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含往期2例)

手术经过

病理

病理:(左肾)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乳头状肾细胞癌,Ⅰ级;

免疫组化:AE1/AE3(+) ,Cam5.2(++), CD10(++), CEA(-), EMA(+), HCK(++), Ki-67(小于5%+), Vimentin(-)

病理学及分型

  • 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部分有遗传性,细胞学上起源于肾脏近曲小管或远曲小管,病理学上一般以乳头状结构 >75% 为诊断标准。

  • 根据细胞形态及临床进展的不同 PRCC 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为乳头状结构周围主要覆盖单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核分级较低;

    Ⅱ型为乳头状结构周围覆盖着假复层嗜酸性细胞,核分级较高;

    两型的影像学表现、 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且Ⅱ型较Ⅰ型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CT表现

  • 大部分乳头状肾癌为球形或类圆形实质性肿块,瘤体密度欠均匀, 呈等或低(囊变)密度,亦可见局灶性高密度(出血) 及钙化。部分病灶过度囊变为囊实性伴囊内壁结节或多乳头状结构,乳头状结构及壁结节的发现对诊断PRCC 有重要意义。

  • 另外 PRCC 钙化率较其他类型肾癌高,出现钙化对诊断也有一定提示性。

  • 病灶轻度强化、强化程度各期均低于肾皮质。

  • PRCC 具有较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肿瘤体积较小时一般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肿瘤较大时,坏死囊变及出血钙化多见,增强后低于同期正常肾皮质,有时可见周围侵犯及淋巴结受累、静脉癌栓或转移等征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