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由清朝时1府2州组成的一个市,为何市政府驻地不在原府州治所

位于今天山西省西南端的是运城市,是个由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组成的地级市,运城市的管辖范围在清朝恰巧是蒲州府和解州直隶州、绛州直隶州1府2 直隶州的所辖。古代的府州城和今天的市区,往往会选择一个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今天的运城市驻地,在清朝却不是蒲州府和解州直隶州、绛州直隶州这1府2州的任一治所。这是为何呢?

今天的运城市政区图

清朝的山西1府2直隶州

先来看一下清朝1府2州的所辖范围和治所今况

蒲州府

在明末清初为平阳府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清朝雍正二年闰四月升为直隶州,雍正六年四月因“地为三晋咽喉”,仅为直隶州不足以弹压,于是升为蒲州府,置永济县为附郭县。至清末领6县:永济、临晋、虞乡、荣河、万泉、猗氏。

蒲州府

解州直隶州

明末清初为平阳府解州,雍正二年闰四月升直隶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至清末领4县:安邑、夏县、平陆、芮城。

解州直隶州

绛州直隶州

明末清初为平阳府绛州,雍正二年闰四月升直隶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驻地龙兴镇,至清末领5县:绛县、闻喜、垣曲、稷山、河津。

绛州直隶州

民国初的1912年,废府州存县、改县,蒲州府被撤销,存附郭的永济县。解州、绛州分别为县,解州为解县,但是由于已有绛县,绛州则改称新绛县,一直用至今天。

而永济县、解县、安邑县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则较为让人困惑。这三个县与周边的虞乡县、临猗县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合并、分置等动作。先是在1947年9月,永济县与虞乡县合并为永虞县,县政府驻地还迁到了两县之间的赵伊镇。1949年,又恢复为永济县和虞乡县。

1961年时候的运城县

1954年,虞乡县与解县又进行了合并,为解虞县。1958年11月则干脆把安邑、解虞、永济、临猗合并到一起,置为运城县,县治在运城。

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在运城县内分别析出临猗、永济县(由原永济县和虞乡县行政区域组成),而剩下的原解县、安邑县的行政区域仍称运城县。

经过一系列变化,虞乡县、解县和安邑县消失,分别成为永济县、运城县。

1961年时候的永济县

在上面所述情况里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用的地名,除了清朝的1府2州以及所辖县,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运城”,那么这个地方为何能取代有“舜都”之称的安邑而成为县名,并且在之后地时间里还成为一个地级市的名字呢?

运城虽然在明清时期不在县级行政区划之列,但它的影响力比起县、州、府要大得多

“运城”即户部都转盐运使司的驻地,都转盐运使司简称运司,其所在的城池简称“运城”。

《明会典》中有关户部盐法内容

运城盐池古称“解池”,其所在之地为解州安邑县,自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之后,安邑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汉朝置大农丞领盐铁事,河东郡二十八县以安邑县为首,唐置两池榷盐使隶度支、宋置河东转运使提举制,在元朝之前这些机构或由朝廷重臣兼任,或设在解州、安邑。

元朝,姚行简建议在盐池旁边的路村建城,都转运盐使司进驻,至正二十九年始建城,徙陕西都转盐运使司驻劄。自此路村就由原来普通一村成为了具有特殊、巨大影响力的地方。

早些时候的卫星图,可以看到盐池周边的三个城池,分别是解州、安邑、运城

城池规模大

运城城池在元至正二十九年由运使那海建成,明天顺二年运使马显进一步建设,城池周边九里十三步,高一丈七尺,池深七尺。而作为州城的解州城规模是城周九里十三步,高六丈,厚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阔十丈。在行政区划上管辖着运城的安邑县城,周长仅六里一十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

从以上数据看,运城城池除了在高度上稍逊一些外,其长度和州城相等、而比县城还要长出3里。这在建设城池有着较为严格规定的古代来说,对运城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同样比例下三个城池大小的对比

官员级别高

据清朝《解州安邑县运城志》公署条记载,在运城内的官署有盐政察院署、运司署、运同署、东分司署、中场东场西场三大使署等。入驻这些官署的官员级别,都转运使为正三品、同知为正四品、副使为正五品、运判为正六品。

而在明清时,直隶州的主官知州才为从五品,县级官员则仅是正七品。因此这些州官、县官的品级都是远远无法和在运城的各官员相比的。

1794年《晋省地舆全图》中这一带的地图

如果运城内的官员们只管盐业一样的话,县官、州官的日子还好一些,但是如果插手地方政务,会让县官、州官感觉非常头疼了。

其实在运城内驻有可以管辖地方官员的官

对于在运城内的管盐的官员有严格规定,除了其专门业务之外,不可管辖地方政务。但在运城内的确驻有能够管辖府州县的官员。这个官员就是所谓的“道台”。道是清朝省级的派出机构,用于管理、督促、监督地方官员的各种政务活动,道员一般是由省级官员的佐贰官担任。

在运城驻守的道员称为“河东道”,为顺治二年四月置,先驻蒲州,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移驻运城,管辖蒲平2府解绛吉隰4州兼管盐法加水利衔,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兼管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交界地区的盐务。

1936年的河东道

民国初1913年3月仍置河东道,驻安邑县运城,辖35县。于民国十六年废。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等17县及运城镇。1958年11月把安邑、解虞(虞乡县、解县)、永济、临猗合并为运城县,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重新析出临猗、永济县时,安邑县、解县却未能析出,和原解县之地一起构成了运城县。原安邑县城、解州州城,现在分别为运城市盐湖区的安邑街道和解州镇。

1950年的运城专区

正是因为运城自元朝建城之后,有盐运使司的进驻,从而成为行政级别高、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之地,也就有了成为能够管县的高级政区的基础,今天能够成为地级市驻地也是顺理成章的。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