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三三

5月17日

三三: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就是重发汗后再加烧针的,烧针就是燔针,冰天雪地、冻疮、关节的地方坏死掉的时候,把针烧的通红,从「阳陵泉」对「阴陵泉」刺下去,可以把骨头救回来,就是燔针术,所以燔针术刺完后,身上一个洞一个洞的。

还有去脓疡的时候,也会用到烧针,在针灸中已经教过。

为什么叫「四逆汤」,手脚都冰冷掉,到了手肘、膝盖就是四逆,体温急速下降,或失血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手脚都冰冷掉,所用到救逆的方子。

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

一、骨节身体疼痛。

二、四肢厥逆,手脚冰冷。

三、小便清利,白白的没有颜色温度。

四、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炙甘草、干姜,针对脾阳,生附子对肾阳,所以四逆汤在用的时候,脾阳肾阳能够恢复,先天之本再加上后天之本,就能恢复他的生机,所以肾阳不足的时候,精排出来很冷,生附子下去可以壮他的天癸水,使天癸水很热,对妇科也很好。

生附子在这里用,完全在壮肾阳,实际上生附子下去的时候,心脏的力量就会跳起来,为什么前条不加生附子,因为肾阳还很足。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右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干姜就是生姜炒干,或生姜晒干后再炒过,炙甘草在这里可以壮胸阳,胸阳包括肺和心脏都能壮起来,肺的功能一恢复,就能将津液运到四肢,「甘草干姜汤」也是吐血的神剂,大量吐出血的时候,就开阳药,就是很热的药,就是「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

中医的观念脾胃的功能一恢复,血会回到经络里面来,现在外面的医生,以为吐血是热,开寒凉的药,犀角、生地、菊花下去,病人吐得更厉害,胃穿孔、胃溃疡、会胃吐血的,都是胃家素有寒证的,所以用热药,就是「甘草干姜汤」。

【直指方】曰:「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行气归元,无力收约其血。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甘草四两炙;右二味,咀,以水三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又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

「芍药甘草汤」可以止腹痛,痛代表有东西堵到,例:妇科的瘀血,还有肠子的表面有很多微血管,肠子的蠕动能源来自血,如果肠子上的血堵塞到了,这时候,肠子会套叠在一起,血液循环不好,病人会觉得绞痛。白芍破血,活血的力量很强。

【古今医统】曰:「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腹痛。所以小孩没事会肚子痛的,可用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大黄和炙甘草的比例是二比一,炙甘草不可以用太重,如果用太重,大黄和芒硝会停在肠胃里面不走,因为炙甘草把它固住了,芒硝是破瘀的,先把大黄和炙甘草煮过,再放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放在火上面滚一下就好了,芒硝化了就好,如果要药再强一点。

芒硝开少些,用冲服的。

芒硝在市面上买的时候、像盐巴。上牙是手阳明大肠经,下牙是足阳明胃经,所以上下牙都是阳明证,阳明讲的是消化系统,所以消化系统堵到的话,牙齿开始牙周病,牙龈红肿烂掉,如果牙龈红肿烂掉就是肠胃太热了,有大便,只是没有大小承气汤证,有调胃承气汤证,所以用调胃承气汤把上面的东西轻轻的清出来,一清出来就是消炎,所以大黄是消炎的药,芒硝是攻坚的药。

大黄用酒洗,使其具有升提之性,就不会攻下得太快,把小肠大肠的东西都清光了就不好。

【活人书】曰: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者,若发汗开泄,则更斑烂,宜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证治准绳】曰:「破棺丹」治疔疮之气入腹而危者。有时候肠胃化脓了,梗在十二指肠的地方,调胃承气汤下去可解。

【玉机微义】曰:「调胃丸」止齿痛,血出不止,用调胃承气汤为末,作蜜丸服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痘疮,麻疹,瘫疽,疔毒,内攻冲心而大热谵语,躁烦闷乱,舌上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绿色者宜此方。为什么大便绿色的,因为人身上的胆汁是绿色的,有时候小孩受到惊吓,肠胃就冻结住了,小肠不会蠕动,所以胆汁就往外流,这时候就用「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咀,以水三升,微火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真正在救逆的时候,是用生附,霍乱、疟疾、上吐下泄都是四逆汤证。

一颗生的附子,还没有晒干之前,大约五铙;晒干或烘干以后,大约三钱。生附于表面有纤维很多,必须用棉布包起来煮,纤维才不会刺激到喉咙。

生附子专门去里寒,炮附子专治表虚。

病人表虚而汗流不止,我们用炮附子,这时用生附子反而没用,因为生附子不走表。

如果是开刀或意外车祸,病人失血过多而且怕冷,有里寒的时候,我们用生附子让阳气回头。

喝到生附子,嘴唇舌头会麻,虽然是一种中毒现象,但是因为病人需要这个药,所以病人觉得很舒服。四逆汤又称为『回阳汤』,麻黄汤称为『返魂汤』。

东涧翁曰:本方治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于此方中加「乌梅」、「蜀椒」,名「温中汤」,治虫蚘厥。经方很多治疗打虫的药,乌梅、蜀椒都是,蜀椒就是花椒巴椒,蜀椒取开口的才没有毒。

【医林集要】曰:「干姜附子汤」治伤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沉寒,这就是溺水,在水里面昏迷了,救溺的时候,扎「公孙」、「内关」、「中脘」,然俊趴过来,扎「会阴」,让心脏跳起来,水排出来了,可是体温(四聖注:這裡缺内容。)

附注:

生附子如何泡?拿十比一的明矾,用冷水泡附子和明矾,泡一晚后,上面的盐跑出来,水变成黑的,附子又黑又咸,咸入肾,黑也入肾,泡完一次后把残渣冲掉,换水再泡第二次、明矾没了再加,小心明矾会切手,泡三次,附于表皮的黑油都出来后再「晾干」,晒到干掉,约五天就可以了。这就是「生附」,生附去皮后切片,放在铁锅上干炒,就是「炮附」。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倪海厦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完——

(0)

相关推荐

  • 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

    甘草干姜汤 [原文]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二)

    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 冷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 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 ...

  • 中医内科学——便秘冷秘——温脾汤合半硫丸——阴阳解析

    温脾汤合半硫丸--阴阳解析 便秘冷秘证候: 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剂: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温脾汤:<千金 ...

  • 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3.熟悉:济川煎.黄龙汤.4.了解:增液承气汤. 2-1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 ...

  • 经方应用之桃核承气汤医案

    导读 本方证为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里,血热互结,停蓄于下焦少腹部之疾.因有形之血热结于下焦,则少腹急结:心主血,又主神明,血热影响心神,则其人烦躁谵语,甚则如狂:邪热在血分,膀胱气化正常,则小便自利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伤寒论》六经条辨内容

    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医圣在<伤寒杂病论>中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人类虽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一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 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九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如果白天得到的病,就是发于阳,过一个晚上,就是第二天了,所以如果足足六天之后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 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