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李健因为“无后”挨批:膝下无子者该如何应对他人的质疑?
作者 | Juliana Breines博士是一位社会和健康心理学家,其研究考察了自我关怀和压力反应、行为改变和身体形象之间的关系。
必须承认,这种言论是令人不舒服的,也是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在成年人中,虽然膝下无子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社会上对他们的污名化仍然存在。
有研究显示,人们经常认为膝下无子者们不够温柔并且过得不充实。一项研究甚至发现,这类人群更容易遭受道德暴力,主要是他人的反对、生气、恼怒和厌恶。
尽管并非所有人都会感到如此强烈的厌恶,接纳度更高的人们仍然会受到那些负面刻板印象的影响,哪怕他们无意伤害,他们的评论也会受这些观念影响。
无论膝下无子是因为自愿还是境况使然,亦或者两者皆有,这群人都会听到一些对于目前生活状态的评论并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
这篇文章便是写给他们的。
我梳理了膝下无子者常常会碰到的5类评论,并把应对方法与你分享。
某网友在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发的动态下的评论
尽管这类刻板印象似乎是积极的,它也有消极的含义。
这种草率的评论会让人觉得,他们认为没有孩子的人是因为懒惰、自私或肤浅才没有孩子的。
当然,这并非总是说话者的主观臆断,但这种表述还是会令人有被居高临下看待的感觉。
对膝下无子的人来说,这种说法也并不准确。虽然有些人可能会享受这更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但也会有许多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责任而不知所措,这和为人父母们是一样的。
他们可能会长时间的工作或者有好几份工作,他们可能正与慢性疾病相处着,他们还可能被卷入其他家庭的照顾角色中,比如照顾年迈的父母——所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某些情况下,在膝下无子的人们身上更常见。
这不一定是一场竞赛,但告诉别人你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你消除这种刻板印象。
举例来说,“我希望是那样的,但在X,Y和Z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是很忙碌的。”
对于这种评论的另一种回应方式,是去考虑这可能和对方的生活情境更有关系,而非和你有关。有可能他们正处于养育孩子的艰苦挣扎中,并且他们由衷嫉妒着他们所认为的、你更悠闲的生活方式。假如你怀疑对方可能就是如此,你可以转移焦点,问一下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他们可能正好需要发泄一下。
为人父母是生命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得到同样是为人父母者们的支持,是能带来帮助的,但仅仅因为有些人没有与你同舟共济,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理解。
共情包括分享来自他人的感受,并从他人的角度想象自己的处境。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那个位置上的感受。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已经有过那份感受了,那我们真正倾听对方的能力就会受限制。
除了宽慰那些你仍想要关心和理解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去谈论那些有他们在你身边的时光,即便他们自己也想不起来了,并且你也非常感激,你和对方的不同点并不会在你们之间产生裂痕。
在一个充满争议的网络评论和令人沮丧的碎片化观点的世界中,为人父母者和膝下无子者似乎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彼此无法联系,更不用说成为朋友了,但事实上只有我们真的这么做了,这才会变成现实。
虽然该评论对某些个体而言可能是对的,但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这其中蕴含着的意思是,膝下无子的人们肯定更加自私或是生活缺少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研究发现,在对为人父母者和膝下无子者的心理幸福感测量中,两者差异不大,并且后者和同年龄的为人父母者一样乐于奉献。一位作家尽管未为人母,但她能描绘出为世界做的诸多贡献以及与人互动的多种方式。
对于这种评价的一个好的回应方式,往往是直截了当并阐明真相——举例来说,“无论是否有孩子,我认为人们都能找到更高的使命感,以及通过很多不同途径来给予他人关怀。”
无论对于朋友、家庭或是其他人,一段健康关系的重要部分,就是有能力去对他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祝贺,即使那些不是你拥有的或选择的。
孩子能带来许多欢乐,但是当他们成为焦点时,或许也就忽略了其他欢乐和满足感的来源。当朋友或家人努力去接受你所珍视的东西时,无论他们的意图多么真诚,这也令人感到孤独和沮丧。
你可以说些什么来把他们转移到另外一个不同方向,例如“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也很感谢你的观点,但是现在我其实经历着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也想要告诉你。”无论你决定过无子女的生活,还是你最终想要有孩子,重要的是感到你现在的生命如其所示地有价值。
无论你的生活怎样充满了爱,当你还不是父母时,很难知道如何质疑这样的评论。这甚至可能播下了自我怀疑的种子,让你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错过了。
尽管很多父母会保证,即父母的爱是独一无二的,请放心,所有的爱都是如此。
有人这样写道,“既然我在两面讨好,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就像我想象的那样。爱就是爱,无论你站在哪边。”
你可以通过提醒对方来回应以上评论:爱是主观且个人的体验——例如,“对你来说可能是对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体验到爱。”如果你不会感到不舒服的话,你可以表示这类的评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令人感到伤害和冒犯。
应对这类评论会让人耗神。有时候由他们自生自灭会更轻松一些,但有时候可能值得为之发声,尤其是当和你关系亲近的人说了这些的时候。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话语的冲击力,虽然听到真相可能会令人不快,但这将有望启发他们今后更加深思熟虑。
有一件事可能有助于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反馈:你可以承认,也可能你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表了伤人的评论,并且你希望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能告诉你。
我们都有自己的盲点,如果我们生活中有人愿意向我们指出这些盲点,并且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愿意倾听的话,我们就很幸运了。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