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绍东丨守场

深秋,我回归故里,找寻丢失在那里儿时的影子,那里有我最深厚的童年记忆,其中守场让我至今难忘。追述往事,我又回到自己的记忆中。

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生产队里都有一块公共的晒场,晒场成了故乡的一道风景,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每到收获季节,晒场上都晒满了乡亲们的生活和希望,晒场一直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一直缠绕在我的生命中。我们村的晒场离村庄有800多米远。每当大、小春粮食收割季节,这块晒场就开始忙碌起来,收割来的玉米棒子、黄豆、红豆、等农作物把整个晒场铺得严严实实,连放脚的地方都难以找到。经过三、五天的翻晒生产队就会安排妇女们到晒场劳动,用连枷敲打干透的豆、麦,然后扬净后再晒,直到晒干扬净完了之后,一部分用来上交国家的公余粮,还有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剩余的才背回村里的仓房(保管室)按基本口粮、工分粮分配给各家各户。

上交的公余粮、留用的种子还得经过十天半月的翻晒,从粮食收上场到结束,晒场上就有了守场的人,白天一个人,晚上两个人,我便是其中的一个守场人。守场在农村是一项轻松的活计,白天守场,主要是防止猪、鸡、牛、羊来蚕食,同时还要翻晒粮食。晚上守场是防止粮食被偷盗。对于守场的人,生产队白天记给8分工分,晚上还有五、六分工分,合计下来超过了一个强劳力的工分数。但责任却不小,而且每天晚上都得去,一去就是20多天甚至是一个多月。记得我刚去参加守场时积极性很高,同伴还没有去我就一个人先到了。没过多久开始时的那种激情全消失了。因为离开家人,离开了喧闹,孤独、寂寞、恐惧随时都在困扰着自己。每到晚上,一盏煤油灯在场边的窝棚里忽明忽暗地闪烁,自己紧张的心也在忽上忽下地跟随着跳动。虽然在我守场的几年里从未发生过粮食被盗现象,但是偶尔的风吹草动还是被惊吓出一身冷汗。本来守场不是我们小孩子的事,但想着到晒场上睡睡就能为家里挣工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并抛弃了孤独、抛弃了寂寞,离开温暖的家,去晒场上的草棚里,以粮食为伴,守望着星星和月亮,盼望着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县城读书才没有再去守场。

守场的历史虽然离我久远了,但守场的经历确历历在目。守场虽然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但有时也不那么轻松,每天睡觉前必须到每一堆粮食上进行例行检查,晚上还要似睡非睡静听动静和响声,遇到异常情况就要立即起来巡查。有一次正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盖着粮食的塑料布不时被大风吹起来,眼看着即将晒干的粮食又要被大雨淋湿,我和一起守场的叔叔不顾一切地冲入雨中,找来石块压在塑料布上,保住了生产队的粮食没有更多的被大雨淋湿,可是我们确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还有一次,正当我进入梦乡的时候突然被和我一起守场的叔叔叫醒,说:刚才晒场上面的树林里好像有响声,是不是有情况,要我拿上手电筒和他一起到晒场上再查看一遍粮食。我看了看闹钟已是深夜两点多钟,我说不会有什么事情,谁会敢在这个时候来偷粮食,叔叔很固执地说,管他有事无事,也要起来看看,这是生产队的粮食,晒干了是要交公粮的,既然生产队开工分让我们来守就要对得起生产队,对得起给我们的工分。听了叔叔的一番话,我很不情愿的穿上衣服,拿上手电筒和叔叔一起认真检查了每一堆粮食,结果是有惊无险,确认了粮食没有丢失的痕迹才又回到草棚里继续我的梦中旅行。

这件事在当时我没有去多想,更没有把他当一回事,只是心中时不时还有点埋怨叔叔大惊小怪,瞎马自惊,小题大做。直到我长大后,特别是参加了工作后,这件事才深深的启发和教育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事业心责任感,都要有一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歌德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恰当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我想,一个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就连小学都没有读毕业的叔叔都有这种精神,如果曾经受到多年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组织培养和教育的我连这点精神都没有,就会愧对组织,愧对人生了。

对我来说,不断回忆往昔的一切,那些时光,那些夜晚是无穷宝贵而永远值得怀念的,那里也有欢乐、静和美满。离开老家回到城市已经多日,一连好几个晚上,仿佛堆满晒场的玉米、稻谷、黄豆还在眼前发出金色的光芒。

无疑,这已是一种幻觉。

作 者 简 介

段绍东,男,彝族,云南牟定人,出生于60年代。云南省作协会员。在省、州、县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余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余味回甘》,撰写连环画《牟定红色往事》文字。鲁迅文学院第1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0)

相关推荐

  • 【原创】童年囧事之十三月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尽管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却生活得很快乐.没有现在孩子们这么大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父母对我也很宽容,从来不逼着我学这学那,不过当时想学也没那条件.父母也从来不管我的学习, ...

