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莆田烧友14000字来信或《爱乐者自我修养》
小编说:前些日子,莆田疫情乍起,springson收到一位莆田读者的来信。当时恰逢古大《Daily400期特稿》刊发,这位读者信中表达了很多感想。信很长,随后又修改多次,最终成稿14000字。公号创立2年多来,古大和春大笔耕不辍,也确实获得烧友厚爱,但是,这次,真的感受到了。。。
以文会友常欢聚
乐引知音共欣赏
——漫谈我的爱乐日课以及心中的古春派音乐公众号
兼评“Daily400期特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
“不要停止我的音乐”
普通音乐爱好者的日常
1.1 80后的爱乐心声
坐标南方海滨小城(莆田)郊区,最忆新冠疫情侵袭前的那一年,特别是从春到秋持续数月之久的那段美好时光。彼时,若是恰逢周日午后,更兼“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时候,同一社区相隔不远的二三好友像是约好了似的,常常不请自来,捎带心水老唱片和美味小点心,登上我家小楼于书房斗室中央一侧落座品茶聆乐“杀时间”。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不时地穿梭于推心置腹或调侃戏谑的漫谈中。待到某一话题刚落,众人不约而同地转而专注谛听ELAC喇叭传出的歌声时,不再充当聊天背景乐的它竟显得分外出彩、扣人心弦。
几样寻常配器各就各位,奏鸣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样子,其中钢琴的音色尤为细腻透明、泛音丰富,一并烘托着的男女声深情而温暖,一时之间Hold住全场。当一曲将了未了之际,我回神细看,大伙儿的一呼一吸竟变得出奇一致,神情皆有些恍惚感;沏茶饮茶,已知的表情,未知的心境,那一刻在我心中定格成了我们这些80后普通爱乐人的一幅永久群像。
作为80后一代人,每与同好谈及与音乐有关的人和事儿,不免总要饱含深情追忆起似水年华来。
1.2 我是如此乐意把聆听与欣赏音乐视为持续一生的志趣!
的的确确“这是个音乐的年代,是各种灵魂状态以音乐为伴的时代。”君不见磕磕绊绊的青春华年,宛若踏着注定一生难忘的调式与旋律而来,又是何其匆匆地即将归去!还好,真就有日久弥新的音乐遇见了、留下了、扎根了、生长着!转回头看看我这普通人的寻常来路,无论人生际遇如何变幻莫测,音乐始终都是骨子里串联起或浓或淡艺术情怀的内在主线,总能恰如其分地暗合着特定人生轨迹之浮沉。
虽说音乐过去不曾、将来也不会高度介入——我不以音乐为生计、为事业,我们之间总是以爱好的单纯名义联谊互动,常在私密时间坦然会面,但我庆幸自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纯粹又执著的音乐爱好者!我是如此乐意把聆听与欣赏音乐视为持续一生的志趣!
我的平凡的每一天,正是有了便携音频或音响系统所流淌出来的音乐之声,于是乎,我的鸡零狗碎的世俗生活便多了几分妙不可言的韵味!
除了不能熟练掌握某一乐器技艺达到自弹自唱的水准之外,多年来在与音乐的倾心相逢中,已全然化作“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3 没法成为端坐在音乐厅观众席上的常客,我有心借助这些数码音乐精灵来聆听流行或古典等的各类音乐录音作品,甚至这已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了
是的!我愿意将大半的业余时间近乎无条件地派给我的个人爱好!何不直言相告:今时今日如此缱绻,将来也不会有遗憾!
对于我这样几乎一直身处四线沿海城市、家住城郊的普通人而言,少有机会走进雅俗共赏的音乐会现场,没法成为端坐在音乐厅观众席上的常客,我有心借助这些数码音乐精灵来聆听流行或古典等的各类音乐录音作品,甚至这已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了。
我自知“随身听便携党永久成员”或狂飙突进的“初阶音响玩家”这等自封头衔所隐含的那点瘾,绝非自命不凡,有一部分就是“烧出来的毛病”,而进一步深究便知,我们一旦有意发展一种终身爱好,便会让人有所追求、有所行动,会对特定的事物予以区别对待,并且不断基于此建立起特有的逻辑概念、价值判断、审美意识和行为模式。
当音乐成为私人爱好,成了个人审美之中重要的乃至核心的对象,那么,与之紧密相关的言行举止必定包含着信奉特定水准的内在诉求。对于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而言,心中“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必定包含了无限亲近音乐的纯粹澄澈的初衷。
毋庸置疑的是常听、多听适合自己的心水曲目或靓碟,才是日常聆听欣赏音乐的要务,稍加估算就能明白它们已然占据了许多闲暇时间!
在我看来,无论使用何种器材欣赏音乐,最关心的问题始终都是把优质的音乐内容摆在首要位置!
1.4 演录俱佳的录音作品是美好音乐滋养平凡人生的源头活水!
演录俱佳的录音作品其地位始终至高无上,它们以经典权威的主角形象存在,它们就是精神的王者,我想它们应该就是个人音乐爱好得以存续生长的灵魂所在,是美好音乐滋养平凡人生的源头活水!
