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重组风波是如何形成的
恒大的重组风波是如何形成的
9月25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发布公司经营情况,称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财务稳健。截至9月24日,恒大累计实现销售5049亿元,同比增长11.4%;销售回款4521亿元,同比增长51.3%。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2046亿元。
恒大所以在这个非年非月截止日发布这样的公告,主要是因为近几天来,围绕恒大要重组的消息满天飞,造成投资者和购房者情绪恐慌,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予以回应。否则,会对恒大的市场形象,包括投资者对恒大的信心,购房者对恒大的关注等都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为什么恒大会出现重组传闻呢?这样的传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显然,既不排除有外界故意制造恒大负面新闻的可能,导致恒大出现了这样不利于企业稳定的消息,也不排除恒大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给了外界制造负面新闻的机会。
众所周知,近年来,恒大的发展速度很快,扩张步伐很大,且带有比较明显的负债扩张的痕迹,特别是有息债务规模扩大较快。而判断房地产企业债务情况、债务规模、债务偿还能力、债务风险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有息债务的规模及在总债务规模中的比重。如果有息债务规模过大、比重过高,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外界对企业风险的担忧也会自然而然地增多。
实事求是地讲,恒大在发展迅速、影响力提高、品牌不断做强、在房地产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有息负债的快速增多,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外界对恒大有息债务规模的传言,或许不是太过精确,但是,恒大在公告中做出的相关承诺,却又不能不让人觉得,企业的有息债务规模确实太大了。
恒大在公告中表示,“今年3月31日起,公司开始坚定不移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三年发展战略, 即实现销售高增长,土地储备规模严格控制,有息负债力争每年下降1500亿元,截至2020年9月24日,公司有息负债较2020年3月末已下降约534亿元,融资成本下降2.24个百分点,提前归还2020年9月25日以后到期借款435亿元,各项降负债成效积极显著。”我们不能否定恒大在加强管理、扩大销售、回笼资金、降低负债方面取得的成绩。但是,今后3年,力争每年减少1500亿有息负债的承诺和要求,也在客观上给外界一个信号,恒大的有息负债规模确实有点大。如果公司能够实现预定目标,三年下降的有息负债就是4500亿,显然不可能把有息负债全部消化掉,如果三年消化的有息负债是一半,总有息负债现在应当在9000亿以上。
虽然这种猜测有点缺少依据,恒大的实际有息负债规模并没有猜测的这么高。但是,规模仍然不会太小。比起万科等开发企业,恒大的有息负债是否真的偏高了,还是值得关注的。而有息负债主要是银行负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银行对恒大的信任度还是挺强的。只是,如果有息负债过高,必然给企业运行和风险防范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会很大,外界要想给恒大制造负面新闻,也就比较容易了。
更重要的,恒大还在进行着造车运动,而造车又是一个烧钱的主,需要的现金实在太多太多。对恒大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个外界可以猜测和制造负面新闻的点。因此,恒大应当更多地反思,更多地看待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组传闻也好,其他传闻也罢,对制造谣言和恐慌的行为,要坚决利用法律手段予以打击,以正面回应社会关切。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则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要更多地从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改善和优化债务结构、放慢扩张步伐、掌握发展节奏等下功夫,让企业尽量保护完美形象,而不是漏洞百出。只要自己做好了,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像目前的万达集团,尽管仍有谣言缠绕,但是,几年前的用资产换效益、走轻资产之路的新目标和要求,就已经让万达步入了一条比较健康而具有可持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