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籍收藏
最近因为一些个人因素,散逸部分藏书,整理了一下书籍。读书会会员和一些书友经常有好奇我的藏书量及我书房的样子。除了谈谈读书的体会,刚好也顺带一下我藏书的几个原则,作为解答书友们的疑惑。
其一,友人赠送书籍,一律保留。
我收藏的书中有少部分是朋友赠送的,这些书是好友们的真诚友谊见证。他们有的是互换置书,有的是生日礼物,但凡友人所赠,只为留香存忆,感恩惠手添香,绝不易手。毕竟,一本馈赠的书都是一个故事,一点回忆。目前印象深刻的三本书是大学时正文兄买给我的〈波多里诺〉,作者为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更多人知道他的另一个译名'艾科’。这本书2007年中文版出版时他本人来过中国。知道他的人不多,毕竟意大利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在国内的受众度不高。翁贝托出名的是他的小说,他自己是学者,符号学家,所以作品中有些神秘学的成分,他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毕竟有名的另外两部作品是《玫瑰的名字》和《试刊号》,作为神秘学和符号学专家行名于世的作品则是《符号学与语言哲学》。当时记得应该是09年的四月底,我在大学的书店看到2本书,除了这本馈赠我的书外,另一本是圣埃克絮佩里的《沙漠中的一口井》。虽然当时更希望买下后者。但都被书价吓退了。能收到正文兄这样的礼物,很开心。严格来说,这是我第一次生日收到书作为礼物。时间很快,这本书成为我书架上的神明已经十年,而艾柯也于2016年以84岁高龄逝世。(对于艾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近期在各大书店都能看到的他和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卡里埃尔合著的《别想摆脱书》作为入门。)
收藏的艾柯作品
我另外俩本印象深刻的赠书来自华峰的同事,一本是文博赠送的《用一本书抵抗全世界》,独立日系列里最喜欢的一本,90后爱书者魏小河的作品。另一本是《浮生六记》,晓雅因我赠书回赠我的小书,当时正畅销。书中的闺房记乐让沈复的妻子,这个“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林语堂批)因为沈复的妙笔而在读者心中生了花,真可谓“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千年后,当我看到《我俩的故事》,不由得感叹平如海棠正是千年前沈复芸娘的翻刻版。于是乎除了国内中文版的平铺线装本外,另外让表侄女在英国为我买了又名《平如海棠》的法语和英语版各2本收藏。
《平如海棠》中文平摊本,由朱赢椿设计
其二,部分漫画珍藏,特别是90年代引进的与我们这一代人一起成长的漫画。
前文已经提及大部分。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经典漫画外,我还收藏了《丁丁历险记》全套,这是我父辈的动画和漫画典藏,国内最早进口的一批动画(当时也是电影频道引入)。丁丁是之于比利时如同哆啦A梦之于日本一般的存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丁丁作为国家形象和宇航员、巧克力一起亮相比利时展览馆,自那以后我开始寻找和收藏丁丁动画和漫画。漫画珍藏我在购入时,都会买2套以上。如果遇到限量版和珍藏版就更有意义。这次散出的书里也有漫画。比如《银魂》,因为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就打算为他另择良人。
闻中老师惠赐签名本新书《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
其三,签名本。
作家签名本我都会留存特别是惠赐个人的。签名本本身意义非凡,有的甚至还有保值、升值功能(如我收藏的藏书家韦力先生的著作有很多是他的签名本且发行量很少;还有在其西溪工作室所得朱德庸先生的签名本,因为有了签名本,我也准备把非签名本的全套《涩女郎》等漫画转手)。签名本中专门写给自己的那部分是一定要留下来的。前阵子闻中老师来苍南分享新书,我得到他俩本签名本,都是给予我个人的,自己留藏纪念。
闻中老师的2本签售书,因为与我相关,颇具渊源。
印象中最早的签名本是学生时代获得的,那是2002-2004年的某一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负责人写了一本书,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宣传。很多人当时买了,作者王彦龙和王锡杰当时是残团的负责人之一。年少的我们其实很少有愿意买这本书看的,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正痴迷于武侠小说、琼瑶小说、刚开始兴起的玄幻小说(对,就是小书店里租的那种),还有一部分文艺少年读中外名著。对于名不经传的作者和没什么人看的书我们都不是很关心,加上那时候一本书的价格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零食、比如租书店,影碟店租书,更多的是牺牲了刚开始兴起的泡吧游戏的几个小时!)。印象中,家里的这本签名本《生命制高点—走进残疾人艺术团》是老弟在学校入的坑,很可能是当时学校的“政治气氛下的任务”。他没看,废了银子。我倒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其实,这种书有点超前,放在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更希望读到这种“背后的故事”类型的书。而且,残疾人艺术团在若干年后的春晚上大放异彩(应该是2005年的春晚),虽然之前早已有所名气,始终离不开歌舞剧团的身份,给人一种颠沛留意感。春晚后却真真切切的都成为了艺术家,比起这本书来的实际的多,谁还记得书里最常被提及的智障指挥家舟舟了。(再后来,这位身患唐氏综合症的可怜人被曝根本不懂音乐,是被他父亲消费了的可怜孩子。只是那个年代网络才开始,90年代的报道仍需要这样的正面典型)。
在熬江图书馆的漂流书专柜看到此书,因为当年和我们一样入坑的人所赠。
