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城市定位和发展格局?新增人口流向?答案在这里~
导读:杭州未来的城市定位?新增人口流向何方?城市新格局怎样构建?在最近一次某权威GZH的文章中,或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声明:以下仅代表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还请指正,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文中提到了“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表明了杭州的定位是特大城市,也就是一线城市。上世纪50年代杭州曾梦想打造“东方日内瓦”,新世纪初曾以迪拜为学习榜样。跳出杭州看杭州,把握内在的规律性,现在的杭州已经跻身世界经济体量前50强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必须在更高能级、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全面动态开展对标比较。
而对于杭州未来的格局调整后有了新的论述:“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城市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何谓“一核九星”?
“一核”即城市核心区;
“九星”即九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杭州空间发展格局的演变,从“一主三副六组团”到“一核九星”。取消“副城”这个说法以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的地位更加突出,是郊区新城拱卫的核心。而郊区新城从原先的副城、组团之分到现在统一描述成“星”,说明了各个新城从论述上消除了主次之分,统一加快建设。为包括青山湖科技城在内的郊区新城建设标定了诸元、指明了方向。
何谓“一主三副六组团”?
一主:主城核心区;
三副城:江南副城(滨江,萧山)、临平副城、下沙副城;
六组团:临浦组团、瓜沥组团、义蓬组团、塘栖组团、余杭组团、良渚组团。
“核”、“星”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文中强调了“强化城市核心区的中央活动区功能,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向郊区新城拓展”。强化城市核心区的中央活动功能表明了未来杭州城区的市中心和市核心不会改变,重点机关、单位依然在城市核心形成城市中央活动区;而优质资源向郊区新城拓展为提升各郊区新城的整体宜业宜居价值的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浙大一院总部搬迁至未来科技城、浙大二院总部搬迁至萧山,更多的优质学校支持新城学校建设等都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如此多的郊区新城,人口从哪来?
从文章中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郊区新城疏散;二是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分散和承担核心主城区的人口压力和外溢本就是“核”、“星”之间相互协作的又一体现。
未来“九星”如何发展?
文章提到了“有效遏制城市单体规模无序蔓延、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形成‘众星拱月’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怎样看待这句话?“城市单体”指的各郊区新城,而“规模无序蔓延”、“摊大饼”式扩张都是原来杭州发展所走过的老路,不去变革会导致城市核心区出现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配套不足等发展问题在各新城再现,这是未来发展要极力避免的。
而避免此类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均衡发展,多点突破。“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上,精心打造杭州云城、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会展新城、大城北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发展最好是九星闪亮、众星拱月、共同发展!城市规划,要像“蒸小笼”一样,一屉十个包子,个个是重点,才能分散产业和人口。
未来的产业和人口必定向中心城市集聚,杭州的国土空间规划是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原则,注定了杭州的城市规划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一样,各个中心在网的交叉点上,形成一核九星的局面。
那么“核”、“星”之间怎样联系呢?
“双网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和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综合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