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丨夜色水亭街/凌代琼
夜幕落下,散步在衢江边的文友们被远处亮桥吸引。想看老衢州,感觉老城的味道,建议到那亮处水亭街去。我们遇到的每个路人都这般热情地介绍着。明代就有水亭街了,都热闹五六百年了。
水亭街古老的门楼,建筑简洁明亮的语汇,站迎着我们。我们以晚上好的问候,与在时间里站了几百年的门楼合影。
这是一位于市区西北部,西起大西门(水亭门),东至县学街,长155米,宽12米的水泥路。一脚跨进街门,眼睛就被一铜车马拉着啤酒的雕塑吸引,这里正在举行狂欢啤酒节。上灯时节的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我们只听说这里有历史遗存有城墙遗址、周宣灵王庙、神农殿、天妃宫、天皇塔遗址及天皇寺等许多古建筑。放眼望去,城楼、灯塔一前一后,如诗站在建筑的自由诗前后。我们的解读就从首行的灯塔开始了。
天王塔下,我心震撼。高约35米,六面七层仿楼阁式砖塔,正如一只明亮的笔,欲在夜幕上书写衢州的赞美诗!塔灯层层情感色泽的亮,不仅仅显露出隋唐建筑的大气与厚重,还将其厚重的内涵与今天衢州的情韵巧妙地结合并彰显出来。人在衢江对岸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站在古老的亮塔前,我有被光感书写的感觉,人身上,思维里时而有电闪般的笔画在神奇。而眼前的明亮又现实地修缮着梦幻的闪烁。我感慨,丈量着这块土地历史文化的厚度又集民间情愫一身的天王塔,不只激活我等的思维,也一定泛情过历史上过往的骚客诗人们。塔身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语汇,读地人神经如触电般地闪烁出语言的赞叹。走南闯北,平心而论,这是我夜色里见到最亮也最美的古塔了。
脚漫步,嘴慢话,出塔,在霓虹灯的璀璨里,惬意与轻闲被微风荡着,朦胧里传来远处姑娘的幻笑。水亭街,在初秋之夜,泛滥着出微甜的暗香。嗅觉舔着,奇思妙想链接着,街人微笑行玩,更有行者默然不响。偶有行商在路上叫卖,有人在门店的雕塑旁拍照,靓妆的情侣在叫卖声中小声耳语,人走在这灯影里,也不免也会泛情起来。
看着亮化程度可与南京城隍庙媲美的水亭街,行走在艺术形声可与桂林阳朔叫板的街景里,物语亮色中,美味随时溢出。味蕾在色诱与香味的包裹中,已不知所措,只是令眼睛东西寻找。走走停停,左顾右盼,忽左忽右也没有确定飘忽不定的香味来自哪一家。人在门外,好想进入,坐下来,享受下衢州慢生活调制出的味道。
“水亭街,街停水”。亭、停谐音,因而得名。我很好奇,旧时水亭街时常积水,这水泡的日子怎么过。一眼看到城墙,我有了答案。曾经的风雨烟云,都不动声色地镶嵌在这物语里了。水亭街的城砖就是一本厚重的古书,翻开这地理巨卷,行走这遐想的空间,闻一闻古城当初的味道,看一看街景变迁的纹理,闻着飘荡在传奇里的美食,就能感受这座古城的文化基因的味道了。
我被这街道两侧68幢旧宅的门面设计的雕花,雕塑所吸引。不同的方位、角度寄喻出的不同情感。正以城池篇、水上篇、坊巷篇、宅邸篇、商贾篇、古迹篇、礼乐篇、医泽篇8个主题,亮化、再现明清繁华商贾市景。人走在衢城当代与过去对话的物质媒介中,建筑的缩影与人行的身影重合,旧时光与新亮化的辉映,都使古街活泛起人新的情趣来。人走着走着,梦幻自己是否误入了久远年代的宋画里。