既然我已确认便携随身与音响系统并列双修,配一套“随身听”适合外出便捷使用,攒一套“好音响”适合在家好好听,各得其所,逍遥自在!知晓两者的玩法差异颇大,重放效果有所区别,聆听体验各有千秋,但为它们注入的核心内容倒是完全一致的。
以本人为例,除了在数量上保持少许增量的正版磁带和CD唱片收藏之外,多年来泡在各种知名不知名的音乐论坛所逐步积累、收集、筛选直至最终保存下来的个人心水曲库才是内容核心!
当然,这些真正百听不厌的心头好往往来之不易,已历十数年披沙拣金所得的并能最终留下来的,其实都是漫长岁月里个人对音乐理解的精华沉淀,更是音乐成为一大爱好的极大馈赠与奖赏!亦总有那么一些音乐,不因好坏优劣的缘故,只是恰到好处的出现了、遇见了,便成了我们一生之中的独家记忆。
对我而言,更保险的方式是它们都会无一例外地存储在本地硬盘当中,并且依据我的个人趣味喜好将其分门别类,归入不同的文件夹,成为私人音乐曲库中的珍宝。
1.5 热爱就得下足笨功夫!
除了一部分自购的实体CD光碟和磁带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数字化的音乐来源。既有来自个人与资深烧友自购的CD、SACD碟乃至黑胶等实体资源经慢速抓轨或转录而成,也有来自于个人或相关音乐论坛会员通过诸如索尼精选Hi-Res音乐下载商城、QQ音乐、网易云音乐、Apple Music、HD-Hall、Tidal(含MQA)、Qobuz、Nativedsd、Mora、HiFitrack、HDtracks、E-Onkyo、Ototoy、Presto、Acoustic Sounds等等数字音频官方渠道自购的和分享的。
对的,各种存储设备上达数TB存储量级的比特数字化的音乐早已占据了我的音乐资源的大部。从抓轨无损WAV到直录DSD,再到各类超高码率音乐格式的流行,显然,如今的我们已不断靠近录音制作的母带源头,已经进入到高解析高还原音乐的新时代!
既然愿以一生相伴的热忱来善待音乐爱好,那么,每个普通的日子里,都应该有音乐真真切切存在于自己身旁耳畔的印记吧。杜绝变成整日忙个不停、罕有安定聆听雅兴的“口头爱乐者”,在我朴素的观念里,也即关于爱好的事,围观打酱油的事儿少做,最好每回都亲自下场参与,不可一曝十寒。
热爱就得下足笨功夫!若没有相当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等的积极投入,没有确切的行动,口头给出再多的喜爱之词,不过是虚妄罢了。
对待我们自己的爱好,有想法固然可贵,有做法更是难得。长期以来,能以明了的想法与做法,持续精进,从一而终,真正从容应对世事之流变者,能有几人呢?对此,你我岂能不咂摸出一点真味儿呢?
1.6 作为爱乐人的自我修养
我常常扪心自问:自个的爱好在我们心灵深处与个人日常事务当中,到底有着多少的实际分量?!
这并不玄乎,更不是算计过甚,而是我有信心,更有能力做得彻底与明白!因而不论工作多忙,除去必要的时间开支留给我的家人之外,我每天至少都会保证3小时的聆听时间。八分之一“日”的这一段时间,这就是我的独处时间,这就是我的音乐日课,独处内省时,有音乐在,反而更安宁、更透彻深入;因而来不得半点含糊,更不容懈怠。我所制定的分配方案十分简单,非常容易执行,不必在精神意念上施加诸如“我很棒,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一类打鸡血式的亢奋举措。
总体分为2个时段,即一般先保证晨起后到上班前的一两个小时(也是顺便享用简单早餐的时间),以及晚饭后到睡前的两三小时。这两个时段是相对独立可控的私人时间,不会被占用和打扰。时间多则多听些,时间少则依然保证接近3小时的基本聆听时长不能丢。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上,最好得有个类似“课程表”一样的,能循序渐进逐一安排具体的聆听内容来完成我的每一个“音乐日课”。
首先要有固定的时间,其次要有具体的内容,而不是随机听听,泛泛地听,若只是盲目听够了时间,其实际价值必然大打折扣,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事儿,少做!
当然,这个所谓的“课程表”完全就是私人订制,它不必应对任何考核,它只属于你自己。那么,就此长期进行下去,定然可以保持持续精进,未来当然可期!这个方案会很难实施吗?
起码从开始至今近2年来,基本都能完成。事实上,这种既满足个人欣赏喜好,又保持相当频率和足够时长的自我聆听训练的积极方式和良好习惯,就是爱乐人主动实现自我培养,不断形成更敏锐和更全面的音乐审美鉴赏力的必由之路,它必然直接影响着个人聆听和欣赏音乐水平的提高。
2
“天天想你,天天问自己”
邂逅古春派音乐公众号
2.1 从一时的偶遇变成了天天赴约相会的“爱乐日课”!
不消说爱乐人的执念熊熊如旺火不熄,总会把探索发现的热望肆意燃烧到与音乐有关的各种边界上去!我有幸能邂逅“古典音乐相对论”和“古典音乐Daily”这俩堪称“音乐双子星”那般神奇存在的公众号实属巧合!有何痴念随即着迷而令人恋恋不舍呢,竟从一时的偶遇变成了天天赴约相会的“爱乐日课”!
