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寒露至:寒气大涨人要补,徐浦中医养生攻略看过来!

国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就将迎来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此时,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表示水汽凝结现象,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的节气,也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度

01寒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宾

“宾”为“后至”之意,即迟行的鸿雁在寒露初候之时陆续南下。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 菊有黄华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02寒露节气话养生

腹部保暖

寒露以后,气温不断下降,早晚温差加大,感冒开始流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容易复发,因此寒露之后要积极预防感冒。特别注意保暖,适时添加衣服,厚薄搭配。

进入秋季以后,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穿着上要避免露脐装。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寒露脚不露

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还想赤膊露身的朋友当心凉气侵入体内,凉鞋也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

从养生来看,脚远离人体心脏,可负担却是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加之其脂肪层很薄,更易受冷刺激的影响,所以足部保暖不容忽视。

这个时节,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驱除寒冷,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泡脚时水温以40摄氏度为宜,温水需要没过脚踝,一般每次不超过20分钟,感到身体微微出汗为佳。

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水温,需要家人帮忙测试水温或者使用测温计,避免烫伤后诱发感染。

关节保暖

天气变冷之后,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如肩部是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不要穿露肩衣服。晚上盖好被子,让肩部保暖。颈部受凉不仅会加重颈椎病,引起酸痛僵硬等不适,还会向下引起感冒咳嗽等肺系病变,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颈部也需要注意保暖。

很多女孩子在秋冬季节仍然短裙露膝,其实这是对膝关节的一种伤害。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受凉以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因此年轻人要注意多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

适时添衣

都说“春捂秋冻”,但老人、儿童等身体较弱者并不适宜“冻”,应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以防冻出病来。但换季穿衣不宜乱,以保暖为主,以薄厚搭配为宜。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可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03寒露节气 科学养生

早睡早起,情志安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说,秋天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早睡早起”就是人们顺应秋季养生之道的起居方式。

寒露后,昼短夜长,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舒展,促使精神情志安宁,以缓和秋季初凉的伤伐,收敛精神情志而不使其外散,使秋气平定,肺气清肃。

养阴防燥 润肺养胃

寒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于是也就有了“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的说法,如调养不当,人们经常会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都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气渐冷,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建议这个时节的饮食调养以滋阴润燥为宜。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物,宜多吃些核桃、芝麻、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在水果的选择上,可以吃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可以吃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菌类、海带、紫菜、黑豆等豆类,对我们的身体十分有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