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忠丨走进田甸园素食文化节

作为田甸园旅游度假村的终身法律顾问和形象代言人,我先后被邀请参加了去年的首届田甸园素食文化节和今年的田甸园第二届素食文化节,从而对田甸园的素食文化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愿与各位专家和同仁交流学习,以增强田甸园素食文化节的内涵。

何为素食?是指素的饭食、点心等,也指出家人吃的斋,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向年轻化。素食不再是一种宗教教条,既不再以道德的优越感自居,也不再以因贫穷吃不上鸡鱼肉蛋而感到低微自卑。选择素食是个人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自身健康,也间接保护了动物,防止环境污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何为素食节?顾名思义,就是素食的节日,一种民俗文化。这让我们想起国际素食节(或国际素食日)。它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时间规定在每年的11月25日,节日里世界各地许多屠户停宰,单位食堂医院全备素食,响应者颇多,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成为国际性节日。

中国素食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为素食与佛教及斋戒活动有密切关系,又称为素斋或斋饭。融寺院素斋、宫廷素食、民间素菜等三大流派于一体的菜系。

我国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其所著《人世间》记载了颜回的一番话:“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又据西汉戴圣根据秦汉以前汉族礼仪所著的《礼记》第十三篇《玉藻》所记,“子卯,稷食菜羮”,即在忌月要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羮。足以证明我们先祖在亘古之初就开始采集植物,先秦时期就有了菜羮斋食。

自西汉后历朝历代对素食文化内涵更加充实,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田甸园一带自古就有素食的习俗,汉代以来,先民们开始在此开店经商,倡行素食生活,崇尚自然,形成了尚武重文的好习惯,成为素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随着田甸园旅游度假村的开发,领导者审时度势,根据当代人食肉过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又因过多养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适时举办田甸园素食文化节,旨在向人民传递传统素食文化内涵,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护环境,净化心灵。

首届田甸园素食文化节主会场设在田甸园圣德广场,今年的主会场因天气原因设在田甸园老年公寓的大院内。节日这天不管四里八乡的村民,还是离此二十里路程的莒城居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一些游客,大家蜂涌而至,一时间田甸园的广场上、街道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像赶庙会一样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上布满了叫卖的摊点,日照田甸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中余致辞,莅临素食节的省、市、县各级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紧接着进行专场文艺演出,把素食节推向高潮。

值得回味的是田甸园推出的百叟豆腐宴,在大街上排上若干个长条桌、小板凳,盛上新出锅的豆浆、豆脑、豆腐及各类搭配而成的菜肴,供老年人免费享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播了素食文化。我86岁高龄的父亲也不甘寂寞,同本村十几个老年人骑车八里路赶过来参加素食节。小儿子学校放假,也随我过来参加了这次盛会,让其感受到传统素食文化的氛围。

除了百叟宴,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是可以免费品尝的,凡是参加节日活动的男女老少均可吃到田甸园提供的素食午餐。

素食的主食是煎饼,莒地是鏊子的发源地,煎饼自然成为莒地的主食品,煎饼卷大葱,就着卤水豆腐或者是豆沫子等各类菜肴,是莒地的当家食品。煎饼是由小麦、玉米、红薯等杂粮加工而成。香脆可口,适宜保存,当年革命战争时代,八路军、解放军就是吃着沂蒙红嫂烙的煎饼,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精英王牌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辉煌胜利。

我小时候食用的煎饼,都是用瓜干(红薯切片晒干)做成的,那时候新中国建国时间短,国家还比较困难,细粮少,作为主粮的煎饼原料大都是用瓜干或放少许玉米做成的。而现在的煎饼,则花样品种齐全。从做工讲,有手工煎饼,石磨煎饼,还有机械煎饼。从用料讲,有小麦、面粉、红薯、玉米、小米、大豆、高粱等杂粮煎饼,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年龄任意挑选了。

素食中的副食首当是豆腐了,莒地人尤爱豆腐,不仅因为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铁、钙、磷、镁等营养物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因它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而享誉“植物肉”之美称,而且豆腐还具有养生功效,是健康长寿的绿色食品。

另外,豆腐也是祭奠先祖等民间礼仪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其“都福”谐音。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在莒地过年都有吃豆腐饺子的习俗,也是这个意思。

节日的会场人多,但井然有序,处处体现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家自觉地把便利的地方让给儿童和老人。在长达百米的餐桌两旁,坐着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则自觉地站在两边。大家品尝着豆腐和其它素菜,美味可口,其乐融融。这批吃饱喝足了,主动退出座位,再换上另一批人,这样一个座位能够数次轮换多人就餐,参与者尽享素食美味。

值得关注的是田甸园有一个红衣义务服务队,这个队的队员全部来源于田甸园的村妇,可别小瞧这些村妇,他们平时下田劳作,节假日或集体重大活动,即刻穿上红衣,个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登上舞台歌声嘹亮,舞步翩跹。走进田甸园大食堂,个个都是巧媳妇、豆腐西施,庄户菜样样通。这不,素食节数不清的就餐人员,把这群红衣队员忙乎得不亦乐乎,里里外外,穿行于会场、食堂和就餐的大街、院内,成为田甸园素食节的一道亮丽风景。你看,有的忙着烙煎饼,十几盘鏊子同时烙制,她们手中飞扬的竹劈子像音乐家手里的指挥棒,又像画家手中的彩笔,一张张薄如蝉翼、焦黄脆香的煎饼,可称得上是红衣村妇们创造的艺术品。走进食堂,厨房中支着几印大铁锅,热气飞腾,扑鼻的豆香溢满老年公寓食堂,红衣队员一锅锅做出豆脑,再打压成豆腐,从她们熟练麻利的动作,看得出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大家看完缤彩纷呈的节日演出,吃上一顿美味佳肴的素餐,漫步在田甸园幽静的花径石阶,或围绕荷塘尚未言败的荷叶和莲子,或登高望远观漫天白云和飞鸟走禽,或到农家采摘园,采摘挂满枝头的果子。更有善男信女到园内的莲花寺和普慧寺拜佛抽签。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十月的金秋,天高气爽,丹桂飘香,傍晚时分渐入黄昏。大家玩兴未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块美丽的宝地。

朋友,这样的节日你喜欢参加吗?期待明年田甸园再相聚!

作 者 简 介

李守忠,又名李首忠、守忠,字润生,号乡民俗子,1965年出生于莒县浮来山镇后官庄村,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为中南海特警。自幼喜爱文学,多次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中华高歌》、《中国建材报》、《羲之书画报》、《山东电视报》、《齐鲁晚报》、《日照日报》、《今日莒州》、《莒州文苑》等报刊发表文章。现为山东省莒县新城法律事务所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学会理事、《行参菩提》作家联盟签约作家、莒泽园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院长、何乃磊艺术馆馆长、中国《商品与质量》新闻中心特邀记者、《莒州文苑》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