初识这对孪生公众号时,总觉得它俩个性有别和而不同,重双向互补又讲究步调一致,听的与看的巧妙混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它俩是如此乐意共同围绕着“音响-音乐-唱片”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最饶有趣味的解读!它俩已共同缔造出了一个宽广又立体化的音乐大磁场,并持续高能放射,誓将爱乐星空点亮!
在我看来,订阅这俩亲密互动的音乐音响类公众号,与手持Kindle点按刷屏研读《辛丰年音乐文集》一样,也与桌案上翻阅刘雪枫先生主编的《京师爱乐丛书》24册如出一辙,和一时为某某问题而查阅翻翻林逸聪先生编撰的《音乐圣经》上下卷大部头并无太多不同,更与线上订阅日文或港版《Stereo Sound》纸质季刊以及订购刘汉盛先生总编的《音响论坛Audio Art》电子月刊等等并无二致。
2.2 公众号近乎“日更”原创文章、保持天天上“新品”的频率与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相比之下,订阅音乐公众号的一大优势则是它具有鲜明直接的互动特质,只要有了智能手持设备就能实时便捷浏览。
公众号创作者和订阅读者之间不过“一键之隔”,“订阅”与“关注”之后,它就能够以自动、高效、全面、精准的方式把高价值的资讯或原创文章及时投递和反馈给所有的订阅读者。就当前来看,音乐公众号还是新事物,它们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青壮年时期,固然也伴随着种种未知不确定的生存风险,但更为可期的是它们具有不可限量的未来图景!
对于爱乐人而言,愈是接近这类信息源头,我们获取的信息本身就愈有价值。显然,这俩古春派音乐公众号近乎“日更”原创文章、保持天天上“新品”的频率与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对于读者来说,这也是相当惊喜的!
所以我要轻声敬告亲爱的订阅读者、音乐爱好者、音响发烧友,这俩公众号最好合着一起欣赏为佳!它们的呼吸节律此起彼伏,它们互相帮衬,它们唱和相随,其默契传递的爱乐之声足以滋润、抚慰烧友们的心田。它俩本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以及摒弃了多重赏乐焦虑症的特别所在——本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典型示范!
它俩既具备境界超拔的立意架构,又能脚踏实地诚意关切爱乐人的方方面面,真就把我心目中比想象更精彩、更宏大的“什么是音乐爱好者专属的理想公众号”所应然的乃至极致的样子,更以其古典又前卫、开放有趣、富有深度的交流姿态,亲切地为广大爱乐人呈现出来了。
2.3 诸多精品器材搭配组合案例由此脱颖而出,堪称一时之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搭配方案可供广大烧友参考复用
正如我与其相遇之初所直接体会到的:徜徉其间,初为图文并茂所吸引,这很原始感性;再则为才气财力所折服,这很霸气性感;深则为资深爱乐人的那份挑剔到了极致的深爱所感动!这很长情!是的,我们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两位资深主笔或已料定在这风尘之中,必有同道中人愿意借此良机切磋交流。想必以此呼朋引伴,当真兴味盎然!
对比而言,作为普通爱乐人的我,既已认清个人对音乐艺术、表演与演奏、电声科学、心理声学、美学、音响设计、录音重放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无限喜爱程度必然与相当有限的综合认知水平之间长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必然矛盾,所以我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亦明白在订阅如此优质的音乐公众号时,无须因“隔行如隔山”之感而发怵噤声,进而无端丢掉了对音乐爱好的根本判断与基本见解。我得把握合适的发言与对话的时机,常常参与到其中才好。
是的,
这里有音乐!
这里有器材!
这里有生活!
缪斯女神带领我们上前去!
正是在两位公众号创立者所秉持的古春派理念与做法的努力之下,诸多精品器材搭配组合案例由此脱颖而出,堪称一时之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搭配方案可供广大烧友参考复用。
细心的您或许也特别留意到,古大一贯对以正统德奥音乐为核心鸣放内容十分看重,而其淘新碟的能耐慧眼如炬,一期期的靓碟推介总能精准地严丝合缝般一一对接与回应春版所搭建的诸类器材组合,一并达成极高级别的重放水准:
首先既能正确发声,讲求HIEND级别的喇叭输出品质,又能让相应的器材组合传达出优质唱片中特别是德奥音乐中极致艺术化的音响与音乐性的平衡表达。
所谓“演录俱佳”的作品,显然是软硬件共赢的成就!这不仅仅在明示优质唱片的制作身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的共同配合与共同实现,而更直接的事实在于确切证明:好的唱片必须在好的器材上进行高水平重播,从而激发其全方位的潜力释放,优异唱片由此真正获得一流的自我诠释!
若以如饥似渴般的求知热情,大面积地梳理拜读这俩公众号的文章愈多,愈是明了春版和古大这对超级原创组合,打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独特的书写风格。
其中文采风流、观点犀利的篇什,真就有着极强的角色与体验双重的代入感,令人按捺不住为其精妙绝伦的整体呈现效果而大呼过瘾,只需用心读来,我们便如同亲历了一般。春大古大他们俩有着小20年的深厚友谊可谓亲如自家兄弟,加之共同的音乐嗜好一并交织而成的人生阅历之积淀已是何等的丰饶!他们阅机无数,见多识广,见解高超。
2.4 ,如此高效与持续的高质高产,简直是稀罕至极,二位主创当然非常了得!
