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我参加梁氏宗族文化研究二、三事

  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级刊物《客家人》《客都旅游》客家专栏的文字编辑。近年我参与梁氏宗族文化研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还参与编写梁氏书刊。下面简述我参加梁氏文化研究的历程。

  

  1998年,法国远东大学的劳格文博士,申请到一笔资金到中国考察客家文化,他是个人类学专家,研究的课题是在闽粤赣客家地区进行客家田野调查,考证中国“客家人”的源流。梅州市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承担了劳格文博士的研究课题。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的房学嘉教授和陈干华副教授到我们的家乡广东梅县松口镇仙口村进行田野调查。

  

  当时,我是个中学历史教师。因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对地方文化有研究被吸收为梅县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我了解松口的地方文化,房学嘉教授要我参与撰写仙口村梁氏人家的渊源和村中民俗风情及松口地区的人生礼仪。

  

  我在撰写田野调查资料期间,仙口村的老人们给我们提供了梁氏族谱及十多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梁氏老屋资料。有一本《梁氏松口仙口村大夫第家谱》是83岁的退休小学校长梁兆本提供的。这本族谱是1966年秋“破四旧”时他冒险从被搜出的书堆中“偷”回保存下来。我通过梁氏族谱提供的资料,探究出梅州梁氏根在中原。我撰写了约5万字的客家民俗田野调查资料,交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还得了劳务费。

  <松口仙口村民俗调查>入录华南理工大学张华华副教授編著的《客家文化拾零》书中

  

  仙口村的公王是古代南宋状元梁克家的化身,村里人把公王当神敬奉节日时扛公王游村。我以扛公王的民俗材料撰写了一篇《仙口村扛公王习俗》论文,参加了1999年10月“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2001年我家乡仙口村以我撰写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写了一本村史和梁氏族谱为一体的《仙口风情录》。我是这本书的主编,并得到了稿酬。我用稿酬买了一台电脑和打印机,此后,我用电脑写文章。《仙口风情录》书中的文章日后被有些大专院校的师生引用。<松口仙口村民俗调查>入录华南理工大学张华华副教授編著的《客家文化拾零》书中。

  2001年出版的《仙口风情录》

  

  我是通过宗族活动联系上梁干辉、梁军、梁集祥等丰顺梁姓同宗的。梁军是个业余作家,梁干辉是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我们共同的爱好是钟爱文学和对梁氏宗族文化有兴趣。丰顺县沙田镇桥岗村梁姓的开基祖是梅县松口松冈公的12世孙梁汝隆。1994年村中编写了村志。《桥岗村志》的主编梁军是个国家干部又是个业余作家,他为收集编谱材料,沿着祖宗的足迹到松口、松源等地的祖祠查访梁氏家族渊源资料。该书是集村史、族谱、宗族文化为一体的书,对研究客家文化有参考价值。2004年,我与梁干辉撰写的论文《梅县松口梁氏渊源与宗族文化》入选在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客家文化研究所編的《岭南客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并邀请我们出席会议。梁姓宗族文化能够在大学举办的论坛研讨,引起了热心梁氏宗族文化人士的关注,有一位丰顺县桥岗村梁姓宗亲慷慨资助了壹仟元人民币给我作参加研讨会。他还说,旧时村中有人考上秀才“公尝”出钱嘉奖,而今你把梁氏宗族文化撰写成论文刊载在大学刊物,是我们宗族的荣誊,我出点钱表心意”,他的一席话可说明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美德代代传承。

  松口梁氏开基祖松冈公墓祭祀实况

  

  为了再进一步研究梅州梁氏文化,我继续收集资料,阅读了各地梁氏族谱,其中有一本2004年出版《中国梁氏族史·东源卷》,书内含有殷实的中华梁氏古代资料,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此后我还撰写了有关梁氏文化、人物的文章约10篇在广州、梅州等地报刊发表。文章在报刊发表后,有很多梁氏宗亲主动与我联系,互相交流宗族文化。

  

