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绝世珍品摩岩石刻、修身神宫:道州含晖岩

【讲述永州故事】绝世珍品摩岩石刻、修身神宫:道州含晖岩

在道县县城2公里上关乡白石岩村,走过几条田埂,在一片丛林簇拥的小山峦中,出现了一个口子不大,内面幽深广博、阴风习习的神宫。洞口刻有“金华洞岩”四个字,采用篆文和金鼎文结合的字体,独具匠心,据查是唐代道州刺史薛景晦所刻。

深入洞中,如入仙境,泉水潺潺,清澈沁凉,叩击石块,如鸣佩环,清脆悠长,悦耳动听,附近的妇孺老叟,或洗家裳,或乘凉小憩,或嬉戏玩水,好一派“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闲适和自在,遍观洞壁,凹凸有致的熔岩上雕刻了很多文字,行、篆、草、楷、魏碑,各体纷呈,大多记录名人雅士游玩之事,妙趣横生。嘉靖戊子年秋陈京雕刻的“风清水寒”四字,阳雕突出,字体圆润饱满,庄重稳正,可见作者心态之怡然恬静。岩洞西门临潇水,居高临下,如临江石楼,河水碧绿缓流,河面清悠如镜,岩体为白色,故有古人阴刻“白石楼”,大字稳健,小字“行草”注解。还有戊戌年秋来海许瑛书的“寒岩”,阳雕突出,字体舒曼,酣畅淋漓。据洞中老人介绍,洞岩前方临潇水还有汉朝蔡邕书刻“水天一色”,字大二尺许,是迄今为止永州可考的最早碑刻。其字劲健雄俊,奇正相生,潇洒古朴,变化多端,而又不失清刚豪迈之气。 可惜无舟可乘,未能目睹。洞内还有多处唐宋题刻,有“周敦颐同邻人蒋瓘、陈赓、欧阳丽,治平四年三月六日同游道州含晖岩”二十八个字,更具岩洞之名气。

洞有两门,洞上还有一天窗,供洞内采光用,洞中观天,奇妙异常,窗口花团锦簇,奇树掩映,真乃人间胜景,妙不可言。

据资料查证,该洞名为含晖洞,又名含晖岩,金华岩,斜晖岩,在道县城南约四里。为唐代道州刺史薛景晦开辟,起名含晖岩,取刺史“山水含清晖”之意。薛景晦甚是看好这个岩洞,修书唐朝哲学家、散文家、被贬连州刺史的刘禹锡,请求为洞撰文《含晖洞述》:

河东薛公景晦,以文无害,为尚书刑部郎中;以讪,为道州刺史。居郡大理,至于无事,清机羡溢,尽付山水。……洞有含晖,游人忘归。……伸头掉臂,空洞无阻。左右回环,俨若廊庑。飞泉出窦,练缒花吐,触石吹沙,珮摇弦抚。侧径夤缘,豁然见天,有石如堂,度之五筵。东西二门,与日明昏,奥者如室,宣者如轩。因其高下,爰构台榭,匠生于心,随指如化。开山剪木,役以私属……。

全文描绘了含晖洞的美景并赞颂了薛景晦的美德。洞中美景曾有文人作藏头诗《含晖石室》:含泥紫燕碧空腾,晖耀青山秀水明。石岫清泉能照影,室中宽敞亮晶晶。还有《含晖岩》:山水含晖佳楚南,洞中深处有清泉。当年浪迹天涯客,挥笔从容题此岩。清代湖南永州府道州知州张元惠题曰:“天然仙室石玲珑,古树森森韫玉亭;云影水光暮一色,含晖洞外数峰青。”
  驻足岩中,望着“风清水寒”四字,思绪就回到了北宋,看到了那些谈笑风生的书生,其中有着周敦颐的影子,在这里,在潇水畔,也如曾子一般,“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千百年后,我们依旧能拾得此种乐趣,岂不快哉。

人生风雨几十年,忙于名利,压抑个性,将生命年华耗费在人世角逐争斗中,有何人生意义,不如修身养性,归于平静,淡定人生,尽情感受这人间的奇妙和乐趣,览此胜境,更加增添了我得之泰然、失之怡然、胜不傲然,败不茫然的勇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