自公众号创立运营以来,几乎每一期的每一篇都是精益求精,没有任何马虎潦草的例外!从小处探看,单就那一张张美图而言,就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之物,而是关涉行文所需并直捷将视觉上必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毕竟文字时常单一也无力。
那些精心录制的试听视频,更是云视听的极佳入口,我们借此进入音乐播放现场,直接欣赏已经声学处理的环境中摆位对称、已归置妥当的器材组合就好了,一旦通电发声,合理音压的鸣放声便已直达听众耳膜,一饱耳福“听”音乐,进入平行世界,跨时空试听就此实现了!那一套套器材组合到底声音表现如何,便由此显示出了大体轮廓。
当然,借助智能手机等简易手段录制视频,必然会与音乐重放现场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音质差异。可喜的是它们还能保留住重放声音的主干部分,不会因过大的失真而失去聆听对比的参考价值。总体来说,古春派俩公众号几乎篇篇都能实现超高水准的成文质量,如此高效与持续的高质高产,简直是稀罕至极,二位主创当然非常了得!简直就是行业的彪悍角色!标杆人物!
如果说欣赏、品鉴音乐不仅仅是关乎懂“音乐的耳朵”所听到的声音趋近真实与自然的美好表现,以及还应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到内心世界探究其对灵魂的塑造之力,那么对于广大爱乐人更本质的关切,必深度激发音乐公众号创作者本身将其知情识趣以及真正愿意并能够做的种种熔于一炉,岂止于用潇洒的文字来彰显音乐所具有的独特表达?
虽说写作此类文章不必设限自缚,亦无普及与推广音乐基础常识的义务,只是一旦内心认同真心实意的写作与音乐有关的,便会像音乐中那些自然流动着的音符与音符之间留下的余韵相似——充满了留白的妙意与美感。
显然地,恰到好处地留出读者自我领悟的余地,当为重中之重!或许,我们应该理解,在“知晓与坚信之间仅一步之遥”(马克·吐温),亦即关于订阅某某优质音乐公众号的价值最终应当如何来实现,事实上,这一步终究必须由读者(爱乐人)自己来完成。
这与展开我们爱乐的旅程极其类似: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宝库,我们共同的音乐财富其实一直都在那儿了,但如果你不走近它、亲近它,我们何以知晓它是如此亲切和如此重要,更无从知晓它对我们的价值和影响竟能如此重大,如此深远!
2.5 大大开阔了我对“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音响系统重放以及选择重播哪些高质量的音乐”的视野并夯实了基础性的理解。
综上所述,“古典音乐相对论”和“古典音乐Daily”,一个主讲音响“硬件”门道,一个主攻音乐“软件”三昧,两位主笔springson(春大)和tube2a3(古大)各有分工、各抒己见、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各擅胜场,进而手心相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而,诚心实意地耍器材和鉴唱片,虽起始于两个人的音乐志趣,但深化于不得不深入多门学问的究极探究的必然态度,如此一来,便是得了日本音响评论泰斗菅野冲彦所提及的“音响之树,音乐之森林”的一体两面之精髓!
那么,将其合二为一,便是共襄盛举,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如此一来,方能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让热爱的音乐深深扎根在我们生活的沃土,又敢于大胆超脱想象的羁绊,遨游于音乐与音响、艺术与技术之海洋!对我来说,正是古春派共同描绘的尺幅千里的音乐与音响的精彩画卷,大大开阔了我对“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音响系统重放以及选择重播哪些高质量的音乐”的视野并夯实了基础性的理解。
这与阅读诸如《声音的重现——理想听音环境构建指南》、《录音之美——音乐录音作品音响艺术审美研究》、《审听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等的音乐音响声学类的理论专著其意义是一致。
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资深爱乐人最妙
阅读文章佳作时,如果文如其人真正经得起反复推敲,往往最妙的当属创作人的本色风采!
虽然钱钟书先生不无打趣地说过:“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毕竟品评绝妙文章、探究其创造源头,显然远大于简单地吃到一个美味鸡蛋吧,好奇的读者总会对其背后的创作者产生不小的兴趣。
因此不难想象,与古春派音乐公众号创造直接有关的这等高烧人物的写真显然不以型貌取胜,而定以其出类拔萃的质感美凸显!虽然尚未有缘与两位主笔谋面,但不得不感慨资深音乐爱好深度养人哪!音乐就是由内而外的年轻态精神营养品呢!
一个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在一期又一期读下来,不知不觉中看见苦练慢跑健身功的古大君,出镜率明显增多啦!而在诸多评测器材的报告中,我们也常常见到春版与古大间或携爱乐朋友圈大佬入镜同欢,客串露个脸的配角颇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赶场与转场,不时地围绕着浓浓的老友情谊展开。
其中不乏登门家访探讨发烧理趣,更兼饮食玩乐一类的生活化情节,格外显露出美好音乐沁入生活细处的独特张力。以上种种也给这对公众号增添不少独特的温情回忆,让那些杵在一旁的高冷又名贵的欧美器材立马变得有宅家的温度了。由此也不难想象,这俩音乐公众号当属于另类的高烧“老友记”,常有三五好友以赏乐的名义聚首,却将一壶壶老酒摆中间,一碟碟心水黑胶边上播,一勾斜月窗边挂,满腔热忱偏要与诸君对谈到天明。只是奈何夜太短、人生太匆忙!
