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辉丨姜姓鼻祖功绩多 农耕医病开先河(六)
(一)炎帝功绩卓著
炎帝第一代神农,是世界姜姓第一人,他姓姜名石年,生活在大约公元前3217——3078年。炎帝出生于烈山石室之中。因此被称为烈山氏,烈山又被称为列山、厉山故又被称为列山氏、厉山氏。神农不仅是姜姓鼻祖,其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创造了多项第一。是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远古传奇英雄。实际上这些贡献并非是神农一人的独创成就,而是数百年来多少代古代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文明财富,但是人们一则出于对先贤古帝的崇敬,二则也确实无法在历史上找出某些成果的真实发明创造者,因此将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归功于神话化的象征性人物——炎帝。根据各种传说综合概括,炎帝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共创造了十三项第一,为远古中国土地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归纳如下:
一、甄别出可食用作物,五谷粮食的发现解决了什么植物可以吃的问题;
二、发明耒耜,改进了农耕技术,提高五谷产量,基本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三、甄别出药用植物配制医方,创立医药学为人类找到了战胜疾病的方法。
四、发明了早期纺织技术,解决了人类的抵御自然界冷暖寒暑的能力,大幅提高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
五、始创弓箭等武器,使人类与猛兽的竞争中处于了优势地位,同时具备了保卫家园与劳动成果的手段;
六、发明了烧制陶器的方法,不仅改善了人类的饮食习惯,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开创了中国陶瓷文明;
七、发明了五弦琴乐器,使人类生活由物质文明阶段开始向精神文明方向发展迈进;
八、定出了历法,使人类生活中出现了时间概念,改变了早期原始人生活无序状态;
九、最早的人类教育工作实践者,通过教育提高了人类的整体素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易货贸易市场,并制定了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开拓者;
十一、严于律己的率先垂范的最高领导人,为早期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与规范及礼法的制订,原始民主集中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十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缔造者之一。
十三、与黄帝联盟的融合,确立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本构成,为华夏民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最大、最辉煌民族奠定了基础。
在炎帝姜石年上述功勋当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主要是发明了早期农业和开创医药学。
(二)开创农耕时代
早期农业耕作是极其原始粗放型的,一般操作方法就是用树枝在地面上扎下一个窟窿眼,放进几粒作物种子,待到作物成熟季节再去收获其果实。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出苗率受到气候、土壤墒情、肥力的诸多因素影响,往往出苗率极低,即使能够出苗,由于农作物与杂草共生,争抢有限的土壤中的氮磷钾、水等养分,作物生长环境也十分不利,因此,先民们寄予极大希望的收成也往往落空,毫无保障可言,十有八九是只见种不见收。随着原始部落的扩大,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停留在渔猎采集时代的远古先民,已经无有足够的猎物可狩,足够的野生植物种子浆果充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成为了关系到部落以至整个物种能否生存繁衍下去的头等大事。在人类存亡的关键时刻,炎帝一个划时代的发明,最终使人类果腹这个赖以生存的最根本问题得以解决,并开创出了一个人类文明史新纪元——农耕文明的出现,那就是“耒耜”的发明。据史料《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意思是说,伏羲氏时代结束后,代之以神农氏时代,神农氏用木材加工制造了用于耕地的农具——“耒耜”,并将“耒耜”的使用方法教给大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得到了保障,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使人民普遍受益。耒耜(leisi音:垒四)是一种农具,用于翻耕土地,尖形插头,类似今天的犁。早期耒耜应该是木制的,因为当时金属冶炼技术还没有发明。耒耜的出现,使早期农耕方式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早期先民终于真正进入了农业耕作的文明新时代。耕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农作物种植变为规模化大生产成为了可能。耒耜的操作使用技术是这样的:首先对将要种植农作物的荒地上来一场人为的放火烧荒,炎帝之炎字面含义按《说文》注解:“炎,火光上也。从重火。”据考证,北京猿人时期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用火技术,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掌握保存火种的方法,所以数千年前的炎帝时期,使用放火烧荒方式进行耕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合理观点。第二步就是对烧过的土地用耒耜进行翻耕,这一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操作程序,其对农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意义则十分重大。