街上名店小吃与脚步一起更新,天福堂、蓝庭名人酒店、千岛湖鱼头店,衢州特产徐香猕猴桃、水晶糕,眼光也翻看过4-5家烧饼店,嗅过了几十种衢州烤饼。可曾经街市的“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描述还是没有出现。
不知不觉身体被色味引导着,走过一家家老字号,人顺着感觉,就走进了一家叫源水居鱼庄。真没有想到,古老建筑,环境幽雅的鱼庄,店里不光鱼的种类很多,还主打衢州特色菜,几乎能知道的衢州菜这里都有!如我们刚吃过衢州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衢州地方特色风味食品。还有连我们在衢州廿八都刚尝的八大碗:“腊肉蒸鱼干”“枫溪鱼”“石蛙炖石斛”“山药黄麂羹”“廿八都野菜”“豆蔻炖猪手”、“笋干炖仔排”“豆腐风炉仔”等这里全有。
当我们被色、香、味喷刷的失去方向时,走过来的店主更炫耀地说,看,想要什么全都有。顺着手指方向,抬头一看,外竹篾编,贴竹篾是白纸的灯笼,在头顶成片放光。光亮中“特色鸭掌”“粉辣椒包”“江山麻糍”“江山蜂蛹”“老卤猪蹄”“杨梅丸子”“特色长棕”等等等等。整个大厅100多明亮的灯笼伴着香味在摇闪。人“和光同尘”在一种愉悦中时,是迈不开腿,走不动路的。
我们一行都是茶客,想品尝被北宋文豪苏东坡被誉为“奇名”的御茶——江山绿牡丹,一边品茶,一边尝着铜锣糕的美味,然后,看江水慢流,想着诗与远方。在网上搜搜,衢州水亭门有老酒会会所,古雅的浙式木楼,一楼闲散的堆放着家酿酒坛,二楼是喝茶饮酒的好去处,雕工精致的仿明清家具,凉静的氛围,是个好去处。可惜,我们没有遇到。几个文友只好,从正在播放的大屏幕边,溜进啤酒节的大门,与老外喝酒去了。后来据我的文友说,邂逅的乌克兰美女将我的文友灌醉了。
时光重叠的老街,“向善”的意识在街上延伸,街上温情的场景却在变化。散落在街上的群雕,无语中凝固着生活本真。而不远的灯火阑珊处,正呈现出古城楼的雄姿。水亭门是明清时南方常见的建城风格,四方建构,楼阁双层,山歇飞檐,仪态雍容。城楼上方的飞阁流丹,四个大字,飘逸又见气势。如岳阳楼般三层建筑的城楼,立于江水边。我们没有想到,城楼的一砖一瓦都是明清时期的原件,集古城沧桑于一身的城楼,难怪成为了几百年来,衢州人乡愁的瞭望塔了。
城头上不去,我们只好以想像来翻越城墙,以一种怪异的方式,虚无缥缈地上飞心里的意趣。城楼上黄色的三角旗飘飘,臆想里我就是一京剧票友,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下的灯火与游动的人群,那欢喜的程度,使人情不自禁“哗”的一声抖开折扇,拉开嗓子,京腔京韵地唱起,我在城头观风景……
转过小巷,相遇广场舞,穿过跳舞的音乐,弯过微光里情侣依偎的爱姿,眼光就与昨天桥上的灯火相切,不管你想没有想到,动荡的江中秋水,都绵柔地吸吸附了时间里的声像。宽阔的江面,正好流放着清闲与惬意,一江的悄默与远处的灯火,给人无穷的默想。
巍巍水亭门,悠悠衢江水。叙述只是如此,微微的水声里,人若超然回头,就没有夜色里一碧的遥远了。如果是个衢州早年的远行者,在江船的催叫声中再回首,不用细数从街边梧桐树上一丝一丝漏下来的灯光,略显妖艳的夜景,梦幻的城墙与城楼,就定格成标志性的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