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典音乐相对论 绝不仅仅耍器材
古典音乐相对论,基于什么而论,又为谁而谈?
4.1 保持不偏不倚,客观守正何其难矣!
大部分出自springson之手的器材测评文章,保持不偏不倚,客观守正何其难矣!而实录超100万字数的文章分量,即便是一家之言,也堪称蔚为大观!其行文老道练达,异于寻常测评文所惯用的套路,春版特有的幽默感不时鱼跃而起,水花飞溅打破表面的平静,荡起了深层回味的涟漪。
因其文字驾驭功力深厚故而功效显著——让长文读起来好玩又畅快了不少,在文笔的一波三折之间,有意无意的动态波动,极富音律美。反复阅读春版主笔的诸多测评类篇章,若是能读出其笔下悉心营造的几分闲适舒坦,往往伴随而来的竟有几分剑拔弩张的气氛转变,再经到场参加主观音质测评的诸位钻石级的耳朵的终极鉴定,最终直白挑明出场选手孰优孰劣,明言胜负而告完结,真是令人倍感意外呐!
也正是由此,让PK竞技的乐趣多了紧张过后的分外愉悦。“古典音乐相对论”累计已超百期,几大板块有机组合,构成较为完整的HIEND知识与技艺的万花筒,这个宝藏公众号是HIEND试验田,也是高端发烧的鉴宝地,往往都是精锐集结、重器云集。仅从排兵布阵的架势来看,便不止于顶尖实力派之间处处角力、针锋相对的硬核对抗!
看吧,听吧,诸般新品新款往往出自名门大有来头,其新意酷似骄阳喷薄欲出般的神气,而若是经典款出阵,也是一水的款款深情,声音魅力不减当年。它们的亮相出场并非偶然为之,是挑剔眼光选择的成果,是经年玩乐的经验所得,更是在相应的PK主题选题和特定目标引导之下,为了实现核心指标的比较而聚集在了一起。当然,器材的组合与搭配,就是通过相当具体的实践过程来确切印证某一价位的一套音响系统在某一具体的声学环境中何以至臻完美。
4.2 虽无缘亲历高烧俱乐部的现场PK,仅借着图文或视频观斗机之酣畅淋漓,已有几分满足感
总体而言,古春派古典音乐公众号上的音响器材还是玩得太过高端了,大多数的搭配案例中,音响系统的起步价都在几十万,至于说古春派搭配并测试过的极致顶级的器材上限已超过了360创始人也是资深音响发烧友周鸿祎先生所拥有的那一套了。
显然,不单单是器材本身搭建了就完事儿的,往往还必须匹配专业声学装修档次的听音室,才能出好声。毕竟是来自京沪超级大都市的资深玩家,段位确实够高。当然,偶尔推介亲民的好声好价入门或中端组合确实也足够让人馋了。由此,我不得不长恨自个还未进入到那种境界,尚未修得高明卓越的聆乐修为,毕竟只是四线城市小镇上的老青年了,没见过多大的世面,距离随心所欲搭建诸多高端音响器材、鉴别一流唱片来源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啊,可是也急不来,如今只能是大饱眼福了先!
虽无缘亲历高烧俱乐部的现场PK,仅借着图文或视频观斗机之酣畅淋漓,已有几分满足感,或许还会着重记下某某器材出色的音乐性以及出类拔萃的优越性能,斗胆将其纳入私人未来器材升级之理想清单(比如,个人就非常喜欢高文Telos 590NG2合并功放机 魔域Magico A3全金属封闭式落地箱这样一套优质组合),这些已算非常举动了。
4.3 让原本信息极度不对称、不够明朗的混沌器材江湖,显示出了更清晰更透明的排行榜
显然,得益于这些辛苦得来的器材评测报告(搬运和调试这些名牌重器可都是力气活啊,一个个项目逐一测试却又是费时的脑力活),我们这些在旁观战的HiFi小将,器材进阶升级路线图便有了准确可靠的判断依据。
正是在春版真知灼见的分条缕析之下,让原本信息极度不对称、不够明朗的混沌器材江湖,显示出了更清晰更透明的排行榜。古春派为广大爱乐人的音频硬件搭配谋福利,从功放或喇叭重器的择优选择到各种超值线材的搭配,有出场的“选手”,几乎都有给出点评,做到里里外外强力把关,提供了一条龙的示范,也提供了系统搭建的流程表单等相当实用的技术支持,而每一套按照高标准实现的音响系统组合,经过筹备到测试再到出报告,都相当耗时费力,其慎重得出的结论当然极具参考价值。
就算爱乐读者当前段位不够,哪怕有些器材只是打个照面,算是先认识一下也无妨吧,囊中羞涩买不起或看似暂且用不到,也不代表没有了解乃至深究的意义。春版就是这样的把可能的想象变为真实可感的具象,以图文并茂的甚至视频的方式妥善固定下来了。简直就是做足了HIEND 级别参考文献的整理和备份。
如此,都已在这俩公众号上一一呈现,对此,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5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古典音乐Daily 不止于萃取唱片世界的精华
5.1 听的艺术
通常我们说我们热爱音乐,事实上,对大部分音乐爱好者而言,热爱音乐不是“唱”出来的,不是“演奏”出来的,而主要是通过“听”来实现的。
那么如何听,听什么,听多久就都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具体的事情了。对于这些看似基础却也重要的问题,我已现身说法聊了不少。但如果您对于“听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视,那么,应该十分了解“古典音乐Daily”恰恰就是不遗余力地在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地在试图回答:优秀的音乐录音作品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活动!专业人士或许首先可以“听作品”,从中发现作曲家创作的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作曲特征之美。
