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书的你,为什么要逛书店?
书萌按
逛书店不买书,好像已经是越来越常见的现象,但进书店的人好像不减反增,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逛书店?
12 月 18 日:
上午 10 点,今天第一个客人走进门来:“我其实对书不感兴趣。”接着又说:“让我来告诉你我对核能的看法。”听他聊到 10 点 30 分,我基本上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动力了。
这是节选自 2019 年 9 月出版的《书店日记》中的一段。作者是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书店 The Book Shop 的店主肖恩·白塞尔。在这本“日记”中,毒舌店主肖恩记录了书店行业的生存实录:和形形色色的奇葩顾客打交道,忍受无视老板的店员,应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每周开数百英里收购旧书,经常被客人惹毛只能上脸书吐槽……
作者: [英] 肖恩·白塞尔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国《卫报》对这本书的评论是:“读了肖恩关于书店顾客的描述之后,居然还有人胆敢跨过他的门槛,这真是个奇迹。”的确,开书店的确要面临着事无巨细的工作事项,但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工作内容,那就是:和各式各样的客人打交道。
试想一下,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几乎人们日常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网上解决的时候。人们再愿意去到线下书店的原因,或者说吸引大家去的点是什么?
我们在「书萌群」里抛出这个问题,于是,收到了如下五花八门的答案:
拍照打卡
遛娃圣地
咖啡便宜
免费空调&wifi
跟老板聊天
饭菜好吃(纯真年代)
找男/女朋友
聊天会友
码字写稿
书店在变得越来越好看 且进书店没有要消费的心理负担
喜欢小小件不一样的精品
看看书店还在不在怎么还在
发现好书
给自己贴标签
为了撸猫
包场开会、开培训
喜欢文艺范的环境
找书
心情不好逛店转移
没事闲逛,不买
参加文化沙龙
买签名书
偶遇名人
疗伤
捡漏
睡觉,过夜
路过,顺便看看
免费学习开书店经验
为了赚钱,必须逛书店哈哈
为了爱情,必须逛书店哈哈
为了书业专业化,必须逛书店哈哈哈
从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来说,他们逛书店因为书店就开在商店那里,和别的店没有区别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喜欢读书
从我来说,我去逛的书店,就是去学习,看别人的书店是怎么开设的
去隔壁店满座排队无聊……
借充电宝,上厕所,等公交,滴滴
学习
参加活动,追星买签名书,看书的封面和腰封,买文具买礼物,嗯也买书,找个舒服的座位喝咖啡看手机,去书店看黄叶感受秋天(先行和彼岸)
小英想看看有什么新书,顺学习下别人的店怎么做!
书店对此类不消费的顾客相对友善。我们小城市的许多零售店对占用资源的无效人群有点不友好。
去和sally偶遇
学习,在成都两天转了三四家书店,特别有感觉
一般连锁书店就看有什么新书或者文创;个别特色书店会捡漏访旧书(真的要买书);环境较好餐饮不错,会作为备选的办公、社交的场地选择
过来看看自己的天堂被经营成了什么样子
可以安安静静看书学习 不受打扰 可以跟老板聊天 聊什么都行
想挑书,但是网上怎么排序都是销量高那些,逛逛书店拿小本儿记书名儿,回去网购,嗯,真香
有免费的咖啡和茶 还有那么多书
从众心理
安全的带娃场所
每家书店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书店人逛书店已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书店老板有故事好聊天
打发时间,转移焦虑,寻找病友,看书自救,倾倒垃圾,拯救地球。
发呆,算日子去旅行,喝一杯,撸猫
安静,让心呼吸
扫码添加书萌君
加入书萌社群
畅聊书店那些事
坐在书店里,
就有好故事上门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8 月的广州,雷克萨斯联合单向空间发起了「守护城市之光·书店支持计划」。学而优书店将目标转向经常来书店阅读的常客,发起了“城市读者追踪计划”。来书店的都是怎样一群人? 爱看书的人是怎么看待书店乃至这个世界的? 在这个书店离“传统书店”的意义已相去甚远的时代,我们很关心读者的想法,也更珍视与读者间的互动。如果说书店是城市之光,那么这束光也由每个看书的人一同点亮。
