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现新盘秒杀现象,楼市要回暖了吗?
多地现新盘秒杀现象,楼市要回暖了吗?
经过一个多月的蓄客,北京市顺义区某楼盘在开售20分钟,售出了814套房源,这让仍处在寒冬之中的房地产市场看到了一丝暖意。与此同时,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也都有新盘项目开盘就售罄的现象出现。在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楼市真的要报复性反弹甚至回暖了吗?
客观地讲,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点也不要感到惊奇,也不要觉得兴奋。一方面,在整整压抑了半个冬季、特别是春节这样美好时光的情况下,用发泄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应当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事。尤其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再怎么说,“抢”光一个楼盘,都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有时开发商还会玩一点花招呢;另一方面,此时推出的楼盘,一定是开发商认为最好的、性价比也最高的楼盘。因为,如果楼盘的性价比不高,就很难吸引购房者,甚至会对开发商的市场形象和影响力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开发商不傻,不会在逆境下用愚蠢的方式“坑害”自己。因此,出现楼盘秒杀敌现象,也属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楼盘的秒杀现象,并不代表楼市的整体格局。无论是出现新盘秒杀的地区,还是其他地区,从楼市的基本情况来看,仍然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剔除疫情因素,也没有显露出回暖迹象。相反,购房者的理性度则越来越强,与开发商比耐心、比毅力、比自控能力的决心也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已经受到了资金的严峻考验、严重压力。如果购房者再坚持一下,很多开发商可能要缴械投降、降价售房了。
实际上,楼市调控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开发商降价多少,而是要实现房价稳定理性、市场平稳有序,要从根本上确立房价的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炒作功能。在居民住房问题尚没有有效解决好的情况下,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的,是会留下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了。所以,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就是要稳定房价、稳定市场、稳定预期。
这也意味着,开发商要想在市场生存,要想不因资金链问题而淘汰,要想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就必须抛弃暴利思维,抛弃与购房者斗心机的想法,抛弃利用地方政府需要政绩而捞取利益的念头,而是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广大居民购房,用市场的方式确定房价,用市场的手段加强促销。毕竟,经过这么多年房价快速上涨的“锤炼”和煎熬,广大居民也已经逐步学会了如何与开发商周旋、如何对付房价上涨、如何与开发商进行利益博弈的技巧与方法,开发商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凌驾于购房者之上,不可能再牢牢掌握市场话语权。
平等、公平,才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必须具有的气质,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形成的气氛。否则,购房者有决心、有信心、有毅力与开发商周旋下去、死杠下去。最终利益受损的,应当是开发商,而不是购房者。
所以,面对部分地区新盘秒杀现象,我们只想说,市场回暖的时机并不成熟,开发商降价的意愿还不强烈。相反,一些开发商还在利用疫情做文章,或发行疫情债,或倒逼地方给政策,或做一些不具有实质意义的营销,等等。而这一切,广大居民也是心知肚明,没有上当。就算部分地区出现新盘秒杀现象,也是群蚁争食,热闹大于实效。一旦开发商都开门了,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消失。而且,这些开盘即售罄的新盘,最终到底有多少会成交,也是一个可以关注的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尽管疫情对经济带来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全球疫情大爆发,对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等都产生了不小上的伤害,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但是,管理层仍然对房地产没有说一个“放”字,而是再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方法,坚持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要求,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目标,坚决稳房价、稳市场、稳预期。也就是说,短期内是不可能放松楼市调控的。楼市调控不放松,房价也就不可能上涨。
如此一来,摆在开发商面前的,就是如何正视现实,采取降价策略,不要再死杠房价了。至于降价多少,则可以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楼盘、不同需要去确定。降价是前提,不降价,就只能继续博弈。最终的结果,将是开发商满盘皆输。与其说部分地区新盘开盘售磬是楼市回暖现象的话,不如说是开发商的一种试探,不具有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