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不压饼,无论白茶、黑茶、普洱,压饼、压砖的都是垃圾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寒露一过,深秋的天气是寂寥的。

碧空寒露松枝滴。

滴枝松露寒空碧。

放眼过去,满是落寞。

但古人总结得很好,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深秋,不应只有寥落。

它更像是功成名就后,对此前岁月的回顾。

春季的热闹,夏天的繁茂,初秋的明媚,统统在秋的尾声里,获得完美的收梢。

曾看过那个故事,银行家在退休后,回到老家海边钓鱼。

老渔夫嘲笑他,你啊你,辛苦半生,最终还是回来网鱼。

事实上,此言大谬。

银行家看过半生繁华后,再回到原点。

于他而言,不过是实现理想,领略过丰富人生之后的休憩。

同样是钓鱼,休闲消遣与凭此谋生,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又怎能同日而语?

没有尝试过,就贸然断言。

殊不知,这在他人眼里,看起来就是一场笑话。

《2》

前阵子,看到一条语气同样很自大的留言。

“所有压饼、压砖的都是垃圾茶,谁见过用春芽压饼的?”

哦?你没见过,不代表现实没有啊。

李麻花快人一步,点开后台,酣畅淋漓地飞快敲下一行字:

“别一直待在井里了,该出去透透气了!”

说起茶饼,它的由来已久。

虽说,六大茶类里,并不每种茶类,都有压饼的旧俗。

如今市面上,白茶、普洱、黑茶等有压饼和压砖,以及压成饼干片等做法。

至于岩茶、红茶、绿茶、黄茶等,则以散茶为主。

当然了,在宋朝时,绿茶也是压饼的。

当时的点茶主流,正是蒸青绿茶饼。

将新鲜茶青鲜叶采下后,略微摊开,利用蒸汽杀青,而后压饼烘干。

等到要点茶时,再用小刀片或茶针将紧压在一块的茶叶撬开,用碾子碾碎,用筛子筛选掉粗大的结块,只留取细腻的茶饼粉末。

用汤瓶,细细地冲入沸水。

接着,用工具击打茶汤,打出白泡。

最后将茶倒入深色的茶盏/茶碗内,连茶叶碎末带汤汁,一同吃进去。

在当时,步骤繁琐,讲究颇多的点茶,是最为彰显身份的技艺。

王公贵族们聚在一块休闲,少不了点茶。

那时候,谁家能有一饼上好的茶饼,还是颇能显耀门楣的事。

连苏轼这样的世家子弟,见过大世面的文学青年。

在喝到一饼御赐的蜜云龙后,照样如获至宝。

激动得赶紧写首词,连发朋友圈。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蜜云龙。”

茶饼的故事,不止是宋朝。

在蒙藏通商时,用黑茶压成的茶饼、茶砖,同样风靡了这些马背上的民族。

直到今天,当地还保留有酥油茶、蒙古奶茶等饮食传统。

大量以茶砖形式存在的边茶,在西南与西北边疆,可谓贸易的硬通货。

若以“垃圾茶”之称,将它们的功绩一笔抹去。

未免太井蛙之见。

足可见,前人传下来的名言,很值得借鉴。

不读史无以明智。

此言不虚!

《3》

用春茶压饼,古往今来都不少见。

宋朝时,最高档的茶饼,用的原料都极细嫩。

光从宋人为茶饼取得名字,就可见一斑。

龙团胜雪、银线水芽、御园玉叶、万春银叶、玉叶长春、龙苑报春、龙凤英华……

另外,和今人压茶饼,压成圆团模样不同。

宋朝的压饼,造型各异,精致小巧。

流传至今的茶饼模具,有海棠形、梅花形、桃花形、正方形、菊花形、圆形、椭圆形等,图案各异,不一而足。

欧阳文忠公有写诗:

建安三千五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早在农历三月,宋朝御茶园(在今天的福建建瓯)便能将新茶采下,加工成茶饼,飞马送去开封给皇帝享用。

