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蕴含了老子怎样的教义?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老子宣说道的奥妙、神奇,这是“道莅天下,其鬼不祟”之后,再申道力不可思议。奥是屋的西南隅,是一屋的最深处,外人不得入内。一说是尊长所居,一说是藏宝之所,可能是家祭圣地,放置祖先灵位。

古代宗祠都是把祖先灵位放置在最深处,防止外人轻易进入,冲犯祖先。萧天石《道德经圣解》说:“不易窥见为奥”。深奥一义正从此出。《道德经》第一章说“玄”,玄也有深奥义,就是不可思议。道奥,也就是说道是玄妙深奥的,道力不可思议的,鬼魔都不敢冒犯的。

此章宣说道力不可思议,可以褒奖善人,可以拯救恶人。道是有求必应,有罪可免,可以赦免恶人的罪。赦免的方法是让恶人悔罪自新,因此学道可以让人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抵御外界的欲望,可以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

第六十二章

第一段: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二段: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第三段: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

第四段: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此章经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经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万物之奥,帛书甲乙本为万物之主(注)。

世人用浅薄知、分别智想认识道是不可能的。即使熟读圣人之书也不能参悟圣人之道。这就是“道者,万物之奥。”《尚书》说“人为万物之灵”,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二句文法相同。一是说人是最有灵性的,一是说道是最玄妙深奥的,不可思议的。“万物之主”意义更明确。

河上公注:“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奥为藏宝之地,道是万物所藏之地。柏拉图提出现象与本质的学说,肉眼所见的都是现象,现象是纷乱的,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井然有序的,一丝不乱的。柏拉图似乎窥见了道的影子。

科学研究就是从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开始,这与道家思想非常相容。世人老是问“道在哪里?”因为肉眼中没有道,大数据中也没有道。但世人不知,大数据正是依据道的法则架构出来的

老子没有看见今天的大数据技术,但老子入玄同大定,“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实修实证了大数据和背后的道奥就是含藏,含藏就是无所不包,这就是河上公“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的内涵。

经文: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老子入玄同大定,实证无分别智。道可以使善人更加完善自我,利他不争,让世间充满祥和之气。不争是《道德经》的宗旨之一。为什么不争?只有理解道的教义才可以使世人恢复本性,恢复不争的冲气之和

冲气之和是“天和”。庄子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实证道的真谛,就是与天和者。古人说天地人和,就是天和、地和、人和三和,天和最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道篇)世人看来,家人相和已经十分困难,人与人和根本不可能实现。

以为宰相家庭非常和睦,人们问他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一个字“”。这是儒家的和,这个和是脆弱的,平衡时刻会被打破。但天和不是忍,而是内心诚服,和气充满心流。实证道的修道士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和,还可以实现人与天和。为什么?万物玄同,冲气为和。

万物在本原上就是和的,失道以后才出现不和。这是无分别智的玄照老子宣说《道德经》,表面听众是入室弟子,实际听众是善人和恶人。老子看到善人有退转的危险,恶人找不到行善的路径,于是应运宣说正法。

道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能的,甚至鬼魔都避而远之(“其鬼不祟”)。善人行善,表面看是自己主动为之,实际上是道在善人的内心流行,否则善人不可能行善。所以说玄妙深奥之道是“善人之宝”

恶人(老子不愿说恶人,只说不善人)行恶表面看是恶人自己主动行恶,但老子知道是道离开了恶人的心流,被心魔(恶的程序)所控制。谁也救不了恶人,只有不可思议的道可以拯救恶人,从而保护恶人,这就是“不善人之所保”。

道是恶人最终解脱的依靠。老子反复申说证悟者不会放弃恶人。二十七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不善人也是人,就像一阐提还有佛性,可以成佛。不善人还有道性,当然会悟道。不善人悟道就脱离心魔(恶的程序)的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