  2006年,闽粤梁氏宗祠领导人梁光轩先生,交给我一份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梁氏第二届文化研讨会通知,要我写论文。我与会务组联系,送交了论文。

  2009年10月闽粤梁氏宗祠重光庆典10周年纪念照片

  

  2007年3月,梅州的梁氏宗族联谊会领导梁源接到广东省梁氏通志编委会的通知。4月《广东梁氏通志》主编梁星平到梅州考察。梁星平把宣传资料交给梁源。梁源向宗祠主要领导成员转达了编写《广东梁氏通志》的通知。5月闽粤梁氏宗祠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广东梁氏通志·梅州卷》筹备小组,我和梁源、梁长华三人到梅州各地梁氏祠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外出考察时,远地坐汽车,近地坐梁源叔的机动三轮车,我们收集了约二万字的资料上交广东梁氏通志编辑部。9月8日,在梅州市江南星园酒家召开了一次有梅州各县梁氏宗亲代表40多人参加的《广东梁氏通志·梅州卷》編写会议。

  

  2008年1月3日,粤东地区的200位梁氏宗亲在梅州市永光酒店举行《梁氏新知》首发式暨《广东梁氏通志》征订会议。梁星平主编的《梁氏新知》在梅州市举行首发仪式。我们为《广东梁氏通志》的出版、征订筹集资金。梅州企业家闽粤梁氏宗祠领导人雅佳和星园酒家经理光辉为出版《广东梁氏通志》捐了钱。

  

  2008年秋,广州市的梁锡棉教授为编写《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到梅州实地考察,梁进康等人给他提供了资料,还送了一本2001年出版的《仙口风情录》给他。我送了几本自己编著记述梅州客家文化的书给他。此后,我与梁锡棉教授联系密切,在广州我与他会面5次,交流梁氏宗族文化,提供了部分资料供他编书。2009年秋《广东梁氏源流考人物录》出版,梁锡棉教授送书给我,书中记载有梅州梁氏资料。

  

  2009秋,我由梅县松南中学退休。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专心编写《闽粤梁氏宗祠通览》。宗祠领导很关心我的写作,拨出编辑费给我,鼓励我把书编好。我们七位编委,不辞劳苦,把书编辑出版。2009年12月6日该书在闽粤梁氏宗祠重光庆典十周年纪念大会这天举行首发式。宗祠管理委员会以“捐款赠书”的形式发放《闽粤梁氏宗祠通览》,捐款100元赠书1本,多捐款多赠书。捐款人上宗祠的“捐款芳名录”。因为参加活动的人超出我们的预算,我们只从印刷厂取出1000本书到宗祠,有很多人捐了钱没有拿到书,后来才补寄给他们。

  

  我从事梁氏宗族文化研究多年,收集积累了部分资料。2008年9月我在电脑上开通了“闽粤梁氏宗祠网站”,网站的空间是由梅州市泰鸿科技公司梁江经理资助,各地宗亲在网上与我联系,我收到了很多宗亲寻根问祖的邮件,有好些人直接用电话与我联系。有些人要我编写一本通俗易懂介绍梁氏文化的书。2010年1月,我与多年来一起研究宗祠文化的退休干部梁源、业余作家梁军商量,决定把我们多年收集积累的资料编著成《梁氏人文》一书,该书初稿目录用电脑打印出来后,分发给有关人士,得到宗亲们的支持。有文化素养的梁长华、梁艳兴帮助我们整理资料、校审书稿,有些热心宗亲和企业家捐资给我们出书。

  

  2010年4月12日,我与梁源、梁艳兴叔参加了在佛山南海召开的“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我在会上发言,介绍了梅州闽粤梁氏宗祠的情况。会议期间我与平时电话中联系的梁氏宗亲交谈,我认识了很多热心于梁氏文化研究的宗亲,互换名片、留下电话号码。

  