通过耕地将草木灰翻到地下成为了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肥料,而作物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则完全依赖于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氮磷钾营养物质才能得以完成。古人并不明白这个生物学道理,但耒耜的操作使古人无意中跨越了掌握这一农基必修课知识的阶段,成功的进入了下一生产环节。第三步就是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播种。炎帝发明耒耜的本意只是为了翻松土地后利于播种。却无心播柳般的将土壤保墒、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抑制与作物争肥的杂草治理同步完成了,可谓是一举四得。这一革新极大的促进了出苗率提高,同时,土壤中的肥料发挥出促进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并且由于放火烧荒工艺彻底解决了杂草与农作物争肥的情况的发生。农作物收成不仅有了较好的保证而且产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正是由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使部落中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每年冬、春时节作物非生长期,万木萧条期必然出现的粮荒现象也顿时迎刃化解了。炎帝这一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为人类社会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从这一技术革命发生的年代来看,炎帝不仅是中华民族耕作农业的先行者,而且也是首开世界农耕文明先河之人。是全球农业耕作技术最早的开拓者、发明家和奠基人。《淮南子》所记载对炎帝的评价是:“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按《白虎通》上所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炎帝以其对农业的神圣贡献,使人民摆脱饥饿威胁的伟大功勋,获得了“神农”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吃饭问题开始得到保障。
实际上有关炎帝对农业的贡献,在今天 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今天山东有许多地名上都有莱字,比如莱阳市、莱西市、莱阳梨等。一般人都认为那是古时山东莱国的遗存,实际上莱国是什么出处,多数人并不了解,“来”是一位炎帝姜来的名字,为什么称这位炎帝为“来”呢?因为是他发现并开始种植驯化一种可食性禾草类植物——小麦。远古先民为了纪念这位给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的炎帝“姜来”,给这种植物称之为“来”。那时候人类文字尚未发明,直到文字产生时,早期文字发明家为了将“来”归属于植物这一点区分清楚,而画蛇添足般加上了“艹”,代表小麦的“莱”字就产生了。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在语言发音上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诸多变化,“莱”字发音逐渐演变成了“麦”。今天的人们也就不知道小麦与炎帝的关系了。同样原因今天山东牟平市的“牟”字也并非是源于山东古国的“牟”国,其源头也在炎帝,“牟”字发音原本就是与“莱”同时产生的意思是“大麦”。
(三)人类医药先驱
根据《司马贞·三皇本纪》所记载:神农氏“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就是享誉世界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远古人类面临的生存难题成堆,在解决了吃饭这一问题之后,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威胁的各种疾病,又成为了人们必须面对的造成痛苦与磨难的严重问题。面对人民的疾苦,作为部落联盟最高领导人的神农氏忧心如焚,他立志一定要找到为人们解脱病痛的方法。他以一种高尚情怀,用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了解各种植物的药性,并根据其药性配制药方。《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为此他承受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无数次挣扎在死亡线上,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据史书记载神农最多一天中毒达到七十二次。最终成功的试制出了大量的医疗药方,创立了早期的“医药学”。 神农氏-药经《又名:神农帝连续篇》,介绍的是神农帝(又名:神农帝仙,也叫:五谷帝仙)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药经》专著。是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药经》共分九篇,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在中国人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这部书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药经开篇即有开宗明义的注释,此注释有助于我们了解这部神农医学著作和神农对古老中华民族的不朽贡献。
总而言之,炎帝为我们中华民族走出蛮荒、奔向光明时代,最终成为屹立于东方最伟大民族,成就最辉煌的文明,扎下了最深的根,奠定了最稳固的基础。他不仅让无数姜姓人脸上有光,也让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感到身为炎黄子孙是无比骄傲与自豪!
作 者 简 介
纪晓辉,微名“纪源”,北京人,1963年出生,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工作。原“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会员,曾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等机构举办的“全国首届二十年会馆文化突出贡献人物评选”监察委员。现为《中国会馆》采编部主任、电视新闻评论员。三年来,在多种报刊传媒发表各类文章、诗词、评论、论文等约50万字。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