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三):具有可比性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新概念三率或四率评价方案
上一文章中分析现在比较流行的三率或四率评价方案,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评价结果与试卷难度等有关,因此,不同年级学科的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有没有一种评价方案,对不同年级学科的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呢?本文推出的一种方案从理论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要有更高的可比性则还需要在试题的区分度、难度方面尽量接近,这样的可比性会更高更合理。
本人在做学校负责人期间曾采用这一方案对本校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其比传统评价更有可比性,而且更努力的教师取得的评分会提高更快,不论其教的是基础差的班还是基础好的班,相反个别自身素质差又不努力的教师则会得到一个比较差的评分,并且所得评分往往越来越低。
根据本镇及有些大学校成绩的测试结果,对于每年分班的学校大部分班级成绩的得分在95-105之间,低于90分的属于较差的,高于110分则属于较好的班。而对于不能分班的乡镇,则特差的班得分可能低于70分,相对的最好的得分可能高于130分,但这只是个别年级学科存在这种情况。
下面就介绍一下该方案的实施方法。由于统计的难度较大,采用该方案时,本人是采用Excel宏来统计,需要有一定编程能力的人才能设计好。
本方案依然采用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来计算,但做了改进。
得分率=班级平均分÷全体平均分
及格率=达到及格线人数÷班级人数
优秀率=达到优秀线人数÷班级人数
及格线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全部学生的80%达到的最低分,优秀线则设计为全体学生的20%达到的最低分。这样不论什么学科、难度如何,全体学生的优秀率均为20%,则及格率均为80%。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一个中位率,也达到中位数成绩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而得分率对全体学生而言是100%。然后将各率按一定的权重相加就得到一个综合得分,显然这个综合得的整体是一样的,位于中间水平的班级学科得分是相同的,这样就使得不同年级学科的得分具有可比性。
为了使这一评价更加合理,我们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变通方法,比如根据年级和选派教师的水平,适当改变及格线和优秀线的规则,使某一年级的平均得分更高。比如,毕业班,将优秀线调整为25%,这样其全体的优秀率为25%高于其他年级的20%,这样使毕业班的老师整体得分略高。尽量略高,但如果有一个教学水平低的老师去教毕业班,则按这评价方案,他很可能因为最差则得分远远低于他教其他年级的得分。
还有一种变通方案是,通过多年积累建立教师的得分档案,评价方案各年级学科不变,但根据该年级学科的教师的平均档案得分结该年级学科一个校正系数。比如,根据评价方案,平均得分为100分,而该年级教师的档案平均得分为110分,则校正系数为1.1,每个班级算出的得分再乘110%.
上述变通,对于每年均衡分班的学校比较适用,但对于农村地区不适用。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取得的成绩也就会不同。但是该方案还是可应用于农村学校的。由于该方案班级学科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因此,一个班进步还是退步,可以比较该班该学科原来的得分,除一年级没有建立班级原始数据外,其他学科都可以找到学生原来的成绩而统计出原来的得分,这样,以基准分加减现得分与原得分的差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得分就会更加公平公正了,并以此来发放奖金也比按名次来发要合理得多,在大家都努力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相差不大,奖金也就差不多,有意见的会更少。
建立教师得分档案后,而不担任课的行政管理人员,则以任课最后五年的平均得分发放奖金,一线教师也就服了。
上述方案,从整体上来说,班级学科得分可以反映的一个班的学生在相应学科上发展的水平。学生的水平不能代表教师的水平,只有学生的变化才能反映教师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原理。科学的评价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很难的事,视在质量本身就难以反映真实质量,加上各种其它因素的干扰,都给我们的评价制造了困难。
完整的实施上述方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将教师、学生、班级、学科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并应用各种数据,这就不是用Excel可以实现的,必须专业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