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望 || 跳鱼的记忆

跳鱼的记忆

那年越溪采风回来,我跟父亲说起跳鱼,父亲一时还会不过意来。当我说到弹糊时,父亲才“哦”地回想起来。跳鱼,父亲听得不明白;但一说起弹糊,父亲一点不含糊,说的第一句话就像许多宁海人说的一模一样,张口就是“弹糊落竹棍”,“跳鱼”一词根本不在父亲的话语里。

跳鱼,跳跳鱼,花跳鱼,大弹涂鱼,这还是我小时候从鲁迅的一篇文章里读到后才明白的:弹糊与跳鱼是一回事。也是在那时,我才“恍然大悟”地把跳鱼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弹糊挂起钩来:跳鱼就是弹涂鱼,就是我们说的“弹糊郎”。当年,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发现,我还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听说越溪乡在成功举办第一届跳鱼节后,又着手准备举办第二届跳鱼节,我同样感到兴奋。因为跳鱼身份今非昔比,这与越溪乡跳鱼养殖面积在全省数一数二有密切关系。越溪乡搞跳鱼节,也正是应时因势而行,是件大好事。我还听说,现在越溪乡之所以大面积养殖弹糊,是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下属的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越溪乡合作承担的“全人工土池繁殖大弹涂鱼育苗试验”的成果。跳鱼,弹糊,已与我记忆中的弹糊不一样,弹糊也与时俱进而成创大业的跳鱼了。

记得我小时候,也偶尔呼朋唤伴地下下小海,在潮涨潮退的间隙,到滩涂捉泥螺,踏蛤蜊,钓红钳蟹,抓弹糊。那都是些很让我们兴奋并产生故事的事。后来,看到真正的落海人,把弹糊用竹丝,或用锋利的茅草茎十条二十条地穿起来,放在火上熏烤,闻着那鱼香,我还有着一种莫名的快乐。

弹糊吃起来是很鲜美的。“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弹糊其实也是可与它们相媲美的。只是以前我们不太在意弹糊,就像不在意泥鳅一样。“弹糊钻豆腐”是家常菜肴中相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好菜。当越溪跳鱼养殖场的褚友能告诉我,有人称跳鱼为“水中人参”后,我还特意上网详细查询了一番。网上说日本与西方就用这样的称谓来赞誉跳鱼的。网上资料还说,跳鱼,也就是我们说的弹糊,是理想的药膳,在食疗保健方面有滋阴壮阳,生精养血,舒筋活络等功效,闽、粤、台等地还视跳鱼为寿菜,常将它送给长者,以示祝寿之意。其实,我们民间也早有“冬天的弹糊赛河鳗”的说法,只是我孤陋寡闻罢了。“水中人参”的称谓自有道理。

跳鱼,还有我不认识的另一面。难怪现在人们那么重视它。现在,我还了解到,弹糊在我国的分布其实还蛮广泛的,我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还是盛产区,我们小时候在海边看到它,鲁迅在文章中提到它,弹糊真的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特别留意到它。

也是在那一天,看过越溪的群英塘,转过跳鱼养殖场,拜访过褚友能,参观过绿色蔬菜基地后,我们在梅岙农家乐,一次性集中品尝到了四种烧法的弹糊:霉干菜弹糊、椒盐弹糊、雪菜弹糊、豆腐弹糊。席间,说起弹糊的烧法,我还了解到,除椒盐、清蒸、油炸等方法外,还有红烧、煲粥和烹制各种汤肴等许多种做法。我们吃着弹糊,兴致勃勃地聊着弹糊的捕捉方法:用钩钓,用网捕,用竹筒捉。这样集中吃弹糊聊弹糊的印象太深了。回来后,与父母亲聊起弹糊,母亲又说到了剔骨弹糊的故事。母亲说,以前有户人家请老师傅起屋,主人非常客气,烧了鲜嫩的弹糊给师傅吃,但怕弹糊刺伤着师傅,她小心地用筷子把弹糊两片肉捋下,再去掉有硬刺的鱼鳍,把最好的弹糊肉烧给师傅吃,而师傅不知,还以为主人小气,不让吃整条鱼,只给他吃“弹糊糊”,于是做工时就在屋栋上做了手脚,念了咒语。而主人家由此开始败落。后来,师傅路过,主人说起,当年为请师傅,连鱼刺骨头都剔了给师傅吃的事,师傅才明白主人的热情周到,师傅很是内疚,向主人要了把斧头,上屋用斧头敲着栋梁,嘴上说:“叫你撑进,你为什么要撑出?叫你金银财宝撑进来!金银财宝撑进来!”这故事有迷信色彩,但现在的我听起来,却有了别样的感受,就像弹糊鱼变成会跳的“跳鱼”一样,有了新意。

弹糊从民间不受重视的滩涂小鱼,一下变成撑起一方养殖大产业的经济鱼类,让我感慨不已。“越溪,名字很好,跳跃之溪啊。”同行者曾很有感慨地说过这样的话。是啊,有着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越溪,近年来,积极实施着“海洋强乡,生态立乡”的战略,小小的“跳鱼”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借“跳鱼节”的舞台,舞出新的跳鱼形象,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故事!