演奏家们或更注重“听演奏”,从中感受各种器乐演绎的技巧、速度、乐队配合水准,独奏特色等的演奏特点。而广大音响发烧友所特别关注的便是“听录音”本身了,从中感受与发现音响艺术之美,诸如音乐空间构造、乐器定位、人声结象、器乐音色特征以及音量音色的平衡等等。
5.2 “古典音乐Daily400 期特稿”解读:不听德奥古典,很难在音乐上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古大近期发布的阶段性纪念佳作“古典音乐Daily400 期特稿”本人已反复重读多次,尤为喜欢。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指明“古典音乐Daily”的运营的初心、定位以及价值取向,点明了淘碟严选标准和自个的专业出身背景之后,随即将400期以来的靓碟精华再度聚焦在以“系统测试必备”和“系统调整必备”这两大目标上。
这些新唱片隶属“精品中的精品”,当然就是古春派心目中HIEND系统上的“试音碟”。接着其所归类分隔出的局部景观,可谓一步一景,是苏州园林般的精致古雅。
古大一如既往的学者文风凝练如同一潭深湖水,平静地涵养着幽蓝深邃,我读而思,重读而再思,我辈犹如在湖岸踱步散心,看着杨柳依依一派风光无限好,“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整个人都舒畅了不少。古大的特稿原文已经写得极为明白了,真的值得我们反复重读!
文章特别说明了“古典音乐Daily”的挑选唱片的标准,就是“演录俱佳,且以'学院的专业’及'民间的发烧’双重标准重新定义。”这有点抽象,但又很具体且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古大最终选择了哪些唱片上。
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必须对古大在上下篇的标题栏处以特别醒目的方式重复标注的内容引起高度重视:不听德奥古典,很难在音乐上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踏入古典音乐初阶之门,平日没少听德奥音乐的我,虽然当前曲目涉猎非常有限,但重在反复听一些经典作品,还是想对这样一个平实的忠告或结论,斗胆谈谈自己的浅见。
私以为“德奥古典”并非古大过分限定的词藻,而事实上却恰恰可能是部分读者最难完全领受的或容易产生重大分歧的关键所在。
作为长期订阅的读者可能已相当清楚,古大历来推崇德奥古典!甚至感觉起来古大还有点脑残粉的意思,但事实上我们或许应该明白,此处的“不听德奥古典”,属于郑重其事地、颇为严肃的提醒,“德奥音乐”在此处是完全不能被其它任何音乐内容与类型任意置换的。但“不听”的后果却是清楚的——“很难在音乐上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5.3 古大抽丝剥茧之能力
显然,我们各自的音乐鉴赏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总是基于一定的艺术素养基础。在艺术面前,虽说任何人似乎都能作出某种判断,甚至有些还可以是灵感与顿悟,而真正形成乃至得出某种有理有据、富有深刻价值的判断,却总是需要相当扎实的根基的,而在古大看来,德奥音乐就是在音响系统中个人进行音乐欣赏与品鉴的内容根基,且这样出类拔萃的音乐经典是无可取代的!
或许您也已仔细琢磨过,单就“德奥古典音乐”已然包含万象,并非一个狭隘窄化的地域范畴,而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音乐学术性专有名词、特定范畴。
对此,我们最好参照古大此前的其它关联作品的相关的阐释。在我看来,他的许多重要的表述往往带有明确清晰的连贯性特质,也就是说古大在公众号发表分享的一篇篇文章,哪怕再长也终有起始和完结,但一个真正一以贯之的核心论点,其实一直都是相关文章的内在主线!因此不难看出,“德奥古典”的着重强调必须引起重视,它在古大的海量心水聆听曲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当你阅读过并见识到古大连续性地分享一批数量极其可观的诸如“N个版本的XX在我心中的位置”时您一定会不明觉厉,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初阶爱乐者极易完全被众多录音发行的版本搞晕,甚至分不清谁是谁的,更难说明白谁比谁的怎样;由此观之,当这一切头绪繁复的音乐与唱片,被古大抽丝剥茧般一个个都听遍说清归置好了,讲清了它们作为独立作品存在的诸多价值,理清这中间的传承延续史海钩沉,我们面对这般的绝对广博的硬实力怎能不被牢牢镇住?!
清醒地想一想吧,君不见古大听了还能写出,这得听过多少,得听多清楚才能够得着啊!或许我们对古大的异常努力一无所知,更对古大的大脑中的巨量的曲库曲谱存量一无所知!
由此不得不思考:音乐音响评论岂是容易的?!
5. 4 古大对于古乐复古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那些才华横溢的古乐风的掌门人所演绎的复古风采或古今结合的独特魅力,真的令人向往!
