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五为三 婆罗门杀子喻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三十四喻
改五为三
【经文】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甸。众人闻已,便大喜欢。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
释义
从前有一个村子,距离京城有五由旬(一由旬为二十公里)。村里有一口井,井水清而甘甜,被国王征用。村里老百姓天天要到京城去送水,村民疲惫不堪,纷纷想要迁往他乡。村长知道了,连忙召开村民大会说:“我已想好一个办法,明天就去请求国王,把距京城五由旬改为三由旬,这样大家不就近得多,不用这么疲劳了吗?”于是村长就上京见国王,国王一听,立刻批准了村长的请示,下令把距京城五由旬改为三由旬。村民们高兴极了,奔走相告。有人跟他们说:“你去京城还是之前的五由旬,路程根本没有改变。”但是村民们都相信国王的话,终究是不想迁走了。
寓意
世人修行正法,以求度脱生死轮转的苦,但因长期修学,感到疲倦,中途便生退心。幸亏如来法王有大方便法门,把一乘的佛法方便说成三乘,使只有小慧根的人们听了,以为容易修成,便会鼓起勇气来修善进德,以求了脱生死。等到他们证到自己解脱的小乘果位以后,佛再告诉他们原来只有一乘,而他们此时已深信佛法,所以便会安心修学。
行远疲乏,则定近小目标
分段达成,坚持亦至终点
《百喻经》小故事大道理
婆罗门杀子喻
原文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是以哭耳!”
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
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子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今 译
从前有一位婆罗门,认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对于一切星象占卜法术没有不精通的。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总想找一个机会显露一手,于是他跑到另一个国家,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起来。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婆罗门说:“再过七天,我这孩子就要死了。我可怜他这么小的年纪就死去,所以哭起来。”
旁边人说:“人的寿命是很难预料的事,算卦也会出错,也许再过七天,还能活着,你为什么要预先哭呢?”
婆罗门说:“太阳和月亮都可能不发光,天上星斗也许会掉下来,可是我的预言是绝不会错的。”
婆罗门为骗取别人的信任,到第七天头上,便把儿子杀死,以证实自己的话。
当时一些人过了七天,听说他的儿子果然死了,都感叹地说:“他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的一点没错!”大家心里十分信服他,都来向他表示敬意。
这就如同佛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为企图得到别人的供养,自称得道,用欺骗的方法坑害一些善男信女,装出一副慈悲的样子来蒙哄世人,从而使自己后来堕落到无穷的痛苦。这就像这婆罗门只图证明自己的话能应验,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来欺世盗名一样。
注
“婆罗门”,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中最高的一个种姓,主管祭祀,掌握文化,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
小知识
《百喻经》是为了让新学佛法的人理解佛法哲理而撰集的,因而是一部以滑稽幽默的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典籍。《百喻经》原题为《痴花鬘》,似指其中故事大多为针砭一些“痴人”及其所作“痴事”。“花鬘”意即花环,这是印度古代一种讲故事的体裁,是指将一些小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如一些美丽花朵串成一只花环。所以原书名,可译为“痴人痴事喻道故事集”。鲁迅先生曾多次捐助刻印此经,还作《痴华鬘题记》对其大加赞叹,谓其大林深泉,最有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