这家成立于 1994 年的书店,正处于人类年龄的风华正茂之时,却被称为是书店行业的“老字号”。二十多年,不够一个人走向真正的成熟,但足够让一家书店历经沧桑。谈及成立初衷,创始人陈定方说当时觉得在市面上看不到什么“像样”的书,好的书店也很少,先生黄仕忠教授在中大任教,很多做研究需要的书都要费力四处搜罗。因此学而优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进社科学术类图书,这种选书特色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批发市场的一个铺位,到黄金时期的二三十家分店,开行业先河地将书店开进机场、地铁站和富士康,最后到今年9月关停倒数第三家店,学而优书店始终立足岭南、扎根广州。学而优与广州一起成长,广州也记录了学而优的痕迹,城市与书店互为见证。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务输入地之一,广州一直以来都是个温和、兼容并包的城市,这么多年来,学而优书店在此也得以与形形色色的读者相遇。
提起中国的一线大城市,一定会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各有特色,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而关于广州,评价最多的是“适合生活”,要逃离,就逃离北上深吧。
在这一点上,几位受访者都觉得学而优很接近广州的气质,正如受访者狸猫所说:“学而优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坐落在社区街边的总店,不起眼、人流少,店内装潢已经很古旧,马赛克格子墙加水磨石地砖,总有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席地而坐看书。
受访者狸猫
比较靠前的 90 后,设计师
小时候被逼着买教辅认识了学而优
狸猫是土生土长的老广,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最后没能开成,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现存极为珍贵的乐观主义精神。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来学而优书店,被逼着买了一堆教材,所以学而优书店好像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 长大了,工作了,终于知道原来还有比被逼着做题更辛苦的事情。当长大后的狸猫再次来到学而优书店,这里成为了能给他安慰和治愈感的避难所。
“每个读书人都是一座孤岛,而通过学而优我成为了一片大陆”。
“来学而优不光是书有趣,在书店里面读书的人也很有趣。就在二楼,我好几次来都会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他就拿着一本书在那里看,有时候甚至在这里午睡。我就觉得很有趣,有时候看到他读的书,就知道原来他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在那种情况下我就会很好奇爷爷对哪一段历史印象最为深刻。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书店“熟客”,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朋友。有时我来这里翻看几本书,书友在旁边看着,可能会情不自禁地评论一下。虽然那时候会觉得挺不爽的,但是后来回味一下的话,也能感受到爱书人之间那种一种惺惺相惜感觉。”
受访者袁辉
购书“谨慎”者,买书就是投资,所以前后要花上几天时间
袁辉算是同行,他是一家非常小众的书店的主理人,来自陕西。以前作为读者的时候,在面对心动的书,袁辉会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兴奋劲儿,思前想后好几天,要确认自己对这本书依然念念不忘,就挑一个“好日子”把书买回家。
现在他成为了一名书店从业者,从他专业、同行的角度来看,多年以来,他对学而优书店的感触变得更加贴近现实。城市、书店、读者,很难可以厘清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于人而言,城市和城市里的某个单位就是日常生活,你所到之处不一定能留下你的痕迹,但你有过深厚感情的地方一定会承载着你的记忆。故地重游之时,无形的手将你拉回到某个时间节点。
”如果独立书店消失,那太遗憾了,就会是历史上的悲剧。但这又是我们现在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像 100 年前马车在巴黎到处横行,后来汽车出现了,有人就会惋惜说坐马车也挺有味道的。和独立书店一样,这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回忆,有人还是想去坐马车,也有人会一直想要去独立书店,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故事和生活,这就是独立书店之于我们最实际的意义。独立书店当下可能更需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一个定位,书店是很有力量的,就像一盏灯,说灭就灭了,但只要你亮着,就会有人需要你,看着你。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要书店的那盏灯熄灭。”
受访者吴哲
全职公益人
学而优是拍拖的其中一个环节
