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居-梦花街的起始端
序:由于我写的弄堂故事都会牵涉到老上海人的往事,一篇文章发表后常常会在这条弄堂或者这条路曾经居住过的老居民中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充实这些老弄堂的信息,使它留存的记忆更加丰满。
今天写的内容就是两年前写的梦花街佳志里的文中提到过朱先生记忆中梦花街东头贾家也曾是这条街上有头有脸的人家(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梦花街79号佳庐及佳志里),没想到过了很长时间贾家的后代私信给我,说她们就是文中贾家的后代,于是我们就可以对这栋建筑的老居民有一番较为深入的了解。
到贾家与贾医生和她女儿张医生一起聊聊匡居的故事。
由于贾竹升老太太年轻时就走出家庭参军(在部队医院工作较长时间,文中我们就称之为贾医生),所以对家庭的了解并不多,于是我还是求助于我的忘年交朱佳莉通过资料库搜索了相关的内容,经过梳理后来了解她们上一代的社会活动。
1947年的老地图上标有匡居的准确位置。
航拍图对应一下。
换个角度看看。
让我们回到这栋建筑。
首先是关于梦花街的来历,由于官方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网上不靠谱的传说颇多,有些甚至于在抖音上传播。至今看来只有新浪微博上@高参88的描述较为实在:梦花街东起柳江街,西至中华路。长416公尺,宽3.1~9.8公尺,石片路面。1912年筑。初名梦花楼北街,又名吉庆路(筑路前原有吉庆桥在路的西首,因而得名),后改名梦花街,因梦花楼(在街的东首,原海防同知厅内的望海楼,系坼堠瞭望之处,后以土音转为梦花楼,今废)得名。
贾氏家族早年因中了进士在西北为官,主政地方教育,到了贾医生爷爷这一代来到了当时还属于东海小渔村的上海落脚。一日祖上说曾梦见门前大树开花,于是将自家老屋叫做“梦花楼”,门前小桥也就叫做“梦花桥”,后来填浜筑路,也就称之为梦花街。
原以为梦花街从柳江街开始。
而梦花街的起始段应该就是贾家的祖屋“匡居”-梦花街3弄开始,也就是已经在现在的柳江街东北侧,现在弄堂的东头与隔壁弄堂华兴里相通,不熟悉的人以为是同一条弄堂。
再看一下。
贾医生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这里一片建筑叫“匡居”,1928年时贾医生的父亲和他的叔辈们拆掉了原有的老屋,在原址地基上建造了前后两排六栋石库门建筑,这六栋建筑在整个地基上刚好呈现一个“匡”字,于是文化人就此给自己的居所起了一个雅号“匡居”。
3弄2号是可以在梦花街一头看到的。
3弄5号就要从华兴里才能进来。
徐大纬老师提供的1933年老地图
恰好这几天我和徐大纬老师在谈论梦花街周边相关建筑的内容,她提供了1933年的老地图和地籍册中我又有了新发现。这份地籍册上标明13号甲上有贾家五个人的名字,贾佛如是贾观仁的字,其他就是贾观仁的叔辈。贾医生确认贾仲番是贾观仁(佛如)的父亲(贾家二房),贾叔香是贾家三房,贾季英是贾家四房,贾幼临是贾家五房,六房是贾童甘。这张老地图和地籍册可以确认当时梦花街3弄的土地属性。
我们通过航拍图可以发现与老地图完全吻合,左下角伸出的小耳朵恰好是现在的过街楼。
这六栋建筑住进了贾家六房家人,贾医生出生在匡居,由于前面几家都是贾医生的长辈,所以她清晰地记得每逢过年过节都要跟着母亲一家家去给长辈们拜年,当然她少不了跟着拿压岁钱。
这六栋建筑的体量都差不多,仅有1号多了一个过街楼,这些建筑属于带有单侧厢房的石库门建筑,每个房间开间都较小,但是在当时足够一户人家独立居住。由于她们家一直属于私房,也就从来没有关心过具体的住房面积。
上世纪五十年代5号的房子曾作为公私合营被房管所收走,而到了文革期间4号的房子也安排进了其它地方的住户,比较巧的是二楼前楼和后间住进来的是薛全勇一家,楼下住进来了顾家,贾家的居住部位压缩到楼上的西厢房。好在邻居们这段时间相处的不错,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发还了原有的住房。
泰康路上平原坊现在是田子坊拓展部分,当年贾家曾在此躲避战乱。
