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女生4分钟内被扇36耳光:校园霸凌事件就在我们身边!
4月7日,河北保定顺平县两名初一女生遭到另外四名女生(三名初一,一名六年级)的欺凌,两分钟内竟被连续抽打36记耳光。在此过程中,施暴者还不时将抽烟后的烟圈吐向被施暴的女孩子,画面让人心惊。
事后,施暴女孩的爷爷道歉说:“家里管理不当,有时候也管也说,但是她们打架家里也不知道啊。”
爷爷轻描淡写的道歉与“校园欺凌”的话题,再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这孩子才多大了就做出这种事情,现在不好好管以后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年龄小不是逃脱错误的理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这可不止是身体上的损伤,更是人格上的严重侮辱,这样的记忆会跟随一辈子,道歉是你们的义务,但是原谅不是受害者必须做的!”
校园霸凌,是所有家长和孩子都不愿面对的噩梦,更是某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它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严重,绝对不容忽视和小觑……
壹
去年4月,在陕西米脂县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校园杀人案:罪犯赵某袭击了放学途中的学生,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惊天惨案?
据新华日报报道,这个持刀杀人犯,曾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长期被同学欺辱,积怨已久,内心压抑无法排解。最终,他把怨气撒在了母校无辜学生的身上。
赵某的行为让人憎恶,但也引人深思:假如他当初没有遭受过校园欺凌,或者受到伤害后及时得到了心理医生、亲友的开解和劝慰,他还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暴行呢?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
2016年4月,山西运城15岁休学少年在网吧被同校6名同学殴打致死;
2016年4月,重庆彭水某中学初二学生在厕所内被同学持刀捅死;
2018年3月,云南昭通某中学初一女生在宿舍遭9人轮番殴打;
……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触目惊心!
腾讯曾做过一次校园霸凌的社会调查,36000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别人欺负过。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霸凌根本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因为大部分孩子会选择沉默,而大部分学校和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这是“霸凌”。
这不是仅仅发生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校园欺凌也普遍存在。
校园欺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更猖獗。
贰
已经上大四的陈同学曾经历过校园霸凌,尽管已时隔多年,但当年的一幕幕场景依然时常自脑海浮现,让她倍感难受。
彼时正读初中的她刚刚放学,走出校门没多远,就被学校里“打架团伙”的一个人迎面打了一巴掌。一切发生得太快,她都没来得及反应。满心委屈的陈同学哭了一路,跑回了家。
然而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和老师,“一方面觉得丢人,另外也觉得告诉了他们也没什么用。”
陈同学事后得知,她之所以被打,是因为她无意中听到了那个“打架团伙”准备要打一个她认识的人,而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认识的人,没想到因此招致了祸患。
一个星期后,陈同学住的宿舍开始丢东西,打她的那帮人集体向老师诬告,说是陈同学偷的。好在这件事经过老师调查,还了陈同学的清白。
事后,陈同学经过了漫长的自我调节,才渐渐从“校园霸凌”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遭受欺凌的孩子都能迈出这道坎儿——
初二的陶同学,用服毒的方式结束了年仅15岁的生命。
在遗书中,她讲述了被同学欺凌的遭遇:被迫拿饭盒、洗饭盒、打热水、倒洗脚水、洗头、殴打……由于长期受到欺凌,不堪侮辱的她最终选择了绝路。
事情发生后,痛苦不堪的母亲这才反应过来,之前孩子因为受到同学欺负而多次逃学,但当时自己并没有当回事,仍将孩子送回了学校,没想到却把孩子送进了“虎口”……
校园霸凌,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骂一句,打一下,而是非常残忍的心理打击和生理残害,会对被欺凌的学生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
它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有些孩子因为校园霸凌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还有的孩子因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出现自残或自杀等极端行为。而被欺凌的阴影和对社会的恐惧,往往会伴随这些孩子一生……
叁
作为家长,我们自然不希望孩子成为为祸社会、欺负他人的“混世魔王”,但我们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任人欺凌的受气包,唯唯诺诺度日。
下面这3点建议,希望家长朋友们好好看看,避免让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1)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大多数孩子受到欺凌后却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原因在于缺少沟通的环境。父母要养成和孩子沟通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这样,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直接告诉父母。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很多问题,即便发生问题家长也能及时进行补救和处理。
(2)灌输自我意识
从小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不是为了欺负他人,而是为了避免被他人欺负。
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同学朋友之间的合理行为,如果发生什么出格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告诉父母,不要听之任之,忍气吞声。
(3)告诫孩子交友须谨慎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辨别好坏时,需要家长引导,多结交家教好且有责任感的朋友;同时告知孩子,交友不能光看朋友的成绩,只要有闪光点,都可以学习。
身边有几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被欺凌的几率也会大幅下降。
Professor点评:
校园霸凌,对每个孩子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和阴影。这不是别人的事情,它和我们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