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士为何对曾国藩至死不渝?

曾国藩以书生领兵,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建立了不世之功。湘军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功业,敢战不怕死的精神固然很重要,但作为统帅的曾国藩才是关键的灵魂人物,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湘军才最终被载入史册的。

如果了解湘军史的读者一定知道,“父子兄弟”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无数的湘军将士之所以能围绕在曾国藩的周围而至死不渝,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曾国藩很注重与下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他和下属之间,有着十分牢固的情感纽带。
塔齐布是旗人,他是湘军中的一员悍将。在一次作战中,塔齐布因寡不敌众,单骑败走乡间,马陷泥潭之中,迷失了道路,后来被一位乡农带回家中。第二天,塔齐布的部下因为塔齐布一夜未归,都哭成一团,曾国藩也悲痛不已。
可到了三更的时候,乡民将塔齐布送了回来,曾国藩听说后,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脚就跑了出去,抱住塔齐布大哭起来。塔齐布说:“我饿极了,快拿饭给我吃吧。”曾国藩这才破涕为笑。

咸丰五年(1855)8月,塔齐布因久攻九江不下,呕血而死。曾国藩得到塔齐布的死讯后,伤心欲裂,几天寝室俱废。他赶到塔齐布灵前哭泣不已。在得知塔齐布在北京还有老母,生活状况清贫的时候,他便让湘军后勤人员设法为塔齐布筹了一笔银两,委托人转交给塔齐布的老母,并对塔齐布的两个弟弟的生活也做了安排。
李续宾是湘军中一个元老级的人物,他原是罗泽南的弟子。罗泽南死后,旧部由李续宾统属。李续宾在军中7年,与太平军大小六百余战,克城四十余座,以战功一直升到浙江布政使加巡抚衔。
曾国藩对李续宾十分推崇,李对曾国藩同样也是忠心耿耿,以师事之。当曾国藩为父丁忧时,咸丰帝剥夺了他的兵权,但李续宾仍然视曾国藩为湘军最高统帅,时时向在老家湘乡的曾国藩报告军情,请示进止。

咸丰八年(1858),李续宾被他太平军围于三河,曾国藩得到消息后,即伤心断定,以李续宾之刚烈,肯定会死于军中。但即使这样,当李续宾战死的消息传到曾国藩大营后,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当着众人的面放声大哭起来。
其后,曾国藩专门向朝廷上奏请功,咸丰帝由此赠李续宾为总督,入祀昭忠祠,在其作战省份为其建专祠,谥为“忠武”,并赐其父一品封典,其子李光久、李光令均赐举人,并予骑都尉世职。
李续宜,是李续宾的胞弟,但他同时也是湘军的一位干将。李续宾死后,由李续宜领其旧部转战江西、湖北、安徽一带。安庆之役中,负责外围打援之任,大败陈玉成。胡林翼病重期间,李续宜还署理湖北巡抚,不久被任命为安徽巡抚,李续宜是湘军集团中较早担任巡抚的一个。
同治元年八月,李续宜在曾国藩营中治病,曾国藩每天都要到李续宜那儿去探视,晚上都要看一看李续宜的睡眠情况。同治二年,李续宜因病去世,年仅41岁,曾国藩十分悲痛,从自己的积蓄中凑了一万两白银送给李续宜的家人,表达对心腹爱将的一片哀悼之情。
白居易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也就是说,最能感动人的就是情,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如果仅仅利用权力和名利来驾驭下属,那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善于运用情感的力量。

曾国藩对此就较为得意,他曾说:“湘军之中,颇有家人父子之情,这是我昔日治军的一点点长处。”正是这种“家人父子”的脉脉温情,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和减少了湘军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下属易于甚至是乐于尊重、服从上级将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