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366 | 记者节有话说·陈坚青:曾经搁笔如何变成重新执笔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感恩生命中有你

·陈坚青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第二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此时,老记们也许在奔赴采访的路上,也许正在面对镜头向全市人民报道新闻,及时地记录现实,承担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而我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有幸与汕尾日报社结缘,结识了这群正义敬业的记者,得以了解他们。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场遇见,有的随风飘逝,有的永留心中。与“无冕之王”相识,是人生中美好的印记,是他们引领着我抵达一个崭新的领域。

自从学龄开始,我就喜欢看课外书,如《少年文艺》,《故事会》等。 文字给了带来我广阔的视野和联想,每当看到自己喜欢的文句,我会小心的抄写下来,好像在做一件神圣的事。记得初中那年,同桌的一本席慕容的《七里香》让我如获至宝,从此我便爱上文学,特别仰慕古今中外的文豪。

文字的世界异彩纷呈,在大学期间,我订阅了《校园文学》,《读者文摘》等刊物,我写下生活的点滴感悟。有一年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红海湾,眺望大海夕照下的迷人景象,我尝试写了《情系大海》一文,并投稿到《汕尾日报》,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后来,偶然结识了汕尾日报社的一位女记者,她获悉我喜欢文学,非常热心的指导我,她说我的文笔不错,但结构有些松散。另一方面就是个人抒情多了,文章要面对大众,唤起阅读过程的共鸣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的散文《古榕树》,《门前的公园》终于发表了,那年正好是我而立之年,当我拿到样刊时,十分激动,那种获得认可的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

后来,由于家庭琐事多,有一段时间搁笔,但阅读还是每天的习惯。自从2016年起,我陆续参加汕尾报社组织的汕尾文化之旅活动,如参与中山作协的作品研讨会以及到省作协进行学习交流,收益不少。

在这一路的学习和采风中,我与编缉和文友们建立了真挚的友情。有一天,我顺路去报社领稿费,没想到编辑们就在那样简朴的办公室工作,副刊编辑热情的和我握手。谈到文学,他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应该是个痴迷文学的人。

现在的汕尾日报内容丰富多彩,从时政到文化教育等。周末出版的副刊“品清湖”和“文化之旅”专为文学爱好者而设,集合了诗歌、小说,散文多种体裁。

“文化之旅”是近年来汕尾日报社的品牌活动,通过作者对各地的着笔,体现民俗民风,让写作者热情高涨,屡出佳作。临走之时,他们赠送我一本精美的《文化之旅合集》,我虔诚的双手捧着,觉得丝丝暖意萦绕着我,山水之美,人文之美都在其中。也许正是因为报社编缉及记者们的不辞劳苦的耕坛,提携文学青年,才使《汕尾日报》越办越好。报社以博大的胸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学青年,聚集了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已经加入广东省作协和中国作协,在全国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

作为一个文学业余爱好者,我还象蜗牛一样在慢慢爬行,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但此生与文学结缘,与汕尾日报社结缘,就仿如在沉闷的房屋打开一扇窗,向着山和海,看到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

在报社编辑的带领下,我们和摄影记者、新闻记者等一同到新农村、旅游胜地及红色文化基地采风,写出不同风格体裁的文章。我与他们亦师亦友,因为相似的志趣颇为投缘,相谈甚欢,其乐融融。

夜色中掌灯阅读,就如感受风叶声中拂起的安宁与殷实。而化为铅字的文章是镌刻在流年中的印记。感恩文学,感恩有你――汕尾日报社。值此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真挚为你们道声“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362 | 郑志聪:记者节感悟

文学看台1361 | 黄铭标:我的座右铭

文学看台1360 | 彭伟栋:记住初心与使命

文学看台1359 | 钟佳韦:新闻之路我在前行

文学看台1358 | 林敏:快乐·责任

文学看台1357 | 卓科荣:记者的酸甜苦辣咸

文学看台1356 | 黄俊杰:节边语丝

文学看台1355 | 戴国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文学看台1354 | 忧乐:幸福源于强大的祖国
文学看台1353 | 林培琼:牛嵴岭夜行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