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不以绀緅饰(10-6)

孔子在衣服穿着方面非常讲究古制,一年四季、时时处处遵礼而行,对于衣服的颜色、杀缝、饰边等细节都一丝不茍,可以断定其对大的礼仪定会更加严格遵守。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服而朝。
【注释】
不以绀(gàn)緅(zōu)饰:绀,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颜色的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边作为饰物。
亵(xiè)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
袗(zhěn)絺(chī)绤(xì):袗,单衣。絺,细葛布。绤,粗葛布。
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麑(ní):小鹿,白色。
袂(mèi):袖子。
寝衣:睡衣。
狐貉(hé)之厚:厚毛的狐貉皮。
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
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
羔裘玄冠:黑色皮袍、礼帽。
不以吊:不用于丧事。
吉月:每月初一。
【译文】
君子不用青红色的布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紫红色的布做便服。夏天穿或粗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才能出门。黑衣配黑色的羔羊皮袍,白衣配白色的鹿皮袍,黄衣配黄色的狐皮袍。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时一定要有睡衣,长约上身一倍半。狐貉的厚毛皮用来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只要不是礼服,其他的衣服一定要剪裁杀缝。黑色的羔羊皮袍、帽子不用于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本章记述君子所穿衣服及饰物的情况。“君子”通常认为指孔子,也有人认为是指与孔子类似的人。《周礼》明确规定,不同的场合应穿不同的衣服,尽管当时礼乐崩坏,但孔子都严格遵照执行。
从色彩看,“君子不以绀緅饰”,饰就是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边缘装饰,绀、緅两种颜色都是用于祭服饰边,所以孔子不用这两种颜色镶边的衣服。“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指内衣,也可以通指家居便服。孔子不用紫红色,因为按照古礼都不是正色。孔子连内衣、家居的便服都不用紫红色,上朝的服装则更不会用。
从季节看,夏天穿的单衣是用葛所做的布料,但“必表而出之”,出门时在单衣里面再加一件衬衣。冬天则会穿皮衣,并特别注重不同款式衣服的颜色搭配。“亵裘长,短右袂”,家居便服做得比较长,可以更好地保暖;右手袖子比较短,便于做家务。关于“短右袂”,至今分歧较大,还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右”即“又”,就是指手,不仅指右手,同样包括左手,否则衣袖左右长短不一;另一种认为“短”是卷的意思,卷其右袖使其短。“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寝衣”也有多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小卧被,长度是一身又半,即身长的一点五倍,睡眠时可以折成一个被窝,手脚不会外露透风;另一种认为指睡衣,长度是上身的一点五倍,穿着刚好过膝。“狐貉之厚以居”,也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居”是“座位”,用厚的狐皮和貉皮来做坐垫非常暖和,放在座位上以待宾客;另一种认为“居”就是“坐”,用来自己坐。
从活动看,“去丧,无所不佩”,除了在服丧期间不能佩戴饰物以外,其余时间什么都可以戴。《礼记·玉藻篇》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一般情况下,君子玉不离身,常常用来提醒自己德行要像玉一样完美无瑕。“非帷裳,必杀之”,上朝或者祭祀时要穿“帷裳”,即用整幅布匹做成的衣服而且不杀缝;除了这些礼服以外,其它的衣服则要缝合边缝。“羔裘玄冠,不以吊”,吊丧时不着黑色皮袍和帽子,因为当时做丧事时要用素色即白色,而黑、红色属于吉色,孔子不忍心穿着吉服去吊丧。“吉月,必朝服而朝”,每月初一(有人认为是正月初一)定会穿着朝服朝拜君主。

礼的实质是“敬”,孔子衣服的颜色、款式以及穿着方式,都根据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季节等进行合理安排,无处不合礼、无时不合礼,表达了对普通人、大夫、国君等一切生者以及逝者的敬意,真正做到了“毋不敬”,是尊礼崇礼、守礼行礼的典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