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一个大写的毛皮爱好者! | 剧说服饰史
啰嗦一下,影视剧服饰已经改为“剧说服饰史”栏目了,从吐槽向改为科普向,但是这样每篇能讲的点比较单一。如有其他点,就会新开一篇。
❤❤❤
后台《三国机密》的呼声很强,就来扒一下吧!
古装设计师为何爱毛毛?
特地去看了几集以后的第一感想,完全不是我一开始想写的设计师如何把与以往思路差不多的古装设计包装成煞有其事的样子,而是——东汉末年到底还有多冷!以至于全剧一直披着各种毛毛到处晃悠!
▲
《三国机密》
各种毛毛衣缘、毛毛领子、毛毛围脖、毛毛帽子、毛毛斗篷,还发明了毛毛披肩(披帛?)……我已经怀疑设计师是和毛毛厂有啥协议价,拿货特别便宜,以至于这么狠命地用!
在影视剧造型设计里,有一种角色塑造叫做眼妆觉得你该黑化了,还有一种冷叫做毛毛觉得你该冬天了。
以我实在是不太多的内陆古装剧观影经验,上一次看到这个盛况还是林心如和霍建华主演的《倾世皇妃》。当时我对于设计师凭空直接给角色加个毛领子感到了无比的诧异,是的,不是衣服上的毛领子,就是毛领子本人,单独地在衣服上,而且它还不是一个围脖。
▲
《倾世皇妃》
后来我再看到,就是著名的《琅琊榜》了,不好意思,我的剧库真的很小。
▲
《琅琊榜》
《琅琊榜》相比《倾世皇妃》有一个继承与发展,就是它把毛领加在了斗篷上,拉风不说,至少看起来不是凭空出现了。但是它这个毛领又比斗篷长一点,然后从腋下绕过去,这样不仅不遮挡衣服,还不容易滑动,机智满分!
画了一个蹩脚的示意图,红线应该是绑在背后。
▲
《琅琊榜》
现在知道为什么你们山寨的《琅琊榜》这么难看了吧!
而《三国机密》大约就是各种毛领子的集大成者吧,总之已经没有这部剧想不到的加毛毛的地方了。之前在《没棉袄、没羽绒服、没抓绒衣,古人穿什么熬过冬天?》一文里讲说,由于中原的确不产毛,所以古代皮草和毛织品一直都不流行,即便使用整块皮草,一般也是毛边朝里居多,将毛边朝外以及仅在领子袖口等处装饰,这就很暴发户了!
▲
织花绸裘毛旗袍
古人怎么玩毛毛?
对于古人的纺织水平来说,整块使用皮草,就跟茹毛饮血差不多,所以清代那么喜欢皮草,面子上还是会用一下高超而精美的丝织物。所以,古人玩毛毛主要是使用毛纤维进行纺织和做毡。
最常见的毛纤维原料,是羊毛,其他还有骆驼毛、兔毛等等。又由于前面提到过的原料产地问题,毛织物常见于西北地区,这些地方文物保存条件也不错,所以丝绸之路沿路发现了很多。不过如果只是看文物图片,毛织物也只是显得比丝织物不精美一点,不至于真的一堆原始的毛毛。
毛织物里比较值得介绍,我首选缂毛。
▲
缂毛
▲
新疆出土 骆驼纹缂织绦裙
“缂”(kè)这个字我们平时只会随着“缂丝”看到,而“缂毛”是“缂丝”的前身。说白了,两者是原材料的不同,用毛线就是“缂毛”,用丝线就是“缂丝”。但从文物来看,“缂毛”工艺最早出现在西域,楼兰遗址里就已经发现了汉代的缂毛织物,有些书里说新疆考古发现里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就有了。
而缂丝最早可能只有唐代织物。之所以有这种偏差,是因为缂丝以平纹为基础,纺织技术上来说很简单,中原的确很早就可以用更难更复杂的锦来实现了一些花纹,所以后来缂丝更多用来做大幅的书画。
▲
唐代缂丝实物,是这个著名女俑身上的腰带
▲
明代缂丝圆补
而毛织物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名词,在《营盘美男:客从西方来 | 一墓一往事》里提到过墓主人身上的“罽”。
▲
营盘出土的人兽树纹罽袍
“罽”(jì)是精细毛织物的统称,但是由于毛织物常见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当地也会有一些其他称呼。目前考古发现对毛织物的命名,是以细者叫“罽”,粗者叫“褐”这么划分的。不过如果只是看文物图片,毛织物也只是显得比丝织物不精致一点,图片不够特写的话还不一定能看出这种不精致来,不至于真的一堆原始的毛毛,尤其“罽”不仅精美,而且会有一些中西化交流的痕迹。
既然只是原材料的区别,那么丝织物能做的,毛织物也能做。比如做成绞经的罗,又或者采用做蜡缬(蜡染),都可以。
▲
蓝色蜡缬毛织物
▲
毛罗
▲
罽
毛织品还有现在也很热门的“毡”。
“毡”不是纺织出来的,而是属于无纺物,所谓“蹂毛成毡”。但是一样可以有很多玩法:比如用毛染色,做彩毡;毡布也可以用来刺绣,书上还提到可以将毛毡剪成各种形状进行装饰,估计现在玩毛毡的人应该更熟悉吧。
▲
楼兰遗址出土的毡帽
从我个人的感受出发,我一直觉得纺织这块古人玩的就是技术升级和文化交流,实打实的“硬通货”,古装剧里毛毛实在是不够看的!
这大约是一个现代人的“贫穷”限制了我们对古代贵族的想象的故事,艾玛,膝盖好痛!
❤❤❤
相关知识点重温: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