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开展全民爆破,地雷直接设在鬼子营房门口

编辑搜图

▲电影《地雷战》剧照

全面爆破运动从太行山兴起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迅速挺进华北敌后,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但面对日寇的反复扫荡,八路军上下都认识到,无论主力部队还是地方民兵,都必须尽快掌握一种能够在防御作战中有效迟滞日寇机动和进攻的手段。很快,一场全民参与的爆破运动首先从太行山一带开始,并迅速推广至华北各地。

为了解决全民爆破所需要的大量地雷。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派出技术骨干和干部,到各县广泛组织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1941年3月,又在山西长治市所属的武乡县温庄村和黎城县东崖底开办第一届地雷训练班,时任八路军军工部部长的刘鼎等专家亲自到场授课,并编写了《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在各镇村层层推广。

编辑搜图

▲抗日军民打造石雷

推广石雷代替铁雷

鉴于铁壳地雷制造比较复杂,军工部选择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铁壳当然好,此外铁壶、酒瓶、醋坛、罐头盒子、木头、凿孔的石头等等,无一不可用”。在实践中,抗日军民在实践中逐渐发现,漫山遍野的石头非常适合拿来做地雷。首先石头遍地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石雷伪装性好,杀伤力也很可观。

群众发动起来后,根据地军民分工迅速明确。青壮年普遍参加青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民兵组织,白天劳动生产,晚上打铁炼制钢钎,挑选搬运合适的石块;老人负责推碾子制造炸药和引信爆发管等;年轻的妇女和儿童一般是一边放哨,一边给石雷掏洞,满山都是一片“叮叮当当”砸石头的声音。

编辑搜图

▲民兵埋设地雷

各种埋雷方式层出不穷

在地雷的使用方面,抗日军民不断在战争中摸索,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提升。最开始在根据地和游击区日伪军扫荡的路上设置踏雷、绊雷、连环雷等,或者直接埋设可用拉火绳人工控制爆炸的拉发雷。1943年5月太行根据地反扫荡作战中,日伪军一路触发了1900余枚地雷,当场死伤2000余人。

后来,抗日军民逐渐不满足于艰苦的防御地雷战,开始主动潜入敌占区,将地雷布设到鬼子的岗楼和营房门口,有时甚至能顾起到“定点清除”的目的。1941年3月6日,山东临沂一带活动的抗日武装发现,经常有鬼子到沂河东岸的汤头镇去泡温泉,遂将2颗地雷埋设在温泉附近,当场就炸躺下5个鬼子。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时有民兵爆破英雄编了顺口溜:“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用,大家赶快装。

编辑搜图

▲研制出真假雷对付日寇工兵

编辑搜图

▲日寇眼中的地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