可见,这样的茶饼,原料肯定是细嫩至极。

点茶时即便连碎茶末带汤汁一种饮入,也不会因原料纤维过粗,影响口感。

而现如今,利用春茶压饼,亦有存在。

各地黑茶里,包括六堡茶、青砖茶、茯砖茶在内,春茶季是主产季。

而普洱茶里,春茶采摘同样是一年当中的重头戏。

各式压成茶饼/茶砖的普洱生茶、熟茶里,不乏春茶原料。

至于白茶,一年当中可分为两大主产季。

一是春茶季。

二是秋茶季。

春茶季主产,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

秋茶季里,则几乎成了秋寿眉的天下。

在市面上,白茶的形态有散茶和饼茶之分。

散茶的主打特色,在于原汁原味。

而饼茶的体积规整,方便易携,茶味更醇更成熟。

白茶饼除了秋寿眉饼外,还有包括许多春白茶饼。

只不过论产量,秋寿眉饼>春寿眉饼>白牡丹饼>白毫银针饼。

散茶与饼茶,在白茶江湖里,半分秋色,风采各异。

所谓春茶不压饼一说,经不起推敲。

《4》

茶饼是不是垃圾茶,关键得看品质。

以白茶为例。

不管是散茶还是饼茶,买茶时,第一步要检查的是茶叶等级。

留意分辨芽头粗细、叶片宽窄、茶梗长短等细节。

从而大致判断,这款茶是名至实归?还是名不副实?

如果买了一饼白牡丹,而拿到手的茶饼一眼看去,表面十有八九是大叶片。

那么很显然,这是被人坑了。

真正的白牡丹饼,应该是芽头饱满,叶片细窄的,而不是如此原料粗糙!

第二步,要关注茶饼的产区信息标注。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

充沛的高山云雾润泽下,产于高山,生于高山的茶叶,原料内质积累更充足。

包括茶氨酸、胶质物、芳香物质等多元化养分物质与风味物质含量更客观。

有了上好的顶级原料,后期不论加工成散茶还是饼茶,品质更有保障。

第三步,观察茶饼的松紧程度。

白茶的压饼是一项技术活,最理想的状态是松紧适中。

压饼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把握压饼时间、力度、温度等多重变量。

既能确保茶饼成型,不会散开。

又不会出现整块茶饼被压得过紧过硬,内质严重流失,品质缺陷严重等状况。

第四步,是看茶饼整体颜色。

上好的白茶饼,外观要保留自然的色系分布。

白牡丹饼,芽头银白,叶片嫩绿,整体是一白二绿的。

春寿眉饼,叶片以绿为主,但绿的层次很丰富,有砂绿、墨绿、草绿、黛绿等,深浅不一。

秋寿眉饼,尤其是白露前后的秋茶饼,叶片身上的“五彩色”特征明显。

像是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

叶片颜色以绿为底色,但间或有部分砖红、土黄、郝色等,像几点雀斑点缀其中,为其增加了俏皮感。

不管怎么看,白茶在压饼后,不会模样巨变。

若是整饼茶看起来颜色发黑、偏褐、呈现咖黄、暗咖时,说明品质有猫腻。

背后十有八九是渥堆、高温烘干等因素推动,导致叶片内部的天然色素物质受损,品质缺陷严重。

才会让整饼茶,看起来彻底面目全非!

第五步,可以闻茶饼香气。

香气是好茶的灵魂点缀,堪比是神来之笔。

压成茶饼后,茶香个性会愈加沉稳、厚重、浑厚、内敛。

白茶的花香、毫香、药香、粽叶香、稻谷香等,即便是压成饼,同样能够保留。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寿眉饼的枣香。

与散茶不同,压成饼之后的寿眉,在因缘际会,储存到位,陈化出色前提下,能拥有出色的枣香。

而保留原汁原味的散茶,在叶片细胞完好,没有进一步压饼压饼前提下,没有生成枣香的机会。

可见,优质茶香的香气是多么层次精彩,错落有致。

若是端起来直接闻一饼茶,干茶气息微弱,隐隐带有杂味闷味。

这样的茶饼,品质不值得信赖!

《5》

庄子写过,井蛙不可语天,夏虫不可语冰。

一个人的见识,会受限于眼界。

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没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了解。

也没有,认真对比过同产区,同年份,同原料的散茶、饼茶风味。

更没有,认真坐下来,细品茶汤滋味。

而是从始至终,只是将喝茶当成解渴。

那么,如此不经调查,就直接断言茶饼都是垃圾茶的论断。

在茶圈里,可谓贻笑大方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