贾医生还讲起抗战时期她家因为躲避战乱,曾举家在泰康路平原坊亲戚家暂住了10个月,直到撤到大后方。贾医生在1941年去了重庆,直到抗战胜利45年回到上海,儿时的记忆都是在重庆的张家花园,儿时的玩伴是黄炎培家的几个孩子。
梦花街3弄4号的门楣。
梦花街3弄4号的前门。
梦花街3弄4号的另一侧。
梦花街3弄4号的天井。
直到抗战胜利后,她们全家才搬回上海梦花街,而那时贾医生的哥哥们相继离家工作和学习,家里人口并不多。
作为一家之长的贾观仁在梦花街居住的时间其实很短,贾观仁早年赴日留学,在日本的师范学院毕业。他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挚友,回国后就开始与黄炎培、杨卫玉,江问渔、蔡元培办教育。
民国时期曾先后担任过江苏教育厅厅长、上海务本女中(现在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重庆中华职业学校校长、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校长,并且曾是江苏教育厅督学。
中等学校理化学教授法改良意见书(附图表)贾观仁 《教育杂志》 1918 年 [ 第10卷 第10期 ,47-50页 ]
早在1918年贾观仁就提出中等学校数理化的教授法改良意见。
我从朱佳莉提供的资料中进行了梳理,1928年他就在《上海县教育月刊》上以上海县立女子小学负责人的身份撰写了“都市教育”的报告。
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张乃燕推举贾观仁继任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校长一职。其中民国才子张乃燕是我写的延安西路消失的老洋房一文中的中心人物(曾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可点击阅读:一栋已经消失的老洋房故事。
而到了1928年11月15日突因财政部会同教育职员查账,说是有多收经费之嫌,贾观仁愤而辞职,虽然学校挽留,却还是在1929年7月被撤换。
学校里的师生还是十分了解贾校长的为人,所以还是专门开了欢送会。
直到现在当年学生的回忆文章还是相当肯定贾校长的为人。马社香著《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一文中就这样记载当年的贾校长。
徐汇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关于务本学校校史中描述了当时强行无故撤换的信息。
随即贾观仁在新闻报上刊登相关启事。
贾佛如任中华职校校长《新闻报》 1931 年 7 月 15 日 0011 版。
《中华职业学校校友会季刊》 1934 年 [ 第1卷 第1期 ,1页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贾观仁随即带领师生将中华职业学校撤到大后方。
由于重庆的办学条件也极为艰难,贾校长也是四处奔波申请补助。
賈观仁 《中华职业学校职业市市刊》 1934 年 第1期 发表的文章。
蔡元培年谱长编中记载了1933年4月25日某次会议中到会成员。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贾观仁签发的毕业证书。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贾观仁写的介绍信。
现在大家认识的中华职业学校旧址在南昌路雁荡路口,它最早是开设在陆家浜路迎勋路上,现在是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迎勋路校区)。
老校区的照片。
贾观仁在抗战期间带着家人撤到重庆后一直忙于校务,因条件艰苦,头上经常发热疖头,胜利后也经常反复感染,所以在1950年就早早地去世了。
1952年黄炎培的日记中的记载。
1960年黄炎培日记中的记载。
而由于中华职业学校的关系,贾家和黄炎培家一直相处得很好,这可以在黄炎培的日记中可以读到后面他们还在经常来往。
