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S中医,这些年我们摔过的坑儿 王永民S中医生命环
原创 2017-08-23 S中医生命环 Szhongyi生命环
求学路上,谁还没栽过几个坑儿、摔过几个包,为了避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着,今儿就来捋一捋初学S中医容易掉进去的坑以及怎么出坑~~~
坑级:★自己很难察觉的小坑儿
有任何中医学习或从业背景的初学者在高骨定关、确定脉位、开始诊脉时,容易把搭在脉上的指头一起按下去,导致脉道受到挤压,脉道因不正确的外力作用而发生人为的“异象”,脉诊结果不准。
正确的出坑姿势:诊脉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分别按压对应的寸关尺三部脉位,然后逐次对三部脉象的浮中沉进行信息提取、并分析、判断,最后综合得出脉诊的辩证结果。
有些初学者会找不到患者“高骨”,无法定关,或者好不容易定了关但却找不到脉,并且误以为这是因为自己过度紧张导致的。
正确的出坑姿势:“高骨”即为挠骨茎突,位置如上图蓝点处所示。挠骨有过器质性损伤(如骨折)或挠骨周围软组织有损伤时,很难通过触摸判断挠骨茎突的位置,可以找到形成手与臂交界处的腕横纹内侧挠动脉经过的位置,即为寸,如下图紫点处所示,再向内依次为关、尺。
坑级:★★★有困惑但经指点能跳出来的坑儿
很多初学者虽然知道要辩脉象的虚实,但却未掌握分辨的正确方法,以至于把整体虚实和局部虚实混为一谈……
正确的出坑姿势:局部虚实是指局部脉位的势差。但整体虚实的定义,是指各个脉位力度的整体统计平均值,如上图所示,如果以“+”表示实,以“-”表示虚,以数字表示经过计算的该脉位力度的大小,虽然有的局部脉位力度偏实,但整体力度的统计平均值为负数,所以整体脉势偏虚。
初学者往往急于确定用药、希望立即见效,因而不能沉下心来细研脉诊,或不按程序,或匆匆了了,或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接下来便似是而非的处方用药施针,其疗效可想而知。(若有疗效也属偶然碰着,即沾边有效之类)。正如《伤寒论序》所言:“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正确的出坑姿势:S中医疗效奇特的前提,是脉诊正确指导下的针药恰当运用。因此掌握好脉诊是重中之重。初学者需严格遵循从整体(虚实、四正)到局部(五邪)的程序练习脉诊,可以根据脉诊程序设计的表格―记录脉诊结果(如上表,仅为部分示范),初期每部脉象的体验时间最好不低于一分钟,集中心力仔细体会。也可通过人为设置不同的情景干预,来对比观察脉象的前后变化,如饮水前后、运动前后……假以时日,待在基础脉象辩识上确能清晰无误后,再研究用药也不迟。
因为韦老在应用S中医进行诊疗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用药简便但效果奇佳的案例,很多初学者在基础尚不扎实时就迷于研究成功案例,希望能总结规律有所套用,往往不得其门又不愿放弃。
正确的出坑姿势:要认清随着时代、环境、因缘的变迁,成功案例发生时的很多必要条件已经不具备了,例如韦老出诊时经常大剂量的使用地黄,但那个时代人们的整体身体素质和当时的地黄的质量以及熬制的讲究程度都可能与现如今相应的情况大有不同,与其生搬硬套不得其解,不如赶紧回头踏踏实实在S中医的理论和脉诊实践中多用功。
坑级:★★★★★沉迷其中不思改过的坑儿
很多有中医学习或从医背景的初学者在学习了凭脉用药后,虽然能够掌握并加以运用,但未在实践中系统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认识,仍旧会时不时的拐回到传统思维的路上,脉诊时病症会先入为主的影响对脉诊结果的判断,如遇到流黄涕、咳黄痰的患者,便怎么也不相信自己诊到的是虚寒脉,仍旧按照某某脏器有热的思路得出诊断结果并加以治疗,久而久之,便走不出走症象的迷宫了。
正确的出坑姿势:以空杯心态,跳出过往的框架,时刻提醒自己”唯脉无症“,走出疾病的”现象“迷宫,真正的溯其根源,以“简便易廉安”之法,最大限度让“生命环”回归和合运转。