  • 吕士恒自传(九)《亘古荒原成良田》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臭”“美”的回忆

    作者 吕东平 小时候,种地没有化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去地里撒的化肥,叫肥田粉.听说肥田粉对庄稼有助长作用,觉得很神奇.以前种地都用农家肥.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 卞阿根 | 看场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收长头发   二八大杠 咱同宿舍的三个人 三伏天做豆瓣酱  面子 看  场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

  • 【华东分社】程白弟:​水牛还工(短篇小说)

    水牛还工 文/程白弟 岁月的记忆,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年春天,农村的土地开始耕种了. 农民已经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逐渐好转起来. 夏收夏种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 在生产队里,就那么 ...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 同样的地块,在过去时粮食产量很低,但现在的粮食产量咋高了呢?

    凡是经历过"生产队时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每年的365天当中,不但有360天需要天天吃粗粮,而且,还需要俭省着吃.否则,是一定会闹饥荒的. 我们这里是山区,不但没有大块的田地 ...

  • 段绍东丨带着父亲登长城

    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经历了不少事,但识字不多,见识也不广,最远的地方就到过县城.经历过新旧社会的人对共产党忠诚.对毛主席的崇敬是无与伦比的,对首都.对天安门.对万里长城的向往那是心中永远的惦 ...

  • 段绍东丨拾荒老人的背影(散文)

    冬日的早晨,当第一道晨曦划过天际,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化湖的水安静地沉寂着,街道依然在冰霜中寂然无声.此时,我开始在马路上晨练,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我不禁紧了紧衣扣,尽量不让冬天的寒风亲吻我的肌肤. ...

  • 段绍东丨寄挂在寨子山上的村庄

    有一个村庄很美,走近她会让你牵肠挂肚.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她就是寄挂在寨子山上的腊湾. 腊湾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凤屯镇,因地势偏高,天气寒冷,有似腊月而得名.这是一个民风淳厚.民族风情独具魅力 ...

  • 精品推荐丨段晓东: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纲要上-2课

    今年九月将有20个省市开展统编新教材教学,这对很多一线教师是不小的挑战.尽管很多专家深度解读新课程,并提出大量宝贵的教学建议,但每课教学依然缺乏经典课例参考,大家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我们组织开发 ...

  • 庄辉 段钟平 贾继东丨世界肝炎日 听权威专家来辟谣-第一弹!

    7.28世界肝炎日 转氨酶正常就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偏方能彻底治愈乙肝?肝硬化了,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已晚?肝脏硬度数值高=肝硬化? 网络盛行的时代,你是否已经被各种传言充斥大脑,真假难辨? 现在 权威科 ...

  • 胡绍卿丨西江月·当自省

    西江月·当自省 作者:胡绍卿 常看春夏秋冬, 惯走东南西北. 成败得失自喜忧, 身披风霜雨雪! 真假美丑可分, 善恶邪正有别. 大千世界问自己, 充当何种角色? 退休 立身盛世少忧愁, 唯恨无功空白头 ...

  • 胡绍卿丨​探奇葛仙洞

    探奇葛仙洞 作者:胡绍卿 探幽览胜入名山, 葛仙邀我看炼丹. 洞中只見炉火旺, 紫石倾刻化成浆! 童子引壶冷却后, 老道九转煅烧繁. 游客不识成功苦, 错把神丸当作糖! 文/胡绍卿 编辑/王孝付 作者 ...

  • 胡绍卿丨俗亦雅

    俗亦雅 作者:胡绍卿 开窗只为透凉风, 不意扑面香味浓. 寻芳小园竹木外, 月季蔷薇相映红. 双枙含笑邀玫瑰, 尽将温馨娱幼童. 品茗何须入雅室, 梧桐树下醉老翁! 初夏 瑞鹤棲松迎朝阳, 沃野伸展青 ...

  • 胡绍卿丨柏语松言

    柏语松言 作者:胡绍卿  翠柏俏语谓青松, 相伴寿与南山同. 唯经寒暑星斗换, 不見人类入太空. 而今建站苍穹里, 万物尽可居天宫. 身披恩泽情难禁, 高歌一曲颂东风! 采药老人 世居深山事农耕,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