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泰山封禅
秦始皇实现统一后,以“临察四方”“存定四极”为目的,进行的五次大巡游,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其中一次登临泰山,举行了隆重的泰山封禅活动。
泰山封禅历史小考
封禅,即设坛祭天地,宣示“君权天授”。尤以泰山封禅最为隆重,因泰山被尊为“岱宗”。《史记.封禅书》推演舜、禹都进行过泰山封禅,之后有所怠慢。
周代实行郊祭:
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以三公礼,四渎(水)以诸侯礼。四渎就是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也。天子祭天的地方称为明堂、辟雍,诸侯祭祀的地方称为泮宫。
司马迁记录了管仲的推测: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管仲)所记者十有二焉。”
管仲认为,古时帝王到泰山、梁父山封禅的有十二个。无怀氏、虙义、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干、尧、舜、禹、汤、周成王。
封禅是需要有资格的,也有想泰山封禅因条件不够而不能达成心愿的。
春秋首霸齐桓公自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想要到泰山封禅,被管仲阻止了。
管仲说:古时候封禅,需要用鄗上地区的黍,北里地区的谷子,做祭天用的谷物;用江淮之间生长的三脊茅,编织荐神的席子。东海来贡比目鱼,西海来贡比翼鸟,还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种吉祥物出现。但如今没有祥瑞指引,凤凰、麒麟不见,嘉谷没有产生,而田野中的蓬蒿杂草茂盛,猫头鹰等恶鸟数次现于朝堂,这种情况下封禅不合适。
这就是说,泰山封禅不只是有武力,还要有祥瑞,有德者才有祥瑞。这里管仲委婉指出齐桓公德的欠缺。
经管仲一说,齐桓公自知资格不够,打消泰山封禅的念头。
秦始皇泰山封禅
霸气骄傲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大秦大帝国,天下祭天器物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为了宣示皇权神授,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亲自到泰山封禅。
《秦始皇本纪》与《封禅书》记载了秦始皇泰山封禅的过程。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即帝位三年的始皇第二次巡游。东巡郡县,到达驺峄山(现山东邹平县境内),祭祀山川,刻石,颂秦功业。
儒家以礼仪著称,所以秦始皇在齐鲁之地召集儒生博士七十人作封禅参谋,讨论泰山刻石颂秦德与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他们一行浩浩荡荡来到泰山下。儒生中有人议论说:古时候封禅,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是怕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还有的说,把地面打扫一下,作为祭祀场地,席子用草、禾秸编成,容易办到、易于遵行。
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不相同,而且与情理不合,难以实行,实际上是讨厌儒生们的繁文缛节,有些不快。由此不用儒生,打发他们返回。而命人修理、打扫行车道路,从阳坡(南坡)登上泰山的顶峰,立石碑歌颂秦始皇的帝德。
诸如:秦始皇初并天下,四海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当今天下,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皇帝躬圣,不懈於治,夙兴夜寐。男女礼顺,慎遵职事等。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也有美好未来的期许。
封禅完毕,从阴坡(北坡)下山,在梁父山禅祭地神。
秦始皇上泰山时,于山腰中遇到暴风雨,有棵大树为始皇遮风挡雨。所以,始皇封其树为“五大夫”。儒生们因多嘴被贬退,不能参与封禅的礼仪,听说始皇遇风雨,就幸灾乐祸地讥笑他。
秦始皇祭祀山川及八神
封禅既毕,秦始皇继续东行到海上游览,一路祭祀名山、江河以及八神,向仙人羡门等祈求福佑。
司马迁给我们后人普及了一下秦汉时期祭祀的八神知识:
八神名目自古就有,有人说是齐姜太公制造出来的。齐国之所以名为齐,就是因为有天齐神。八神为:
一是天主,祀于天齐渊水,在临淄城南郊的山脚下。
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因天性喜阴,祭祀须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称为畤[zhì];地性喜阳,祭祀须在低洼的圆丘上。
三是兵主,祭蚩尤。蚩尤祠在东平陆的监乡,齐国西境。
四是阴主,祭于三山。一说是徐巿所说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本人认为,是今莱州三山岛。因为祭祀的场所不可能是传说中的“仙山”。
五是阳主,祭于之罘(今芝罘)山。
六是月主,祭于莱山(烟台境内)。
七是日主,祀于成山(今威海境内)。成山头突出海中,是迎接日出的地方。
八是四时主,祀于琅邪山。琅邪(琊)在今青岛胶南,认为是太岁开始运行的地方。
祭祀八神都用牺牲一头,而巫祝的数目有多有少,珪币的名目、数目也各不相同。
八神祭祀的场所都是原齐地,八神果然是齐地的土特产,是不是姜太公制造就不得而知了。
司马迁记载,秦二世元年,东巡碣石,登临泰山,到达会稽,都进行礼数周到的祭拜,在始皇所立石书旁刻字,彰显始皇之功德。当年秋,诸侯开始造反。第三年,二世被赵高弑死。
对于秦始皇泰山封禅之举,司马迁是持否定态度的: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这段文字承接二世被弑杀,说了几个问题:
一、秦始皇封禅后十二年秦就亡了,说明虽然封禅了,但上帝并没有庇佑大秦。
二、儒生们痛恨秦焚《诗》《书》,杀戮讲授文学的人(虽然坑杀的是术士,但民间在儒士、术士都被认为是文学之士)。
三、百姓怨恨秦法惨酷、刻薄,因此天下人背叛了他。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四、百姓谣传,秦始皇的德行得不到上帝的保佑。
五、反问加强语气:无其德而用事者!
这段文字是典型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寓舆论于叙事,借他人之口阐述自己的观点。
司马迁写管仲阻止齐桓公泰山封禅并不是闲笔,而是具有讽喻作用,在这里讽刺了秦始皇没有道德,但却做了有德的事情,终究是劳而无功。
而讽刺秦始皇也是在讽刺“今上”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封禅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