其四,精装本和线装本书籍。
由于平装本的书大多装帧都不耐久,即使收藏也更容易毁坏。原则上同类同名书籍我先舍弃或置换为精装本,因此我是“装帧控”(精装控)。另外,线装本中针线缝的一般为古籍,现在流行的线装本则是180度平摊本。前者显得古朴,后者是更贴合现代读者的需求。前者我收藏的不一定是古本,也有很多是后代仿古的,这在泰顺地区仍有传统印刷及出版人在做(其主营业务是各地的族谱)。后者典型我藏有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106岁时写下的回忆文字集《晚年所思》,该书纸张一般,但是平铺摊开阅读方便,同时印册较少。内容很了不得,即使是作为回忆录里面提及的人事物都是史料了,更何况百岁老人的金玉良言。此书升值空间也大。
“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的“汉语拼音之父”作品2册
其五,双语和全外语著作。
收藏双语书是为了刺激外语阅读,特别是很容易丢掉的英语。名著此前收藏多为名著名译,后来转为中英双语名著收藏,而且要软精装或精装本。全英文的也收,特别是外研社和兴图世界出的都是精品。另外博雅双语名家名作以及大中华文库系列双语类书籍也是这类书里最值得收藏的,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此类书籍价格最高的仍是《大中华文库》。
我收藏的其中2本大中华文库系列双语书
其六,精品Mook书和杂志。
这类书中最喜欢的收藏是《知中》、《知日》、《碧山》、《网络与书》、《读库》系列。当然,中信出版社的《视觉》系列、《物外系列》(英国授权)、《食帖》系列、《谷物》系列、《地道风物》系列、(我藏有该系列的《舌尖上的新年》一书,是新世相“丢书大作战”活动所得之书);专攻图画书研究的《画里画外》、近期串出来很受年轻人喜欢的《每日书》、《单读》、历史方面写的很好的《东方历史评论》(可惜停更了)、小众的如多喜北欧的《the NORTH 》、科幻题材的《Galaxy edge》、《我们不存在》(作家出版社出品的科幻Mook)等等。传统杂志方面,我自己只是收藏了《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这类我们一代人的杂志印纪书(小学看《故事大王》、中学和毕业后看上述杂志、工作后看专业和单位杂志、以及mook书)。因为爱好,我还收藏有博古斋关于收藏专门出的杂志。如果非要说经济价值,就是几本年代久远的《万象》了。
我收藏的部分《网络与书》系列Mook书
其七,有纪念意义的书籍。
主要是自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立书店转悠支持购买的原价书籍。往往都盖有该书店的印戳。国外书店虽然也受到网络冲击,但实体书店还是高朋满座,可能是阅读氛围更为浓厚。不过,很多国家的书店数量还是很少的。这点比不了国内。我因为一直有开书店的梦想,也知道现在开书店如果没有大资本和官方背景很难生存,每次到一家独立书店都会照顾生意,也算是为书店尽了绵薄之力。
王小波书店的开宗明义让人一开始受不了,但也能让人理解。
其八,关于书的书。
包括《书之书》、钟芳龄的访书三部曲、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王强的《书之爱》(王强是真正的书痴一枚,另一本书《读书毁了我》也很有名,但我更喜欢他的这本仿效地方同名书写的这本小书,现在应该买不到了,第一次是在大学的时候图书馆看到的,书痴必读书目!)。90后爱书人魏小河的《冒犯经典》(这本书卖的不好,内容一般,但设计很让人喜欢)。另外还有老编辑、老作者的书人书话类书籍,比如出版界传奇范用先生的《书痴范用》。
其九,关于民俗和地方文化的书籍。
这当中最多的是有关“北上广厦温西郑杭甬这九座城市的书籍。当然古镇的书籍也在列(四川的古镇画册我收藏了不少)。其中,杭州全书是最想收集齐全的一套。在龙港书城的旅游书柜常年摆放,经济拮据的时候只能一本一本的买。2019年9月21日,有幸在杭州图书馆凑巧参加当地读书会举办的活动中收到其中一本书,并由其作者签名赠送。而我们温州地方作者特别是故平阳籍作者的书籍也是我一律保留的,这包括我们地方文史爱好者的书。我收有温州方言学者沈克成先生的作品还有其子沈迦先生的几本书。另外专写温州成功人士背后故事的哲贵先生的作品。还曾从龙港文化客厅厅长陈文苞先生处讨得其2本著作。最近还关注温籍九叶诗人唐湜先生的作品。
沈迦翻译的苏慧廉女儿苏福芸的四本著作
其十,大部头书籍中适合自己或值得珍藏的版本以及主题策划比较优秀的书籍。
比如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四大名著,我收藏有好几版本的双语系列、折扣较低的插盒版、不同古籍点评版等;甲骨文出的全套作品,同时还是纪念版,价格不菲。(甲骨文的书在人文社科方面特别是历史方面可谓权威,但价格也让人只能瞻仰);喜欢的作家全集,比如何怀宏和董乐山全集(董先生是中年翻译者中我最看好的)、古龙作品全集(金庸的作品我没那么喜欢,但收藏有他射雕英雄传的英文版)、倪匡的卫斯理系列、民国武侠小说全集(民国时武侠小说鼎盛时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我喜欢创造了血滴子的陆士谔,我收藏了一本他预言世博会的科幻小说)。
陆士谔曾为上海十大名医,爱好写小说。其《新中国》曾预言世博会,大清国征服全世界。
以上是我收藏书籍的十个大致方向,只要是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自然科学(数理化)方面很少(有部分中西医及临床医学书、养生书,但没有那么重视,主要是看的少)。
其实,作为一个爱书人。抛却收藏价值而论,只要是觅得自己喜欢的书,任它千辛万苦也是欢喜非常。这就好像收藏AJ的人一样,只不过大体上有年代印记。好比投资界热炒:60后之前炒金石,70炒房80炒股90炒鞋95后炒盲盒…最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我依然记得自己当年错过了黄磊的剧本原作《似水年华》后苦苦寻找12年才获得的心路历程。当我站在牡蛎书店看到90后老板和我一样重金淘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之感,这,或许就是收藏的自我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