  2010年6月27日,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议在佛山顺德召开,我与梁源参加了这次会议。我被聘为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研究室副主任,梁源被聘为副会长。26日晚上,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梁绍章会长到我和梁源住的房间商量两件事:一是看我们编著的《梁氏人文》书稿彩页,他答应研究会向我们买书400本,赞助1万元;二是阅看我明天上午在会上的讲话内容初稿。我在会议的讲话题材是“我对广东梁氏文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2010年8月初,梁绍章在电话中对我说:“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梁均雄常务副会长赞助钱给我出书。梁绍章、梁均雄身为文化研究会领导,为搞好广东的梁氏文化研究,几次开会都由他们出资,他们的义举可说是真心为梁氏宗族做实事。

  

  2010年8月22至27日,《中国梁氏通书》审稿会在广西南宁市南鹰宾馆召开,我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有来自台湾和国内10个省的梁氏宗亲。我带了6本《闽粤梁氏宗祠通览》,100多份《闽粤梁氏宗祠文化通讯》,30份《仙口乡情》(一个梁氏村庄的简报)分发给参加会议的宗亲们。有些没有拿到我的刊物的人留有通信处或者名片给我,要求日后邮寄给他们。

  

  这些前来核稿的宗亲,好些人是出版有专著的专家学者。

  

  梁中英教授是广东顺德县人,毕业于英文本科,取得中文硕士学位,是个学贯中西博学多才的女学者。他的中文功底很厚,曾在香港、台湾的大学任教。她的文章我已阅读过,既有文采又有文才,《梁氏人文》引用了她的文章。有6次梁氏文化会议,我都见到她,我还与她合影留念。她鼓励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宣传梁氏文化。

  

  梁华星来自福建省南安县是当地梁氏文化研究有权威的人。他与南宋状元梁克家同乡。他不是克家公的后裔,属同房系。但他对克家公的历史清楚,掌握了很多材料,在会议上发言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资料。他向我们展示三百年前出版的福建克家公系的族谱,很有研究价值。

  

  梁剑章,河北人,是个散文作家,也是梁氏文化研究学者,他用文学手法写了一部反映梁氏历史文化的书《太阳照在少阳城头》,全书约30万字图文并茂,参会人员每人赠送一本。2013年9月邀请我出席在石家庄梁氏文化研讨会,我的论文《刍论广东梁氏文化研究》入选会议论文集。

  

  梁焕平来自浙江,是个约五十岁的人研究梁氏文化已有二十多年,现任中国梁氏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出版有梁氏文化研究的书。他在我住的房间里交谈了几次,他送我一份《浙江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草案)》和几份宣传刊物给我。因为我有梁氏文化研究文章发表在网上,他看了我的文章后用电话与我联系,见面时叙谈格外亲热。2011年梁焕平的专著《忠孝堂集》出版寄了一本给我。2012年秋他路经梅州市专程到我家。

  

  梁伯明,广东吴川兰石中学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作家。他出版了两本书,梁中英教授看过他写的小说,给以很高的评价。他是南宋状元克家公的后裔,曾专程到福建泉州考察梁克家的墓地和教过书的揭阳县。写了《梁克家生卒年月考》《梁克家在揭阳》文章,散发给参会的梁氏宗亲。他严谨研究学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都爱好文学,交谈了很多东西。重点是广东是梁氏人口最多的省,如何搞好广东梁氏文化研究。

  

  梁全进是《中国梁氏通书》主编,已80岁了。退休前是《广西教育志》主编。他说:“这本书编写十多年,他们几十个退休人员从黑头发写到白头发,有的人还没有看到这本书已逝世了。今天通书基本定稿,圆了我们的夙愿。我们已经老了,今天看到有几个年轻人前来参加会议,他们是后起之秀,梁氏文化研究后继有人了。我把《梁氏人文》的初稿给他看,他说:“把我们在会议期间的合影照片上书中的彩页。”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奇才是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副审编,负责编辑《中国梁氏通书》文学作品资料,我送了3篇文章给梁奇才作家,他挑选了一篇已发表的散文《家乡的河》编入书中。他送我近时出的书《松间泉石》。回家后他还与我通电话。

  

