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李诞大火,他却欺骗了所有人:我只是假装不努力,你们怎么能当真?
生活中,你见过下面这种人吗?
人前云淡风轻,看似什么正事都不做,但是背地里却下大功夫,刻苦努力,对自己非常狠。
不少网友分享说:自己上学时经常会遇到这种学霸,天天就知道玩,但是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感觉人家的成绩都是玩出来的!
这两年非常火的李诞,就是这样的人,总以“人间不值得”的丧模样示人,可背后却比谁都努力。
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中,脱口秀演员思文就当众吐槽李诞:“李诞,你假装不努力的样子,真的很努力。”
李诞打造这样的人设,或许是出于搞笑幽默的目的,毕竟在娱乐圈里混,他的“不努力”,明眼人都知道是不能当真的。
但是为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喜欢和李诞一样热衷于伪装自己呢?尤其在学校里,很多孩子也喜欢这样做。
之前有人在学校里咨询学霸们,问为什么只愿意在私下用功,有的孩子回答很诚恳:因为这样别人就会夸我很聪明呀!
除了这点,前两天Professor看日本作家中岛敦所写的《山月记》时看到了一句话,觉得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徒然卖弄着,人生一事不为则为长,欲为一事则太短。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胆怯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
对自己不自信,又不甘于平凡;想展示自己,又怕努力无果,在这种矛盾而挣扎的情况下,选择“默默行事”,潜伏着等待一鸣惊人的时机。
这种行为方式本质上没什么大的问题,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来,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喜欢用表面的“谦虚”掩盖自己对失败的畏惧。而缺乏直面失败的勇气,从长远来看,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隐患。
壹
对于为什么会“假装自己不努力”这个问题,有一位知乎网友匿名回答:
因为你让别人看到努力,但你没有成绩,别人就会拿你当反例;如果没让别人看到努力,却考得不错,别人就会把你当神话。
一个每天熬夜才能考到90分的人,和一个整天吃喝玩乐最后轻松考90分的人,谁会被认为是“更有能力”的呢?
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后者,甚至老师也会如此。
因为我们都喜欢听以弱胜强、毫不费力战胜步步为营的故事。
于是我们会竭尽所能维护自己“有能力”的形象,陷入他人评价的旋涡。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成绩更有价值。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件事:路是自己的,和他人有什么关系?
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要给自己套一个“努力可耻”的枷锁,努力绝不可耻,我们能做的就是拼命努力,用力地告诉自己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归根到底,“学渣”们其实也只是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怕别人的冷嘲热讽,本质上终究是出于害怕自己的无能。
孩子如果有这种害怕失败的性格,追根溯源,可以在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里找到答案。
贰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明明是孩子犯了错,你好心给他指出来,希望他能吸取教训,结果孩子三言两语就给顶回来了。
“我又不是故意的。又不是我的错。”
遇到这样的事,家长们都会很头疼。
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能虚心接受批评,这样他才有进步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越是给孩子指出错误,他就越是抵触、生气,甚至顶嘴,真是一句话都说不得。
为什么孩子面对错误时,会这么脆弱?怎么说,才能让孩子知错就改,下次做的更好呢?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天天。她画画特别棒,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练习画画。
但对于那些她没有尝试过,有可能会做不好的事,她一概不碰。
有一次,家里人一起包馄饨。天天觉得很新鲜,就开心的参与进来。
一开始,天天很享受这个过程。
她认真地包着馄饨,包完还骄傲地拿给家人看。爸爸妈妈看到了,便夸奖她“包的真好看”。
可是后来,外婆说要比一比,看谁包的好。
还对天天说,“你的馄饨没有黏住,妈妈的都黏住了,你下次要改正这一点。”
天天听完,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撅着小嘴,一直嚷着“我不要包,我不要包”,后来还伤心的哭起来。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大人会觉得,指出孩子的错误,是为了让你下次做的更好。
总不能一直惯着你,只说好话,从不批评吧。
但对孩子来说,批评又意味着什么呢?孩子会想:我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很开心的夸我。我做的不好了,爸爸妈妈就很严肃的批评我。是不是我一犯错,我就没那么好了,他们就不喜欢我了?那我不要做错,错了也不要承认!
在孩子眼里,错误意味着不完美,意味着父母的失望,意味着“我不再是大家喜欢的好孩子了”。
所以错误很可怕,要努力避免才行。
不承认失败,是孩子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叁
想要让孩子正视失败,我们做父母的要先转变观念,看到失败积极的一面。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经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她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这种思维类型的人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天分,而天分是不会变的。所以聪明的人学习肯定好,笨的人再努力也没用。
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觉得成功是靠努力、靠找方法。他们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只要找对方法,提升了能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孩子之所以会抵触错误,就是因为固定型思维让他觉得,错误是对他这个人的否定,说明他不够优秀,没有天分,所以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不能改变的事实。
而对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来说,错误恰恰是提示他应该在哪里努力的信号,只要找到方法把这个错误克服了,他就能变的更好。
知道了错误的好处,如何在生活中把这种观念,还有成长型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孩子呢?
不用给孩子讲大道理,只要学会正确的表扬、批评孩子就可以了。
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套路:基于过程评价孩子。
我们平时评价孩子,大多是基于结果的。
比如前面天天包馄饨的例子,不管是表扬馄饨包的好,还是指出哪里包的不好,都是基于结果的评价。
如何评价过程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注意观察他。
比如孩子包的好,我们可以说,“妈妈看到你包馄饨的时候,非常的认真、专心。”
“你放馅料的时候,会用勺子把馅料刮到中间,这样馅料就不容易漏出来了,真是个好办法。”
大一点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经典句式。
“你xxxx(某件事)做的很好,能不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能鼓励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同时,比起简单的一句“你真棒”,这样充满好奇的提问方式,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
如果孩子一件事没做好,我们又该怎样评价他呢?
同样也是基于过程。
比如包馄饨露馅儿了,我们可以说。
“天天,这个馄饨的馅料跑出来了,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引导孩子思考哪里出了问题;
“噢,原来是馅料放的太多了”——找到问题;
“那我们下次少放一点,馅料就不会跑出来了”——提出解决的办法;
当我们把错误看的很严重,很负面的时候,孩子也会害怕错误,讨厌批评。
当我们把错误看作进步的垫脚石,看作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契机时,孩子面对错误也会更坦然,更有包容度。
所以,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看到孩子的努力、进步,还有对自己的突破。
Professor点评:
成功和失败都是暂时的结果,是由过程导致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其执着于某个时间段的结果,不如引导孩子享受过程。
告诉孩子:想赢,就要抗住失败,不要回避你的情感,挥洒你的激情,再加上真诚和勤奋,该来的自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