(0)

相关推荐

  • 老屋 永远的记忆

    老屋永远的记忆这就是我的父母的生活环境,就这老天还不容它存在.它是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成长过的,那个时代的写照.几年前老屋被暴雨和积雪压倒,几年后家里就是这个样子,但它将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父母去了天堂 ...

  • 【飞红说吃】宁海小孩开荤首选---弹胡

    弹 涂 鱼 拾 趣 在浙江沿海辽阔的海涂上,生长着一种体态扁圆,长仅十来厘米的鱼,叫弹涂鱼.它属于弹涂鱼科弹涂鱼属. 弹涂鱼有胸鳍和尾鳍,其基部肌肉发达,弹跳能力很强,所以又叫做跳鱼.当潮水退下时,它 ...

  • [黄石文坛]柯亚平的随笔《怀念我的师父》

    怀念我的师父   我的师父李金安先生,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他是我学木匠时拜的师父.至今我还记得与他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那一年,父亲一心想给我找一个好一点的师傅,让我学一门手艺.李师傅是我们那一 ...

  • 为躲避天敌,它花了3亿年才爬上岸,却没有躲过人类的“魔爪”!弹涂鱼——跳跳鱼

    无论是什么动物,在自然界都有可能会有它的天敌,为了躲避天敌的捕杀,动物们常常会不断的进化,其中在海洋中就有一种鱼为了躲避天敌,花了3亿年才爬上岸,可是却没能躲过人类的"魔爪"! 这 ...

  • 科普|大弹涂鱼:运输空气本领从哪儿来

    海边滩涂上能爬会跳的大弹涂鱼是打洞穴居的.在繁殖季节,只有雄性大弹涂鱼才会在自己的洞穴里建造一个像"路灯"似的育儿室,让雌性大弹涂鱼在里面产卵生子. 育儿忙 "气泡室&q ...

  • 记忆中的粪箕、簸箕哪去了?

    灵璧记忆 频临失传的传统柳编技艺   文 /  邱德龙 在紧临风光秀丽的新阳河岸畔有两个古老的小村落,说是两个村落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庄住着的张李两姓居民,那就是现在的游集镇邱楼行政村辖下的第十五村民组. ...

  • 记忆中的染坊铺子

    那是一九五九年,我还很小,父亲在沾化县被服厂当厂长.按照当时国家的户籍政策,我们全家迁到了沾化县城富国,户口也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吃粮站里供应的商品粮.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的县城,人口稀少,十分荒凉 ...

  • 刘佩学:老头鱼的记忆

    [总第140203期] 老头鱼的记忆 作者:刘佩学 疫情期间,一位老人在小区门口卖开江鱼.当然,趁着"城管"没在的时候,才行的.够个儿的老头鱼,竟然卖到了二十五元一斤.多大算够个儿 ...

  • 袁伟望 | 为今后的拼搏加砝码

    为今后的拼搏加砝码 文/袁伟望 今天,在书架上翻出一本笔记,打开,字迹有些已经开始淡化.看时间,一恍惚,已过去20年了. 这笔记是学生自制的"书",一本他们课前的演讲实录.有些篇演 ...

  • 袁伟望 | 感动于感动的感动

    感动于感动的感动 文/袁伟望 2000年5月23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我正准备去教室. 冯同学过来,手上拿着练笔本,对我说,袁老师,我想把昨天写的这篇在班级里读一读.为什么要在班级里读呢 ...

  • 袁伟望 | 记录感动——学生练笔的序与跋

    记录感动 --学生练笔的序与跋 文/袁伟望 我教书,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也重视学生阅读.写作成就感的获得.我是从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的视角,来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内生动力指导语文学习的. 在宁 ...

  • 袁伟望 | 爱在心中:出差回来不补课

    爱在心中:出差回来不补课 文/袁伟望 我感觉,当老师是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思维的.所以,在岗时,我积极争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让自己始终触摸着专业的前沿.保持专业的敏感.可能的话,我还 ...

  • 袁伟望 |杜岙村走笔

    杜岙村走笔 文/袁伟望 近期我寻访宁海东区武装--鲁迅部队创建地,来到了茶院乡杜岙村.得村民指点,我见到了杜岙溪对岸的圣人殿. 圣人殿,是赵礼贤当年创建鲁迅部队(力洋武工队)的地方.鲁迅部队自创建至今 ...

  • 不是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吗?

    那为什么找锦鲤许愿? 应该跟锦鲤借钱!

  • 一学习就想玩手机是我的错吗?不是,人类的注意力和鱼的记忆时间差不多

    译言·译眼看世界 注意力无法集中一直是困扰学生和打工人的一大难题: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去玩手机,打开word后总思想总爱四处飘荡--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和改正方法. 微软加拿 ...

  • 在黄檀硐古村,有座下垟大宅,望潮跳鱼是它的招牌菜之一

    黄檀硐古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中雁荡山深处.一路奔波,我们在天黑时才抵达这里,入住的是村子中最有特色的下垟大宅民宿.在旅途中,美食和美景一样,都不可辜负. 虽然大家在下午才在乐清的美食街吃得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