  梁兆先是个党史研究学者,曾在广西警官学校任教政治学科,退休8年间被学校返聘。他负责编辑《中国梁氏通书》人物传记,我送交梅州梁氏人物资料都被他入录书稿。2009年8月,梅州的梁源去南宁旅游时特专程去《中国梁氏通书》编辑部参观,梁源还与梁兆先合影留念。梁兆先还托梁源送一张名片给我。此后,因他要向梅州征稿件,在电话里与我联系数次,我寄了几本自己编著的书给他。2010年8月29日下午“《中国梁氏通书》审稿会”结束后,梁兆先在我房间座谈半小时,谈话内容是我们这些外地宗亲对这次审稿会的感受。

  

  在5天的会议期间,我向参会的各地梁氏专家学者学习到很多东西,也大开眼界,提高了我的研究水平。

  

  2010年9月我们编著的《梁氏人文》出版,该书交500本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余下赠送宗亲,寄往各地梁氏社团和地方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同年11月6日闽粤梁氏宗祠举行年祭庆典约有500人参加,广东梁氏文化研究会的梁绍章会长、梁均雄常务会长也参加了这次年祭庆典活动。在会议期间向参加会议的人赠送《梁氏人文》。我在网站发布了《梁氏人文》出版的简讯,把书赠送宗亲,寄往各地梁氏社团和地方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

  

  《梁氏人文》书出版后,有些梁氏宗亲来电话写信向我要书,有些人到我家交流宗族文化。河南省的一位梁姓中学教师在网上与我联系,向我买了30本书赠送当地宗亲。武汉的梁小布祖籍广西融水县,也是通过网上的信息与我联系后才知自己的祖宗是清朝中期从广东梅县松口仙口村迁到广西融水县的。日后我们联系密切他寄有家谱给我,他与我买了30本《梁氏人文》。有好些读者是通过网上购书信息与书店购书。

  

  2013年春,台湾梁氏宗亲向我要《梁氏人文》,我藏书不足10本,书店托卖的书已卖完,为此冥发了再版《梁氏人文》的意向。

  

  我在再版《梁氏人文》期间。2013年4月我到广东怀集县采访,怀集宗梁育朝提供采访经费。2014年3月,我还到福建长汀县,江西瑞金、兴国采访,梅州市城区的几个祠堂要我把他们的宗祠人文入书,并赞助资金给我出书。

  

  学海无涯。“读书多了,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接触的人多了,才知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如他人。我与梁氏专家学者交流中,发现自己以前发表梁氏文章中引用资料有错误。为不再误导后人,在以后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中纠正。为提高自己梁文化研究(简称“梁学”)水平,我广集梁氏文化书刊,经常与出专著和曾参与编写族谱的梁氏宗亲交流。近十年来,我是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箱,手机发短信与钟情与梁学研究的人交流信息的。再版的《梁氏人文》有部分资料是通过电子邮箱征稿。好些对宗族文化有研究的宗亲与我有联系,提供新资料给我。

  

  我是经过网络认识《梁氏通俗史话》作者梁光荣教授的。我通过网上书城买到《梁氏通俗史话》,我把书通读几篇。我们经常在电话和电子邮箱与梁光荣教授交流梁氏文化。旧时族谱多用文言文,当今读者能看懂的人不多。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用现代语言讲解《三国演义》,其特色是通俗易懂得到观众们欢迎。梁光荣教授顺应朝流,他著的《梁氏通俗史话》是用通俗语言阐述梁氏渊源和人物。我再版后的《梁氏人文》册去原有篇目,改用梁光荣教授的《梁氏通俗史话》中有关篇章介绍梁氏渊源。梁光荣教授还为我再版的《梁氏人文》写序言,书出后他推荐给各地梁氏宗族文化爱好者。

  

  2014年4月,我完成了《梁氏人文》再版书稿。编书期间得到众多梁氏宗亲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其中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赞助了出书经费。4月下旬《梁氏人文》由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梁氏人文》出版后分发给各地梁氏宗亲。

  

  下面是我近年来参加梁氏文化活动述略。

  

  2000年《广东兴宁梁氏通览》出版,我为该书写序言。

  