一旦掌握凭脉用药,疗效即会显著。但此时如果忽略整体观,便容易固化于机械操作,每次诊疗便如玩“连连看”一般,见瘀化瘀,见寒驱寒,完全沉浸在一对一的对应中,反正沾边即有效,更何况用对了小药粉呢。于是,长此以往便会拘于常法,很难随机应变、法无定法。及至逢遇复杂一些、疑难一些的病痛,便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无有主次,更遑论运用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进行全程调理了。
正确的出坑姿势:初学者应牢记凭脉用药只是入门第一阶段,后面还有精准用药的几个台阶要上!自己还要努力不断实践深化,熟练掌握整体、系统、随机、振荡的思维体系和技术操作体系才是重点,得此“道”后用药便自然能够分清主次,安排君臣佐使、调兵遣将有如神助。
坑级:∞荡气回肠血泪史诗范儿极品大坑
本级别的“坑”已非初学者轻易能够企及,但凡入坑,非得经历若干头破血流伤筋动骨的磨砺不可,如果有幸遇到金庸小说里隐居世外的“风清扬”级别的高手,习得“独孤九剑”,则尚有可能出坑,不然,可就只能仰天长叹日日面坑壁了。
接下来的剖析在精不在多,重指引而非实操,能不能出坑,则需各凭“机缘”和“修行”了……
极品大坑一:轻视基础概念与整体思维的研究训练,而急迫于快速掌握技术。入此坑者就如同连飞机都不会开的人买了一架宇宙飞船,不看说明书,直接动手操作,开起来自然是故(事)事(故)百出。每个体系都自有其创始者/传承者/倡议者长期煞费苦心甚至出生入死后破译出的“关”、“楗”,能让学习者执之而事半功倍。但初学者多只关注治疗效果、急于求成,难于静心钻研理论却偏求技术,追求操作而不重视基本功训练,丢了西瓜拣芝麻。
极品大坑二:在S中医诊疗技术方面,轻视单因脉与单味药/针――体验的基本功训练,而热衷于“脉―针―药”组合套路的走马观花式的经验重复。看似招式炫目多变,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实是主次颠倒,就好像初习独孤九剑,一招尚未悟透就想九式齐练,结果招招不得要领,就此永无参透“以无招胜有招”的机会。
极品大坑三:满足于“沾边有效”的境地而不肯深入、驻足不前,不去求个“究竟”,就好像求法路上入化城后便止步不前,终未至宝所、得正法。
极品大坑四:不重视失败病历的总结,喜欢在几个成功案例上反复欣赏。要知道,成功都只“已经会了”,“有待会”才是能有提升之处。可曾体会过主动了解患者还有哪里没有调理到位,甚至不断检查病历找出治疗突然中断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原因是自身问题,其收获必然远远超过成功案例的回味。
极品大坑五:孤芳自赏,排斥同行。因为S中医“简便验廉安”的治疗优势特别突出,用久了优越感倍强,容易对同行其他诊疗方法产生抵触排斥。这些都是万万要不得的,切记任何医疗体系都有其局限性,不可傲慢;对同行要虚心学习与团结。
极品大坑六:不清楚自身诊疗体系的真正优势与疗效边界(效界)。S中医体系的真正优势在哪里?必要经过多层次的学习方能掌握。虽有优势,但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S中医并非万用灵丹,在诊治某些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时,我们只能起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无法根本治愈,如治疗已经做过癌症手术或者放化疗的患者,他们身体的元气已经严重损伤,S中医只能助其控制病情恶化、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其他则是爱莫能助。
如果你也是S中医的学习者,在初学阶段,是否也曾栽入过不同等级的”坑“中,现在是否从”坑“中跳脱出来了呢?欢迎给我们留言,也欢迎提出你在初学S中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将统一汇总,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解答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