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腰痛的思考
摘自 经方争鸣
Date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
在经典科门诊腰痛病人很多,有腰部肌肉的劳损,有腰椎骨质退变或者病变,也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椎管狭窄,也有一些自觉”肾虚“的腰痛。
01
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位阿姨57岁,因”腰痛5月“于2021-04-26到经典科门诊就诊,病人的腰痛在外院专科评估考虑腰椎间盘突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病人畏寒特别明显,已经是春夏之交,仍然要穿羽绒服、棉袄,而且多汗、烘热、心悸,间断鼻涕,除了腰痛外,颈部也有酸痛,脑鸣,入睡困难。
体态体貌特点,形体偏胖,还算结实,面色稍白,全身冷汗,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病人进入诊室后一直诉苦说,年轻时过劳,贪凉。
疾病特点: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完善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肿瘤指标等检查未见异常。
初诊给予了针刺治疗,患者疼痛有改善。同时予以中药处方: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葛根60g,麻黄10g,桂枝15g,赤芍15g,甘草10g,干姜5g,黑顺片10g,细辛9g,考虑患者烘热、心悸,加用黄连10g。7剂,使用一周。
一周复诊疼痛症状、多汗、睡眠改善,仍然畏寒明显,继续使用原方近一月。
02
坚持经方联合针刺治疗为主
此后随访,均是以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加减,为什么要选择这两张合方呢?
从体质角度来看,病人从事体力劳动,体格壮实,可以使用麻黄剂;而且病人畏寒、出汗明显,脉沉细,有使用附子指征。
再结合葛根汤经典方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病人多汗,用麻黄配伍了附子、黄连防止发汗太过。
同时再看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特点:”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病人的畏寒、烘热、脉沉细也是符合经典方证,并且从疼痛角度来看,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止痛的专方。
当患者服用中药近2月后,也就是7月份左右,患者总体症状明显改善,但是畏寒未除,颈腰部疼痛,在原方基础上夹用茯苓、白术各30,加鹿角10g。间断服药。同时每次门诊给予针刺大椎、风池、百会等穴位。
03
用这张方剂后患者开始身热
到了8-16,患者症状已经得到改善,但是仍有畏寒,多汗,口干,凌晨三点易醒,身疼痛。服用3个月症状改善,但是并没有完全去除,而且出现喜冷食,很可能存在用药后的热化。方证在变化,重新思考,身疼痛,而且凌晨三点易醒,舌质偏暗,考虑存在瘀血证候,予以血府逐瘀汤。
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枳壳30g,当归15g,赤芍30g,生地黄15g,川芎15g,牛膝20g,桔梗10g,甘草5g。5剂,每日一剂。
2周后患者复诊,自诉服药后体内发热感,而且向外发散。继续原方使用。
经过近半年的间断治疗后,病人畏寒、疼痛症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这次门诊就诊时只穿着单衣了。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其经典方证:“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岳美中认为此方“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证,多可数剂而愈。”唐宗海认为血府逐瘀汤中:’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这里的痨可以理解为久病不解,消耗性疾病,疼痛性疾病。
04
腰痛治疗的思考
腰痛病人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尤其要排除内科疾病导致的腰痛。对于腰椎退变、腰肌劳损等病变,从六经辨证切入,离不开太阳合少阴,因为腰痛病位还是在表,再结合病人体质状态调整用方。比如使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肾气丸等等。如果夹湿明显,可合用甘姜苓术汤;也可能夹有瘀血,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或者桂枝茯苓丸。后世方剂中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等都可以参考使用。
除此之外,结合体质来治疗腰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因为强调体质是整体观念的表现,病人的腰痛是体质的一个表现而已,除了麻黄类方、附子类方外,有时候柴胡剂、半夏剂也有不错的疗效。
总结
很多沉疴痼疾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服药时间较长,这时候他们的症状或体质状态在变化,也就是方证在变化,需要及时评估和关注,并调整治疗方案。
门诊时间
普通门诊:周一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下午(门诊二楼11诊室)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门诊四楼11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