音乐欣赏固然总会因人而异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每个人也总会有自己的欣赏趣味和相应侧重的音乐类型,但若没有长期的专业实操和精进提升,没有形成深厚扎实的内在涵养,轻易说出的,往往容易误人子弟。
毕竟当阅历与才华不足以令文字熠熠生辉散发出纯然的气度、神采与创见时,肤浅和自以为是只会令自己难堪,让读者难受。因此,古大此处的友情提醒与精准点拨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真正的烧友总是绕不开德奥古典音乐的。即便我们各自抱持开放姿态广泛涉猎诸类音乐,听过爵士乐和摇滚,我们总是需要回到真正优秀的属于人类共有的音乐财富本身来。而德奥古典就是那样的一座禁不住要去攀登的古典音乐之高峰!
至于说,钢琴、大无小无、声乐与歌剧、室内乐、大型管弦乐等类型的新制的唱片佳作,或许会因个人欣赏趣味而极少涉猎,此处略过或许会是一种损失。
起码我的阅读感触中突出了一个认识:古大对于古乐复古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那些才华横溢的古乐风的掌门人所演绎的复古风采或古今结合的独特魅力,真的令人向往!最特别是,居然以布仙人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作为“近年来新录音的最高点参与音响的终极考验”来作结,我深表敬意。
古大的眼光果然不一般。显然,不同类型的音乐对音响系统的考验是各有侧重并不完全相同的。如此林林总总,把特稿上下篇的行文组织架构讲清楚了,把新录音的精品一一归置完备了,诸位还有何憾事未了?万事俱备,只需按图索骥,按部就班,淘来唱片,好好听听。
5.5 古典音乐Daily是具备前瞻性的,每日一碟,是讲求日积月累之功
往回再说Daily400期,看着期期都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遴选态度,试问数年下来,唱片得经手几多?每日一碟谈何容易,从中披沙拣金的难度系数可有多大?而且为什么非得是新人、新录音?
就古春派的音乐公众号综合定位而言,新的唱片搭配新的器材,理所当然,一流的唱片在顶级器材上重放,实至名归!至于说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老唱片,前人已说过太多了,还要重复再讲吗?
因而另一层深意值得琢磨:古典音乐Daily是具备前瞻性的,每日一碟,是讲求日积月累之功,音乐毕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古大有能力也乐意成为古典音乐唱片新经典的发现者、鉴赏者与推荐人,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预见:古典音乐Daily有望成为客观公正具备推荐优质唱片、厂牌和发现古典乐坛新秀的一大平台!
显然,400期是漫长,从0到400,古大已连续性的思考慢跑起来了,并将持续跑下去!学古典音乐出身的古大果然不同凡响,他就那么神情自若地站在那儿,既高屋建瓴又往小处化开了讲,毕竟一张优质唱片是众人合力的成果,它既遵循工业产品制造的复杂流程,也尊重艺术家创作本色的独特性。一张唱片本就是一个创造出来的音乐世界,如何通过必要的文字介绍这样的一个个未知世界呢?
5.6 而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便是言简意赅说明这一个个音乐世界的入门艺术读本
这些显然是古大平日必做的功课。而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便是言简意赅说明这一个个音乐世界的入门艺术读本。由此,出场次数居多的、颇显高大上的最新一些德奥音乐唱片的制品,变得不那么高冷孤傲,一下子可亲了不少。我总是暗自庆幸如此甚好——因彼此隔了一个不近不远的距离(订阅读者与公众号作者之间),使得原本信息量过载的实情,不必因直接对话而恰好又能藉由本人私底下仔细琢磨自习而得以充分缓解。
毕竟,论证要逻辑,沟通须同理。
当然,就算古大力荐的唱片也不可能每张都合乎个人的欣赏取向,这并不妨碍我从中积累起与音乐艺人、音乐厂牌、唱片公司等相关的认知。这一份份来自近期出版上市的精品唱片的简明介绍信,贵在言约义丰,突出重要信息,不遗漏。既介绍指挥家、演奏者、演唱者、主要演奏器乐的形制、曲目版本等背景,也讲录音地点及其相关的环境声学的优劣特性。
既讲演奏者的师承、演绎风格,也讲录音背后的技术实现方式,更具体给出了录音质量和重放效果,指出了聆听中的难点,点明了该唱片的录音特点演绎质量等,这些信息加总所得,往往远超一张唱片正反面甚至内页的说明所包含着的重要但容易忽略的信息要素。
5.7 “别忘了,你是重播的缔造者之一。”您打算建立一个怎样级别的高保真音响系统呢?
显然,若没有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听过原唱片,是无法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的。
这样的聆听功课又非科班出身的古大莫属。显然,对于我这样尚处在初阶音响玩家的状态,目前古典乐实体唱片收藏数量有限(转而进入本地存储设备上大量收藏各类数码化的音频资源)聆听经验尚有诸多不足,我得承认,阅读“古典音乐Daily”时的我,往往不过处在一知半解的境地。
而且还习惯于将传统古典音乐推荐榜单先入为主,看来真得改改了!最好是新旧唱片参照着,互相借鉴为好!古典音乐Daily是特别明确关注新人、新录音的,毕竟它有别于我所熟悉的那些来自于所谓50年代-70年代黄金的立体声时代所留下的录音遗产。当然,任何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厚古薄今、食古不化或刻意求新求变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而与好唱片失之交臂。
无论如何,再次强调,还是最好谨记古大的箴言:“不听德奥古典,很难在音乐上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总之,那些不能一下看懂、听懂的,自己多看多听,最好能照着多听,多想。先“同情”,而后再求一己之见也不晚。
至于说上篇强调“系统调整必备的那些新录音”,下篇强调“系统测试必备的那些新录音”二者是否有分明的区别界限呢?对此,只需引用古大的一句话:“别忘了,你是重播的缔造者之一。”您打算建立一个怎样级别的高保真音响系统呢?
