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我的轶事(看:京剧)
小时候、随家父去了不少的戏园子,看了不少名家的剧目。
那时、比较有名气的演员都在“大舞台”演出。像:唐芸生(坐镇东北地区)、白玉昆、李铁英(坐镇华北地区)等。
那时剧场内秩序非常地混乱:现场烧水炉卖茶水;热手巾把仍得满天飞,他们的技术真不赖,能从一楼仍到二楼前排座位,准确无误;一会儿卖紫心萝卜的、卖糖堆的;卖崩豆的此起彼伏,还不够他们“演出”的。
为了解决喝茶放壶碗、前排的座位后面,架一长条木板,来放这些东西。
二楼第一排前面是有空隙的木栏杆,上面是长长的有挡头窄窄的木板,放壶碗。我看着悬,茶壶弄不好就掉下去,侯宝林大师相声里说:谁家的孩子撒尿了!还真的是那样。
后来“大舞台”改成了大舞台小学、这学校出了一个那时演艺界著名人士:电影演员李秀明。她的家离这不远,我还去了荣业大街的柴厂胡同,它是个曲里拐弯套着的九道弯胡同,这里出了两位知名人士,另一位是:新凤霞。
记得、在共和戏院经常看赵松樵、刘汉臣的京戏。共和戏园子周围热闹非凡,每当入场前、散场时,卖鲜货的、卖糖堆的、卖面茶的、一摊挨一摊,业务十分火爆。后来戏园子拆了盖成了南市食品街。
我还在长城戏院看过:李万春、上海小麟童的演出。小麟童剧团全部是小演员,他们演的是正规正矩,很有看头。
在群英戏院就是看了小盛春演的猴戏、他常在这里演出。有一次、我小便去了群英戏院的厕所,看见小盛春在台上,傍边拴着一只小猴,小盛春模仿着它做各种动作。
在民主戏院白场、我看过奚啸伯演的《白帝城.哭灵》,他的哭腔很有名,但那时只是半场座。
50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搞了一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在中国戏院我看过福建的《春草闹堂》、河南豫剧常香玉的《花木兰》、东北张世麟演的哑剧《雁荡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