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隆中的岳飞手书《出师表》被襄阳网友们认定是白磷伪作?
襄阳古隆中的岳飞手书《出师表》,与南阳隆中卧龙岗武侯祠的岳飞手书《出师表》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襄阳古隆中的岳飞手书《出师表》
襄阳古隆中的岳飞手书《出师表》被襄阳网友们认定是白磷伪作,这是以@襄阳贾芸@晖光日新@文字考古@胖帮主@方園之声@三顾茅庐在襄阳隆中@自由文史漫谈@趣说春秋@杜襄阳@历史简单说@西蜀三少@向往飞天舞@明眼观世界@杜襄阳……等等为代表的襄阳精英们的确切认定!
二、南阳隆中卧龙岗武侯祠的岳飞手书《出师表》
南阳隆中卧龙岗的岳飞手书《出师表》是元代画家黄公望见证,被明太祖朱元璋御批的'纯正不曲,字如其人',并被多个收藏者辗转见证。
岳飞手书《出师表》的题跋清晰记载岳飞“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花絮】:明太祖朱元璋亲笔提字于上:【纯正不曲,书如其人】,此墨迹遂为御物,建文、永乐两朝的名臣方孝孺、夏元吉都亲眼所见并题字,神宗万历时期传至山西恭王之孙朱奇源,并钤印【晋府世孙图书】。(野史载白麟为明宪宗朱见濡 成化年间至明孝宗朱佑樘年间人(约公元1465~1505),万历皇帝是有国窖1573那年才登基的,白麟都死了六十多年了,他岂能见到存放于宫廷内府的岳飞手书墨迹而模仿造假?)
岳飞手书二表墨迹真迹,明万历时期后一直保存于铜山杨氏手中,并有真迹碑刻和拓本传世,河北崔季芬将军曾亲眼目睹,岳飞手书二表真迹辗转流入袁保恒之手,袁保恒遍游江河且多年行伍见多识广,对岳飞墨本手卷推崇备至,早在1870年袁保恒就召集陕西富平石刻名匠樊登法,在其西安官邸镌刻成碑。
1875年正月补刻了左宗棠、袁保恒、方玉润、胡鸿宾题跋后将此碑刻运回河南老家陈州(今淮阳),一直被袁氏家族珍藏。解放后收入太昊陵库房,于1994年重修岳忠武祠(岳飞观)西墙时被镶嵌到墙壁,《续修陕西省通志》的对此亦有文字记载。(岳王真迹留给我们炎黄子孙最后的信息是散失海外,藏于漂亮国哈佛大学。)
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亲见者是不乏其人的,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元朝有俩至元年号,前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后一个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儿)。
元代画家黄公望游嵩山过南阳谒武侯祠,居住数月才走,其间黄公望与祠中道士慧真交往甚好见到了其表,遂爱不释手反复观看并题字:【鄂王既遭惨毒,遗墨流传者少,复推此二卷最】。
洪武三年(公元1370),明太祖亲笔撰写赞其书曰:【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惠宗建文三年(公元1401)十月,翰林侍讲学士方孝孺于卷尾书笔阵图并跋曰:【此二卷者武侯之文,武穆之书,洵可谓古今双绝,以公天下,使百世臣子,诵其文,学其书】。
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八月,户部尚书夏元吉题跋【武穆书法之妙,可以超越宋贤、媲美晋唐】,后此表墨本又归山西恭王之孙朱奇源收藏,并于卷上钤有“晋府世孙图书”诸印,后来由晋王府散出。
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岳王手书真迹再现于徐州铜山杨氏家中(明、清两朝数代为官),而岳飞手书二表的刻碑过程是有明确的碑文记载的,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壬申既望,武昌王家壁为二表在河南汤阴岳飞庙待刻碑石著跋文谓:两大贤(诸葛亮、岳飞)之精神,结聚此二卷中,千载如见其人也。卷首有明太祖分题“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八字。遒劲苍坚】。
清代袁保恒(袁世凯之父)在岳飞手书二表摹勒之后在光绪六年(1880年)乙亥正月又补书跋文,谈到了岳飞手书二表墨迹的收藏过程。
道光至咸丰年间,老袁曾经五过汤阴瞻拜岳飞遗像,最后一次过汤阴时亲眼得见岳飞手书出师表墨迹摹本,也怀疑是伪作,但是上边有诸多前辈的题跋就没敢乱说话。后来老袁得岳飞二表真迹与汤阴所见摹本手迹一般无二:【英风浩气,轶群绝伦,非忠武天人不能为】。
岳飞过南阳而手书的前因后果答案就在被邓广铭奉为圭臬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八月八日辛酉诏申饬边备。诏曰:“日者复遣使人报聘上国申问讳日祈还梓宫尚虑疆场之臣未谕朝廷之意,九月韩世忠张浚岳飞来朝)。
高宗的诏书用了“申饬”二字,此语有整顿,饬令指示之意,是整顿和训示各大将的军备状况,同时征求大将们对议和的态度和意见
三、总结
襄阳古隆中的岳飞手书《出师表》是从何地拓片而来?被襄阳的精英们认定是白磷伪作。这些老师们在头条发表多篇文章举证,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南阳隆中卧龙岗武侯祠里的岳飞手书《出师表》是被元代画家黄公望眼见,被明太祖朱元璋御批,被众多收藏家见证的岳飞手书真迹!
这就是襄阳古隆中与南阳隆中卧龙岗里岳飞手书《出师表》的区别吧……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