  2013年,我参与《松口大力村梁氏族谱》編写,还为该书审稿。

  

  2014年5月6日,广东省梁氏文化经济促进会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佛山市召开,我出席了这会议。在会议期间我向每位参会人员发一本再版的《梁氏人文》。

  

  我在编写《中国梁氏通书》期间,我提供了好些资料,还参加了审核书中部分文稿。2014年6月5日,《中国梁氏通书》发布会广西南宁市召开,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中国梁氏通书》15位編委之一,广东有3人。会议期间我把再版的《梁氏人文》分发给各地宗亲。

  

  2017年6月,我受重庆市北培澄江镇梁氏宗亲梁俊西作家邀请,我到澄江镇调查当地梁氏文化。澄江镇梁氏根在广东梅县松口是松冈公(梁福)后裔,该系梁氏在清乾隆年间由华县迁至重庆市北培澄江镇落居。7月由澄江镇梁俊西作家編写《梁氏家族资料汇编》出版,书中入录了我的文章《读<重庆市北培澄江镇梁氏汇编>有感》和<重庆市北培澄江镇梁氏考察记>。10月6日,松县松口举行“松冈公墓祭祀活动”,梁俊西等8位重庆澄江镇梁氏宗亲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并赠送了由梁俊西编写的《梁氏家族资料汇编》《重庆市北培澄江镇梁氏族谱》给各地宗亲。

  

  由2016年开始,由梁仁盛、梁喜义、梁汝盛等筹备編写《梅县松口镇郊马头岗梁姓族谱》。我为该族谱提供公共资料,我的大媳妇为族谱资料用电脑打字。

  

  2019年1月5日,我参加了《中国梁氏通书》再版会议。因该书出版后存在有差错,必须把《中国梁氏通书》再版。在会议上我讲话10分钟,把书中存在的差错资料作客观阅述。目前《中国梁氏通书》再版工作进行中,我把新资料和巳考证的材料入录书中。

  

  2019年1月梁德新出席《中国梁氏通书》再版会议

  

  2019年冬《梅县松口镇郊马头岗梁姓族谱》編写工作接近尾声待出版,我到松口镇郊马头岗的老民居再次调查及补充照片。

  

  多年来我对姓氏文化有研究。2013年梅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聘我为会刊《梅州姓氏文化》副主编。会刊每年出版1期。我的工作是对入编会刊的稿件进行编辑。稿件内容是反映梅州市各县的各姓氏渊源和现状及各姓氏的人文资料。我是兼职人员开会和出版会刊时才到办公室做我的份内工作。因为是我钟爰梁氏文化,会刊里有梁氏文化的文章在《梅州姓氏文化》刊出。

  会议期间梁德新与部分参会人员留影

  梅州姓氏文化研究会刊物《梅州姓氏文化》

  梅州市出版的姓氏文化书

  

  目前国內梁氏宗族文化爱好都与我有联系。这些人以前用电话与我联系,现在是在微信上交流。有些人到我家中座叙。现在我还为梁氏书刊写文章,有些文章在梁氏网站发表。

  

  而今我已退休,今后要进一步研究梁氏文化,多与各地宗亲联系,深入研究,撰写有质量的文章给报刊,参加各类型的梁氏文化研讨会,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为梁氏文化研究奉献一份力量。

    

  2020年1月26日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梁德新║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沧源二、三事

梁德新║钟情于地方文史研究的张海涛老师
梁德新║爱看书报的何佛运先生
梁德新、张报彩║梅州市城区金山东郊村张家围丧葬习俗调查
梁德新、胡焕元║华侨民居绍安庐
梁德新║梅州种茶历史考
梁德新、梁小芳║厦门风情游
梁德新║漫话旧时梅县的交通
梁德新║华侨之乡的热心人
梁德新║家风家训与现代文明
梁德新║广东嘉应学院专家教授到松源镇考察王氏宗族文化
梁德新║我的祖屋王氏“儒林第”
梁德新║广东梅州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
梁德新║走近张资平

梁德新║忆50年前玩矿石收音机

梁德新║回忆五十年前的往事“学生大串联 ”