吴哲的学生时代,学而优书店成为吴哲和男友拍拖的地点。逛书店是拍拖的其中一个环节,也是平常出门的其中一项活动。多年后,已经结婚生子的吴哲,还时常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从少女到母亲,广州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美好回忆,学而优书店也是其中一个容器。
“我在这里有很多美好回忆,这里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广州有一种味道,就像学而优一样,都有一种回忆的味道,经久不散,是一种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很稳固的味道。”
书店除了回忆,还有和自己理念上的默契。
书店在吴哲看来不止是“卖书”那么简单,“我觉得书店是情感联结的东西,这种联结是会一直延续的。”吴哲所供职的公益机构是一家做乡村儿童阅读的公益机构,在乡镇地区、城中村等地建图书馆、做阅读推广活动,带动小朋友们阅读,还会研发阅读课程,做面向教师的培训。
作为一名专注儿童教育和成长的公益人,吴哲意识到不只是“知识改变命运”,“阅读也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阅读的现实意义之一。对于吴哲而言,阅读的过程就已经能令人快乐,这是一种能够让人获得幸福感觉的行为。“看书就是因为开心啊,我觉得做人开心很重要,广州人经常这样说。”
受访者林栋
学生,学术道路经历了植物学-园林设计-地理学的变化
5 岁就认识了学而优,会把亲戚带到书店给自己挑礼物
90 年代中和 21 世纪初,学而优在广州的东风路、暨南大学旁边都开过分店,遗憾的是矗立了十几年后就不得不关停了。林栋在谈话中提到了它们,帮我们回忆起了那些时光——那也是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
从小的阅读习惯,让长大后的林栋渐渐有了一套评价图书标准,用林栋自己的话说形容是“比较老派”。从选书到看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所以林栋不太能接受被人送书,他需要对自己阅读的书籍有种确定。当看到“时代巨轮碾压,独立书店活该做不下去”的言论时,林栋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独立书店,特别是小的非连锁的独立书店,是可以提供当地经济内循环,也是一个建立附近或者社区乃至一个城市的情感联结的存在。时代的巨轮无情地碾过,有人觉得网上的书这么便宜干嘛不买,独立书店活该做不下去。我觉得这部分人只看到最表层的,没有想到除了书本身之外的东西。你可能是比网上买书多付了钱,但你付出的每一分钱,你的每一份关注,都是在为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投票。”
受访者叮噹
就是哆啦A梦的那个叮噹
工程师,认识学而优 10 年
距离第一次认识学而优已经有 10 年了,其间叮噹看到学而优有很多转变,“求生力很强”是她通过观察后给予的评价。
叮噹是学而优书店成长过程的目击者。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认为学而优是死板的,这也许是空间的古旧、“学术书店”的特色致使;但新冠肺炎发生后,她觉得学而优开始变得“活泼”。年初书店建立的线上书友群,与书店工作人员的线上交流让她觉得书店“年轻起来了”。
同样的原因,让叮噹更加意识到书店存在的意义。
“当时就觉得人与人的一种联结是很重要的,因为感觉你自己就在一个孤岛上,而阅读小说会让你有这种联系,就是人们重新联系起来这么一种感觉,或者是你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书店也许会物理性地消失,但只要它曾经为人们带去过什么,它就不会消逝;就像历史建筑、老城区之于广州,永远有人在为它们声援、奔走。狸猫说,学而优给过他安慰;吴哲说,在学而优看书很快乐;叮噹说,学而优让她看到了很多“未知之书”,也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适合生活”是广州的特点,但我们也不会忘记广州在多年发展中的灵活、积极求变。袁辉所说“学而优与广州是在一起变化的”,不谋而合地指向了一种不断寻找希望的努力。
雷克萨斯联合单向空间发起的「守护城市之光·书店支持计划」一路走来,在每一座城市,我们都能找到对书充满热爱的同行者、对阅读饱含激情的读者。在学而优与五位读者相遇、交谈,这样的体验令人想起日剧《深夜食堂》。人人皆言书店是“城市之光”“精神港湾”“心灵栖息所”,我们何以证明这些并非空话?当读者走进一家精神食堂,让我们衷心祝愿这家食堂的厨师能走进读者的精神世界,那里一人即是一个宇宙,星汉灿烂,浩瀚无边。
学而优读者追踪计划
来书店的都是怎样一群人? 爱看书的人是怎么看待书店乃至这个世界的?
如果说书店是城市之光,那么这束光也由每个看书的人一同点亮。
(点击图片查看)
▲袁辉:独立书店,现在还有独立书店吗?
▲林栋:美国人有支持当地产业的意识,国内不太会有这种东西。
▲吴哲:如果有一天中国不需要我们了,那时就是最好的状态。
▲叮噹:我们相爱,以尘世间不完美的方式。
▲狸猫:我想开一间书店,我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