6
“我们和未来有约”
寄语你我的音乐爱好
6.1 我依然相信:“有梦不觉夜漫长”!
显然,常常追着“古典音乐相对论”和“古典音乐Daily”日更看新篇,总还是意犹未尽的,那么就应该大量重读了!
近期看到古大的“古典音乐Daily公众号特稿”感慨良多,只是在文末的收藏与点赞,已不足以表达心头按捺不住的阅读兴奋了!所以,我自觉重读,甚至动笔写写。为了不致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打扰到家人和邻居,今次我没有在书房打开音响系统边听边写。
我头戴国产音频新锐金平面的GL2000平板耳机,搭配着已默默耕耘十载的音频厂商享声的新品——MR2移动参考级平板音乐播放器,聆听我的那些心水曲目。是的,混合着随机播放的港台流行、欧美爵士和德奥古典音乐等等本地资资源,一边反复重读“古典音乐相对论” 特别是“古典音乐Daily400期特稿”。写篇文章也如歌唱一曲,总有曲终人散时候。我一个人靠近书房的窗台坐着,快速敲打着笔记本电脑上的键盘,段落逐渐拉长,内在表述逐渐清晰起来了,我会心一笑。待到夜色渐晚,迎面吹来了南方余热未消的秋风,让一切都变得梦幻起来了。我依然相信:“有梦不觉夜漫长”!
生活还要继续折腾,音乐仍将亲密伴随,“古典音乐相对论”和“古典音乐Daily”依然还会如约而至!如果说反复重读文学经典就是守护文学精髓、发现人文精神、乃至发现内向度自我的极好的方式,那么同样的,不断重温心仪的唱片之声,或许就是音乐融入生活最真实可感的方式了。
6.2 或许它俩不能成为所有爱乐者的全部,而它俩的全部,显然却都是为了爱乐人。
正如卡波帝在其名作《人的疆域》中所说的:世界上的人口越多,生命的形态就越像机器,音乐就越重要。我们即将来到一个时代,只有音乐能够溜出功能的密网,未来的学者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护音乐,这世上最后一片稳定而独立的自由的栖息地。我不敢确定这样的论断是否高估了音乐之于生活的意义,但我确定,因为有了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我们应该期待在这片栖息地上会有更多的作为吧!
那么,我们看到“古典音乐相对论”“古典音乐Daily”已然成为昂然挺立的音乐桥,他俩旨在沟通爱乐人彼此,它是通途大道如诗般铺排开来,朋友们,就让我们踏歌而行走上前去吧!或许它俩不能成为所有爱乐者的全部,而它俩的全部,显然却都是为了爱乐人。
因此,我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真情告白的机会,我是恨不得写上数万字,从0到万,一次就登顶,突破个人记录!心想,爱乐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渴望知音倾听的意思吧!无非就是细碎唠嗑与音乐爱好有关的事情,并试着就此开掘了一点思考的深度而已,从某个角度讲,一己之见的爱乐识见算是都在里边了,诸位看官,有礼了!权作个人爱乐之旅的一次总结吧!耽误您不少时间,陪我聊半天!
6.3 无疑,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乃至真的成为出类拔萃的音乐爱好者,本就是任重而道远!
非常奇妙的是,此番写作过程中那些与音乐、音响有关的困惑与顿悟总不时地生生灭灭。我关心音乐,关心音响,更在乎我的音乐爱好何以天长地久。说的有些散漫了,但还是希望像辛丰年先生所说的那样“看似游谈却有根”。
那么,自然地,音乐爱我,也为我所深爱!更进一步说来,这么多年的热情参与,让我反复印证:聆听欣赏音乐的前前后后,一个自觉主动、充满可塑性的自我,远比千变万化的音乐来得更重要!
正如科普兰先生所说的那样一种深切的期许:“(作曲家)他想鼓励你尽可能地成为有独立性和绝对清醒的听众,那才是理解音乐的问题的核心所在。仅此而已。”显然,让我们有意识并有能力成为独立性与绝对清醒的听众,相当不易,因为实现它的大前提,始终要落在一个个具有鲜活学习力和持续创造力的个体身上!
无疑,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乃至真的成为出类拔萃的音乐爱好者,本就是任重而道远!只是这一切对任何人而言,尚无捷径可走!
让你我自己去听,反复去听吧!听音乐世界里的无限,去仔细感受自己的和别人的感受,既进入到音乐世界中,更投入到火热热的生活中去认真思索吧!
古大与爱乐爱酒的烧友“瘦胖子”
由此看来,个人投身音乐爱好的那点得失,似乎不足挂齿了,音乐总是回报与给予得更多,把爱唱得深沉……
2021.10. 05 定稿
(配图来自公众号历史图片,以及作者本人提供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