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庚茂║一个梅州地区留守儿童的乡村往事——捉鱼

  小时候,住梅州市乡下某乡镇,父母都出门打工了,留下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也就成了中国千万留守儿童的一员。

  梅州地区各乡镇都布满了鱼塘、小溪,捉鱼是乡下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但却不是人人都很在行的,我在捉鱼上就很笨拙。我还有因为捉鱼差点被水淹死的经历。

  那是在1993年夏天的时候,我们那里几个月不见下雨,闹起了多年少见的干旱,大塘小沟里的水全都干了。旱天是灾害,可却是捉鱼的最好时机,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一有时间就跑遍大塘小沟地去捉鱼。我们村子东边是一条贯穿十几个自然村的长长的内河。它流经我们村的这一段是大队(即现在行政村)管着的,里面的鱼一直禁止别人用任何器具随意去捕,就是现在干得快见河底了,也要等到集体组织着把鱼捕完后才对大家开禁。

  这是一个多年不遇的机会,宣布开禁后,河两岸边等急了的上下几个村子里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立即涌进了河里。大家都去捉鱼,我自然是不会缺阵的,就带着只网兜和一个小小的鱼篓随大家一起下了河。

  因为人小,大些的鲫鱼、鳜鱼什么的我没有能耐去捉,我只能用网兜捞些在水面上游着的小的鲳鱼、鳊鱼什么的。在一个地方我看到了条鲳鱼前面游着,就喜滋滋地举着网兜紧紧地跟了上去。跟着跟着,我一只脚跨进了一个深深的水凼里,身子一斜,人先漂了起来,随着就往下沉了。

  叫喊是没有用的,大家都在忙着捉鱼,一片喧闹声,谁也注意不了谁。那时我刚刚学习游泳,才会把头闷在水里扑打几下。也辛亏是我有了这点能耐,就把网兜和鱼篓全扔了闷着头打起水来。那水凼其实并不大,只扑打了几下就到了脚可落土的高处。我觳觫地站在水里,看着漂浮在水里的网兜和渔篓再也不敢捞取它们了。在那个人人都有大量收获的干旱的夏天里,我的捉鱼活动就这样毫无收获地提前结束了。

  

  一般来说平时我们捉鱼的时间全都是在夏天中午的时候。那时我们放着暑假,也不像现在这样有大量的暑假作业要做。暑假里我们是真正自由自在的。中午爷爷奶奶午休睡觉,我们小孩子就带着捉鱼用的渔网、渔篓、渔钗,戽水用的脸盆、挖锹、粪瓢,等等,叮零铛儿地顶着烈日成群结队地去找水塘。

  水塘如果小,我们就把它里面的水放干了捉鱼,这是一种大劳动量的活,有时候放着放着,搭成的泥埂突然就塌了,水重又灌满水塘,落了个前功尽弃。水塘如果很大,我们就把工具丢在一边,全体下水,在里面拼命地不讲方法地闹腾着,直到把水闹得浑浊不堪为止。这是我们的一个发明,因为把水闹浑浊了,那些鲳鱼鲫鱼鳊鱼们就会浮出水面来张着嘴边游边喘气,这时我们只要用网兜在水面上一条一条地兜兜就行了。

  记忆里,这种“浑水摸鱼”的方法是最省事,也最自在有趣,一整个夏天里我们会乐此不倦。有时候我们什么工具都不带,只带着装鱼的小篓子。这是因为我们要去既不能戽干也闹不浑水的更大的塘里去捉鱼。在那样的塘里捉鱼的方法有用双手在塘埂边上的泥土里、水草丛中摸着捉的,也有用脚在泥里踩着,踩着了再沉身子下用手去捉的。这和放干水着和把水闹浑了再捉鱼完全不同,它要有一定的技术,需要有知道鱼喜欢藏在什么地方的经验,还要有逮住光滑的鱼的本领。

  实际上,在这上面我是最没能耐的,在不时传来的你捉了一条他捉了一条的喜讯中,我往往只是两手空空。不管是大人小孩,捉鱼都是以捉到了鳜鱼和黑鱼为最大收获的,也更能证明他捉鱼的技艺高超,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那里鳜鱼和黑鱼不是太多,还因为鳜鱼鳍上的刺很硬,黑鱼深藏在泥土里,身子又像泥鳅一样地光滑,很不好捉。有一次我用脚踩着了一条大约有四五寸长的鳜鱼。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可是我却不敢用手去捉,我怕它硬硬的鳍刺刺了我的手,就叫人来帮忙,可那人还没到它就从我的脚底下逃走了。我后悔莫及,也直恨自己太没能耐。

  

