱的人”。

《菜根谭》里写道:“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

一个不合群的人,看起来很难接触,但是一旦接触了,就彼此会成为好朋友,一辈子都不会断交;那些合群的人,看起来很好接触,但是一转身就忘记了。

不合群的人,并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而是朋友很少。他一旦遇到了合适的人,就可以成为“铁哥们、好闺蜜”,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生落魄的时候,才知道那些吃吃喝喝的朋友,都会跑光,真的靠不住。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愿意留下来陪你一起东山再起。

做人做事,关键是要“靠谱”,而不是靠人多势众。

不合群的人,年轻的时候,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以后想要做什么,总有人鼎力相助。当自己老了,有三五好友在一起小聚,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04

内心非常强大。

一个人在很痛苦的时候,多半会找人倾诉,把自己的烦恼一股脑地说出来,不吐不快。其实,这样的聊天方式,别人很讨厌,只是别人碍于面子,不会暴露出来。

在酒局里,常常看到有人喝醉了,哭得稀里哗啦,把人生的苦水都倒出来了。可是,过一阵子,那个倒苦水的人,被人当成了谈资,成为了笑柄。

不合群的人,学会了自己扛着痛苦前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别人求助。累了,苦了,不吱声,咬牙坚持住,过一阵子,人生就真正涅槃重生了。

张小娴说:“ 内心强大就不会受伤么?人有时是因为受过伤而变得强大。”

不合群的人,在苦难面前,看起来是“逆来顺受”,其实是用苦难养大自己的格局,经历越多,智慧越多,格局越大,总是越挫越勇。

当然,一个人不能为了不合群,故意疏远身边的人,更不能够做忘恩负义的事情。应该 抱着一种合群不合群都随缘的态度,和真诚的人交往,和虚伪的人断交,和无关紧要的人保持距离。

对于人际交往,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够盲目改变自己的本性,更不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不合群的人。

从今往后,学会做一个不合群人,不强融别人圈子,也不拒绝同频率的圈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