接下来开始讲讲贾医生这一代人,贾医生早年就接受进步思想,1951年时走出家门,进入部队医院学习和工作,由于文革中家庭因素而转业到地方缝纫机厂做厂医直到退休,到现在老工人们都记得当年的贾医生。
全国政协暨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建国初留学生归国记事
贾医生说起大哥贾日升,这是很早就到美国读物理学的留学生,他也是属于那时麦卡锡主义被禁止回国的物理学人才,甚至于还说这批人是精神病被集中软禁,朱佳莉帮我查到了一段相关的回忆文章中讲到了带贾日升回国的内容,说明当时贾日升并没有精神病的症状。
新华社新闻稿 一九五六年三月八日。
然后1956年新华社就发表文章称被美国人关在精神病院的“病人”走上工作岗位。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后来任湖南株洲航校力学教研室主任。
据家人回忆贾日升的回国实际上是解放初期政府特意作为交换条件回国的科学家之一。
他回国后发明了安二农用飞机发动机,所以特意给儿子取名“安安”。
新华社新闻稿 1979年第3304期。
然而到了文革期间从国外回来不少人都被怀疑是派遣特务,贾日升也不例外,不断地被毒打,那时已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前去探望,为他擦拭身上的血迹,贾日升那时就对老母亲说,我早晚也被他们打死。果不其然,不久贾日升就含冤而死(1968年)。直到1979年新华社才有相关的报道说株洲市委给贾日升公开平反。
家人回忆贾日升的平反是获得了当时主要领导特批。
贾家不少亲属都被邀请参加这次平反大会。
贾士升1954年在匡居大门口
还有就是贾医生的哥哥贾士升也是我国桥梁和钢结构的专家,参与了国内多座桥梁设计,是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的教授,著有《铁道标准设计》。
与上图一样是在1954年家门口和家人拍摄的合影。
1955年在华昌照相馆拍摄的合影,第二排左起:贾日升,陈菊贞,贾丽升,徐维鑅。第一排左起:徐德民,徐德诗,徐德延(贾丽升、徐维鑅的孩子)。
从华兴里走进去才找得到梦花街3弄后面那排房子。
梦花街3弄4号一楼西厢房。
比较狭窄的楼梯,不少弯道都安装了拉手,便于贾医生老母亲的上下。
二楼西厢房前间。
三楼晒台
晒台看出去是新老建筑交替变化中的老城厢。
贾医生的母亲陈菊贞也是一位热心社会事务的人士,她的父亲是原丰记码头的业主,由于母亲是二房,所以她很少和家人谈及自己的家世。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还担任中华职业学校名誉校长一职。
上海码头的分布图。
她早年是蓬莱区的政协代表,老太太一生乐施好善,长期接济周边邻居,人缘极好,在多重因素下文革后住房落实政策时,她家是这个辖区内的第一批。
如今的匡居六幢房子里面很多都易主了,那些住在里面的人也都不一定了解这幢房子曾经的历史和曾经的主人,贾医生自己也另外有了条件更好的住所,但是匡居曾经是她们家族的根,所以她们还会经常来看看。
插入部分贾氏家族的老照片:
1921年,贾氏家族部分成员的合影。右起贾观仁,陈菊贞,姨婆,贾观桐(贾观仁妹妹),马先生(贾观桐丈夫),前排中间长者为贾观仁母亲。
这张照片应该是1945年在重庆张家花园门口。后排从左到右:贾日升、贾佩升、贾纳升,还有好像叫炳奎的一位亲戚,贾士升 贾丽升 徐维鑅。
前面是贾佛如,陈菊贞,贾佛如前面是贾竹升,陈菊贞手里抱的是徐德诗。
贾医生母亲陈菊贞1947年在自家西厢房前
贾医生母亲陈菊贞1947年在自家天井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1951年,梦花街3弄大门口。从左到右:徐德民、贾丽升、徐德延、徐德诗,抱着的是赵海丁。
贾医生母亲陈菊贞和大姐贾书生高曾智夫妇。
1987年贾医生母亲陈菊贞90岁时与女儿们的合影。
贾士升和贾纳升
最后插播一段梦花街的视频,可以让大家全程了解这条街的建筑状态。
本文的写作中有贾家亲亲眷眷的共同回忆,也有多年来帮助我查找资料的朱佳莉的协助,还有徐大纬老师的及时指点,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