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阳货第十七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不知道什么事惹着孔子了,他很生气,说不想说话了。
子贡就问,你不说话了,那我们还怎么记录和传述您的道呢?
孔子怼他,说:“老天爷不也不说话嘛,四时照样运转,万物照样生长。你见过老天爷说话吗?”
子贡活该被呲哒,孔子他也就是发发劳骚,发过劳骚就没事了,你还当真了。
孔子还能真不说话,那还不得憋死他呀?!好为人师,说的就是他自己。
老天爷是不说话,但老天爷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所以不用说话。你都安排好了吗?你有那个权力和能力吗?你不说话别人知道怎么做吗?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吗?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鲁国人,曾学于孔子。
孺悲拜会孔子,吃了个闭门羹。孔子托辞有病,不见。让通报的人去告诉他,打发走。不见就不见吧,还故意把瑟搬出来,鼓瑟高歌,让孺悲知道我就是不想见你。
中国人很在意礼,礼多人不怪,但很多时候都是虚礼,万万当不得真。招呼你吃饭就是个客气,锅中其实没有下你的米,你要是真去吃,那才是二百五。你起身要走,主人劝再多坐一会儿吧,你还真坐?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女(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期,是指从今年某月至明年某月一整年的时间。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是指每年秋天的登礼,即新粮入库的仪式。升,成熟。
钻燧,指钻木取火或用燧石取火。
改火,古代月令对四时用什么木材取火有不同规定,叫改火。
旨,甜美,指好吃的食物。
孔子是支持三年之丧的,但宰我有不同看法。宰我说: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如果非三年不可,必然导致礼坏乐崩。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成熟,取火用的木材又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周年就可以了。孔子听了很生气,问他:“三年以内,吃稻米,穿丝绸,你心里不难受吗?”宰我回答不难受。孔子接着教育:“君子服丧期间,甜美的东西也吃不出甜来,好听的音乐也听不出快乐来,在自己的屋里也感到不踏实,所以才不那样做。你要是能心安,那你就去做。”宰我一声没吭就走了。
孔子教育了半天,没有效果,气得大骂宰我不仁,说小孩子生下来,都要在父母怀里待三年。为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礼仪呀。宰予呀宰予,难道你没有享受到父母对你三年无微不至的关爱吗?
知规矩、懂规矩、敬规矩、守规矩,你要是过不了自己心中的坎,不守的话良心难安,你就守。别人也许轻轻松松就过了心坎了,也许根本就没有心坎,那不守就不守了吧。
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弈,中国古代的两种棋艺。博是六博,具体下法已失传;弈就是围棋。
孔子说,整天除了吃就是睡,跟猪一样,一点脑筋也不动,其实是很难受的事。不是有下棋、跳舞这种事吗?去做一些事也比啥也不做强。
孔子不是那样的人,你怎么知道人家难受呢?没准人家快活得很哪!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对词性的把握很准。
尚,以什么为上。
盗,既指行为,也指人。
子路以勇著称,他问孔子说,君子以勇为上吗?孔子反对有勇无义。
孔子说君子要以义为上。有地位的人如果只知道勇而心中无义就会犯上作乱,普通的人如果只知道勇而心中无义就会去做强盗。
17.8 好勇不好学,其蔽(弊)也乱。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智)者,恶不孙(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恶,憎恶。讪,诽谤。窒,一说是壅塞之义,一说是忿戾之义(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
徼,抄袭。讦,jie,2声。当面攻击,攻人之短,揭人隐私,让对方下不来台。
子贡问君子也有讨厌的人吗?孔子说有。君子憎恶四种人:一种是说人坏话的人,一种是诽谤上级的人,一种是勇猛而无礼的人,一种是武断并且顽固不化的人。
孔子反问子贡有没有讨厌的人?子贡也说有。他憎恶三种人:一种是以抄袭模仿为聪明的人,一种是把无礼当作勇敢的人,一种是以当面攻击、不留情面为直爽的人。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女子是全称,小人则是男子的一部分,是普通的男子或者知识水平较差的那一类男子。
孔子说,跟女子和小人真难打交道,对他们亲密了吧,他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不注意身份和场合,而稍一疏远,他们就会埋怨,甚至由怨而生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孔子难道经常跟小人和女人打交道,从而能总结出这样的真知灼见?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见恶,被人骂。
古人寿命普遍短,四、五十居多,六、七十就少见。
孔子认为,如果四十岁了还被别人骂,这人一辈子也就没出息了。
四十不惑嘛,既然不惑了,就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就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就不应该再被别人痛骂、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