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湄物语:关于思维的二三事

近期二三事
最近公司有个突发事件,我组织小伙伴们进行头脑风暴,选择了几个方向让大家出方案细化进行下一步的讨论。
当天晚上我收到两份详细策划,我们就姑且称为A方案和B方案吧。
A方案基于原定方向给出了解决方案,思路清晰,看起来确实能解决问题。
B方案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当前危机;第二步是如果第一步的解决方案效果不达预期的backup plan;第三步是无论前面两个计划哪个成功都适用的收尾计划。
这时候其实A&B方案都能解决问题,可见大家能力上没什么差异,但是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
差别在哪里?在于思维是否有结构。
这让我想起来有几次面试时遇到的候选人,我们面试的保留问题是情景题——描述发生了什么情况,请候选人提出解决方案。
也遇到了这样的对比,优秀的候选人思路非常清晰,非常结构化:
1、先分析问题是什么,有哪些重要因素;
2、探寻问题的根源,到底是内因还是外因;
3、解决问题,内因如何调整,外因如何解决。
而有些候选人则一头扎进问题的细节里,方法手段混在一起。说起来混乱听者也难受。

人人都需要结构化思维

思考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这个原理跟我们念书的时候做阅读理解是一样的,看到一段话,尝试理解,这段话在讲什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的话你会怎么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必不可少的知识内化的过程。

不过这个场景估计多出现在备考中,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习惯被“5分钟看一篇文章,10天学习写作”支配。

输入呈现碎片化,如果不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有意识的锻炼,那脑海里广泛的信息呈现出来就是“多而杂”了。信息就像是衣柜里一堆没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叠。

结构化思维的优势则是面对问题时,通过某种结构,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它的实质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大事化小。

大问题分解成中问题,中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次只解决一个小问题,把所有的小问题解决后,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结构化思维的核心要求是“MECE分析法”,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问题放在同一维度上并能有效区分、不重叠。

“完全穷尽”:看问题全面、周密。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重不漏。

例如,某图书馆可以按楼层维度来划分:一楼、二楼、三楼……

也可以按照功能区域来划分:藏书区、阅览区、公共活动区、办公区……

但是,不能将楼层和功能区混在一起,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维度的,有悖于“不重不漏”的MECE原则。

结构化思维的好处

01

避免发散性思维

假设一个问题突然抛过来,通常我们都会进入到发散性思考模式。

如果我突然问你:“今年一年你看了哪些书?”

发散性思维模式:

看了《微习惯》,还温习了《精益创业》、《游戏力》、emmmm……有其他的一下子记不起来了。

结构化的思维:

主要看了商业、个人成长类的书籍,分别学习了60个商业概念,其中管理类20个,产品营销类18个,12个与未来趋势相关的内容。个人成长方面囊括了自律实践、思维方法两个方面,其中自律实践6本,思维方式20本,今年用新学习的思维方式搞定了5个问题并进行了演化补充。

这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规律有关:

1、太多的信息记不住

2、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02

高效分工

当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分解时,往往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够完成。

“不重不漏”原则指导下的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得管理问题,在团队内有效进行分工和追责。

“不重”可以让团队不做重复性的工作,不浪费资源之余,如果中间环节出错,也可以很快明确是谁的责任。

“不漏”可以在确保问题的完整性下进行团队分工,因为下层的问题解决了,上层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结构化思维练习

我最开始的结构化思维练习是在商学院的时候,学习过一堆用来分析公司或者行业的框架模型,什么波特五力、PEST、SWOT、 BCG矩阵等等。

比如:

做行业分析时可以用“波特五力模型”:综合分析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业务上游、业务下游。

准备营销方案时可以借鉴“4P”:Product产品、Price 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营销。

……

框架的好处在于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模版,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按图索骥进行分析,极大提升分析效率。(当然套模版的坏处就可能陷入“手中有锤子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钉子 ”的困境,所以当时我在咨询公司的时候,老板们都让我们先基于项目做定制化的“逻辑树”,不要套用现成的模版。)

不过大家可以多多积累一些“框架工具”,通过学习框架先破后立。

在尝试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甚至解构问题的过程中,一开始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很不自然,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练习和适应,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的。

试着去亲手破解一个事件,从构思、概念、加工,到落地的过程,让自己去经历这么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不确定到确定、从被动接收到主动给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更深刻地理解,这样事物被创造出来的原因,它的结构、原理、流程,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影响。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变得更清醒,不至于停留在别人为你设计的位置里。

这可以说是让我受益良多的一种思维方式了。在这里分享给你,也希望能对你有一些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