张长兴║千年古镇育人才——梁德新《客家乡情》读后

梁德新║我参与姓氏文化研究

梁德新║热心人帮助我写作

梁德新║刍论客家文化研究

梁德新║钟情于木偶艺术的邓学良先生

作者简介

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中学退休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聘为梅县区作家协会理事、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文史委员。在国内的刊物发表有文章,编著有《客家乡情》《客家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等书8本。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有学术论文在在嘉应学院、梅州市开放大学、北部湾大学等刊物发表。

编辑:恋梅;校对:梁德新

策划:老伍;责编柳馨梦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0)

相关推荐

  • 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尝文化

    生活在闽粤赣边地区的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到处可见,那些百人居住的围龙屋都是同宗,也有聚族而居的千人村庄.如梅县松源镇有王姓人家约万人都是同宗,开基祖是王念四郎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由福建武平县迁至松源 ...

  • 赖俊权‖穿过古巷听流年【客都原创】

    穿过古巷听流年 图文/赖俊权 客家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而祠堂作为物质载体,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梅州城区老街学宫门口一条街上,一字排开不少各姓氏的祠堂,这些祠堂 ...

  • 绍德堂杨氏联谊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在梅州召开【热点】

    2017年12月24日,来自各地的绍德堂杨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在风景秀丽的梅州大江畔酒店举行梅州绍德堂杨氏宗亲联谊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参加活动的有梅州.清远.湖南.汕头.深圳等地的宗亲,还邀清了关西堂杨 ...

  • 闽粤梁氏宗祠重光20周年庆典在梅县区松源镇举行

    闽粤梁氏宗祠重光20周年庆典 文/梁德新 梁庆 2019年11月16日上午,在梅县松源镇郊,举行了闽粤梁氏宗祠重光庆典20周年纪念活动.海内外嘉宾.群众约一千人云集"闽粤梁氏宗祠" ...

  • 千秋梁厝千秋业(上)

    燕山脚下,闽江之滨.凭借着自隋唐以降的古迹遗存与厚重的人文积淀,梁厝村似一道显著的文化地标,伫立于白龙江与乌龙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之上,安静且醒目."史馆祠曹光州千古,茶洋石壁永里一祠" ...

  • 父亲在2012年周氏宗族春节团拜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祖房长.各位宗亲: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龙年春节.首先我代表全家祝全体宗亲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对因故不能参加今天春节团拜会的分散在各地的其他宗亲寄上深深的思念和 ...

  • 梁德新‖退休后笔耕不辍,记录点滴【客都原创】

    退休后继续笔耕 文/梁德新 我是个中学退休教师,在教育部门工作30年.我对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研究,在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2011年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鄀旅游>杂志社编 ...

  • 《客家“添丁”人家的故事》下

    客家人的宗族崇拜文化渊源已久.宗族文化是维系中国家族的一条纽带,是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承载者.宗族文化是宗族长期演变之后,而成为同一种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客家人宗族崇拜更胜于神灵崇拜. 中国是一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梁德新║重庆北碚澄江梁氏考察

    重庆北碚澄江梁氏考察 梁德新 据族谱记载:广东梅县松口梁姓始祖松岗公,名梁福,元朝皇庆元间(约1312年)来广东梅县松口仙口村开基.松岗冈公是松口梁姓1世祖,仙口村梁姓从开基到现在已传28世,开基至今 ...

  • 梁德新‖读《重庆北碚澄江梁氏资料汇编》有感

    澄江镇距重庆市北碚区10公里,位于缙云山下的嘉陵江畔,是商船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澄江镇人口36000人,其中有部分梁氏人家. 嘉陵江边的澄江镇的老街道 据族谱记载:重庆市北碚 ...

  • 饶熙龙 梁德新‖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文/饶熙龙  梁德新 在文化之乡梅县松口镇铜琶村在清朝年间"柏树楼" 出了父子三进士,有关他们刻苦读书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传诵.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2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现在的老人有如下现象,他们在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外,似乎与社会半隔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有的老人住在家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