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我劝梅兰芳不要去美国唱戏

访问洛杉矶期间,美国摄影家Edward Steichen 为杂志《名利场》拍摄的梅兰芳肖像

梅兰芳到日本据说得了不少的欢迎,所以现在又有人劝他到美国去。听说他自己也在预备去,所以在几月前北京某报曾经登过一段“梅兰芳现拟赴美献技,一切均在筹备中。闻梅此去非同小可,实负中西艺术沟通之使命云”类似的新闻。当时我见到这新闻,不由我不佩服梅兰芳的胆量与志气。到后来有人慎重其事问及我,问我对于梅兰芳赴美的意见,这时我不觉踌躇起来。

梅兰芳到美国去是可以的,这也是谁也不能禁止的,但是我劝他不要去唱戏,更不要负着中西艺术沟通之使命去,否则,他必失败。其原因甚简单,第一美国人不是日本人。日本人的生活之北京与我国相似,所以中国戏能够在日本得到欢迎,有时确能得到彼邦人士真正的欣赏,并不仅仅是些无聊的欢迎。美国人则不然。日本人要听的中国腔,他们不要听。不要听,并不是不愿听,实在是不会听。所以梅兰芳想靠“听”去美国出色,是梦想。不说别的,单就咱们舞台上用的那套音乐,就够他们美国人难受了。

梅兰芳在美国上演《霸王别姬》“舞剑”

想拿他的“看”去出色,更是梅兰芳的梦想。美国舞台上的看,到今日可谓发达极了。真是无有不备,吴备不精。他们戏场的经理先生情愿花几十万的金钱,为的观众的眼睛得到两三个钟的舒服,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美国人在“看”上是何等的讲究。虽然在美国的舞台上有时亦不无类似梅兰芳的“看”,但是梅兰芳假如到美国去给人“看”,除了他还有别种方法外,想在他的五颜六色绣花背景和红红绿绿电光上得到人家的赞许,是办不到的!不错,还有,梅兰芳还有一点可以吸引美国人,就是他是一个中国最好的旦角!一个男扮女的旦角!在这一点上他准可得到成功!因为美国人最喜欢这一套,正如我们乡下人喜欢看“稀奇”一般。

旧金山市长和华人代表等在欢迎会上的集体合影

我想梅兰芳到美国去的动机,一方面固由于那些捧他的人的怂恿,一方面难免不是误听那些到过北京的外国人的口头敦促。请别上外国人的当罢!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的“口头”是很少很少靠得住的!有时你以为他们在恭维你,其实他们是在取笑你,轻视你,拿你开心。譬如在一个极热闹的游艺会中,有一群外国人穿着中国人的绣花套子,戴着大红顶子垂着一个假辫儿,围着大伙儿耍笑,正耍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一个美国人带着微笑的面孔,向一个中国学生说:“你们贵国的装束真是美观:你看那套子上的绣花是何等的细腻,那缎子是何等的精致,那大红顶子谁何等的魁武,那小辫儿坠在背后是何等的有趣!我们美国人真是没有你们贵国人善于爱美!”这位美国人说完又哈哈大笑不止,可是这位中国学生是个傻子,听了这席挖苦话,不但不觉得惭愧,反倒得意洋洋,以为自己真是受了人家的恭维,所以连忙回答那个挖苦他的美国人说:“是的,是的,这算不了什么,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较这更美的东西呢!”

梅兰芳,杨秀(演出主持人)和张彭春在NBC的旧金山广播电台

(1930年5月)

总之,梅兰芳要到美国去是可以的,但在各方面先应有充分的预备。假如他要去演所谓的“古装新戏”,他应该对于颜色灯光请专家彻底的研究。假如他要去演普通的青衣戏,例如《三娘教子》《汾河湾》等,也许可以比较的出色,但是对于音乐服装亦应该有相当的改良。最好他能请专家替他另编或改编两出——不要多,只要两出——完全能代表中国思想的富于诗意的舞剧,照着中国舞台的习惯,到美国去排演,其成功似比较有把握。但是还要充分的预备,专家指导的预备。

一九二七年十月于北京

《佛西论剧》

新月书店

1931年9月出版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