  除了干旱的年份和夏天外,捉鱼的最好时机还有就是雨水充沛的梅雨季节。这时水稻田里的水太多了就挖开缺口往塘里放水,放的时候就有鲫鱼成群地去缺口戏水。

  所谓鱼“戏水”是我们客家农村的一个说法,其实是鲫鱼在这个时候要找个适当的地方去产卵。戏水的鲫鱼最好捉,有时候它们逆着流水向上游着,游着游着就游进了稻田里,那就等于是它们直接就把自己送到了人家的餐桌上去了。游进了水稻田里的鱼,不管是叉是捉,都方便极了。

  

  童年时代这种种的捉鱼经历,在现在的孩子们那里是再也不会有的了,因为现在不要说去捉鱼了,就是去游泳也是不被允许的,说是为了所谓的安全。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柳庚茂 ‖ 80后的我们都不再年轻,祭奠那逝去的青春岁月

柳庚茂║有些人,总是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随笔)

 【作者简介】李宜荣,常用笔名:柳庚茂、阿庚叔,1982年出生,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新一代农民工,一直漂泊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抒写关于人生、生活的故事。

编辑:张力威;校对:柳馨梦

策划:李城均;责编:周逸帆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0)

相关推荐

  • 闲说湘菜68 吃鱼乐在“老许家”

    海参烩鱼脯 老许家鱼头 腊鱼蒸腊肉 松酥九肚鱼 佳制鳜鱼丸 闲说湘菜68 吃鱼乐在"老许家" 著名湘菜大师许菊云的手艺,我在30多年前做记者的时候,就在他主厨的玉楼东酒家品尝过,那 ...

  • 淡水鱼哪一种最好吃呢?为什么?

    从小生活在海边,海鱼吃过无数,淡水鱼以前是很少涉猎的.虽然吃过几次,但是总感觉有土腥味,跟海鱼比要差上一些. 但是近几年海鱼的产量越来越少,加上每年都有"休渔期".为了缓解&quo ...

  • 少年最爱黄梅天|原乡

    故乡初夏时,通常会进入黄梅天. 油菜籽.麦子刚抢完,梅雨即来.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器物发霉,此时地里正要做秧田准备莳秧,所谓"稻要落雨":晒场上要做酱,既要雨生的霉菌,也要太阳 ...

  • 【随笔】鱼虾随处见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咋一看标题,以为我这里要说的是物丰水美,盛产稻米鱼虾的江南水乡呢.不是,说的是我老家,玉山岩瑞的郑塘底.确实,我们这也是江南嘛,水也多,就是没有心目中那种纵横交错的水道而已. 每年开春之后 ...

  • 蓝皮书报告 | 《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留守状态儿童情...

    过去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一直在向城市迁移.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伴随而来的是农村地区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 ...

  • 柳庚茂║岁月

    穿过物是人非的岁月,我们总能找到曾经不愿忘记的过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看过的风景,就这样淡淡走过,回首却已隔着八千里路云和月. 岁月,是怎样一个词呢?它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里,在斑驳的历史书里,也在浩瀚 ...

  • 柳庚茂║那年,我初到广州

    上小学的时候,知道了广州是我们广东的省城,又通过书本插图认识了广州的五羊标志,从此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一定去广州. 小的时候,生活窘迫,根本没有富余钱去广州,那种美好想法只能是一个奢望.每 ...

  • 柳庚茂║人,没有理由一直是幸福的(杂文)

    小时候,当大人们答应给我们买一辆自行车时,幸福的期待便在心底里发芽,终于,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如愿以偿地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兴奋,激动,感到无比幸福. 当我们渐渐长大,学习成绩是我们最大的期盼,于是我们努 ...

  • 柳庚茂║我家后面有座山(散文)

    我家后面有座山,相传叫李家岌,我说不出它确切的高度.山不高也不低,不是什么名山,因此也没有古迹名胜,但却是我闲暇时最好的去处.李家岌,因何而得名,我的确不知,也无证可考,但单一个李字看,足见是这里一带 ...

  • 柳庚茂║假期,回老家惬意的生活(散文)

    盼星星盼月亮,假期终于盼到了.身边很多朋友选择了假期出游,我不喜欢节假日去旅游,总觉得人太多,嘈杂会破坏游玩的兴致.于是,我和老婆选择了回老家过假期. 最近比较忙,加之乡下造好的新房在装修,两个多月没 ...

  • 柳庚茂║人生在世,关于宿命的随想(散文)

    柳庚茂║人生在世,关于宿命的随想(散文)

  • 柳庚茂║父亲,我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随笔)

    父亲是一个神圣的称谓,只是这个称谓背后,往往隐藏着太多的无奈. 又是一年父亲节,而我的父亲,身体却越来越差了.从他蹒跚的步履中,从他上楼时三步一歇的嚅嚅喘息中就能知道.在心中,我感到了一种蚀骨的痛,一 ...

  • 柳庚茂║有些人,总是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随笔)

    有些人,总是会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 慢慢的在你的记忆里模糊... 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因为没有联系.朋友说,她的手机成了一个闹钟,电话是接不到的,短信只是一个月偶尔的收到,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