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91: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论》
自我康疗91: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论》
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法”,形成于“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的上古时代。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农业文明发展,既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初级阶段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也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全民膳食康疗养生实践活动。直至今天,蕴涵大道文化“阴阳五行说”的“干支纪年法”,依然指导着中国人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
按照“干支纪年法”循环排序,公元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天干庚年逢地支子年,就是农历庚子年。再从五运六气变化来看,天干庚年为阳年,司天岁运为金运。地支子年为阳年,在泉地气为木运。
阳升阴降,地气木运,主生发,四时应春季,天象应木星,五方应东方,五色应青色,五调应角音,五味应酸味,人体五脏应肝脏,五体应筋,五志应怒,五窍应目。司天金运,主收敛,四时应秋季,天象应金星,五色应白色,五调应商音,五味应辛辣味,人体五脏应肺脏,五体应皮,五志应悲,五窍应鼻。
天气地气交变,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相克,寒热湿燥风循环交替。木运过盛,谨防肝火产生温热病变。金运过盛,谨防肺脏产生寒湿病变。春季温热秋萧杀,气候异常谨防暴雨洪灾。
养生保健,五脏护肝护肺,五体护筋护皮,五窍护目护鼻。调神治气,勿怒勿悲。膳食固本,五谷养元。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木生火,酸生苦。火生土,苦生甘。土生金,甘生辛。金生水,辛生咸。水生木,咸生酸。木克土,酸制甘。金克木,辛制酸。火克金,苦制辛。水克火,咸制苦。土克水,甘制咸。五味调和,阴阳平衡,身心康泰。
血气循环,有无相生。内外表里,音乐康疗。金石土木丝竹匏革,乐器五行有八音。宫商角徵羽,五调五行有五声。合四一上工尺凡,五调有七音。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应五志七音十二律吕。扶正祛邪,过犹不及。五行相克相生,应五脏血气循环阴阳平衡八音和鸣。
转眼看,公元2021年,农历辛丑年。天干辛年逢地支丑年,五运六气阴阳变。天干辛年为阴年,司天岁运为金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在泉地气为土运。地气土运,主生发,四时应长夏,天象应土星,五方应中央,五色应黄色,五调应宫音,五味应甘味,人体五脏应脾脏,五体应肌肉,五志应思,五窍应口。司天金运,主收敛,四时应秋季,天象应金星,五色应白色,五调应商音,五味应辛辣味,人体五脏应肺脏,五体应皮,五志应悲,五窍应鼻。
天气地气交变,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五行相生相克,寒热湿燥风循环交替。土运过盛,谨防脾胃寒湿病变。金运过盛,谨防肺脏产生寒湿病变。春季温湿草木长,秋收冬藏话凄凉。湿寒交加阴雨多,更防人祸酿饥荒。不治已乱治未乱,自力更生广积粮。不治已病治未病,扶正祛邪保安康。
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循环周复始。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玄之又玄有常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百病有形之象,生于无形之气。天气地气阴阳变,灵气感应在于心。心静神自明,心躁神气散,气绝身必亡。执迷物质世界有形之象,永远不知宇宙太空大极无外,更不知微生物细菌病毒小极无内。只求神药以毒攻毒,必然会产生人为的副作用后遗症。只有回归“天人合一”大道,才能使人体内外表里血气循环阴阳平衡“形神合一”。
气候循环阴阳失衡,就会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异常病变。“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恢复气候正常的动态平衡。“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则是制造人体血气循环阴阳失衡的病变,也是制造社会生态系统的异常病变,还会造成和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封闭僵化单边思维,必然会产生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的“人之道”,只会制造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道主义灾难,而永远不懂“天人合一”大道文明的“阴阳五行说”方法论。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法术万变道不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法自然,守正创新,传道受业解惑,就必须重读“黄老之学”的大道文化经典。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静心解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论》。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论》原文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知的通假字)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别本作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腨的通假字)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腨的通假字)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之端)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腨的通假字)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腨的通假字)、脚皆痛,小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腨的通假字)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络的通假字)心包,下膈,循属三焦。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别本作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别本作端)。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㿉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气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骨)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医部全录》当作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此十二经之败也。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别本作鱼)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医部全录》当作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明·马莳曰:半为衍文),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清·张志聪认为此句为原文脱简),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伤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并经)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睪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白话文翻译
雷公向黄帝请教说:《禁脉》有言,针刺治疗理论,以经脉系统血气运行为终始。要揣摩脉气运行变化,把握阴阳平衡的标准,辨别五脏六腑经脉的内外表里关系。请你给我详细讲解一下。
黄帝解释说:人的生命产生,先是禀受父母精血,再由精气生成脑髓,然后以骨骼为支干,通过经脉给全身输送血气营养。筋脉逐渐发育使骨骼变得坚强,肌肉发育成为保护内脏的墙壁,皮肤逐渐变得坚韧使毛发能够附着生长,饮食五谷进入胃脏滋养经脉,最终使全身血气循环运行通畅。
雷公说:请你给我从经脉开始详细讲述一下。
黄帝说:根据人体经脉的变化,可以判断死生、诊治百病、调节血气阴阳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的肺脏手太阴经脉,从中焦胃脘起始,向下联络大肠,然后回到胃脏上口贲门,再上贯膈膜归属于肺脏。又从肺下喉管横走到腋下,进入上臂内侧,再行至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之前,然后下行到肘中,再顺着前臂内侧上骨下缘进入寸口穴,然后循着鱼际穴上行出于拇指尖端。其余支脉从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内侧,在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会表现为肺部胀满、喘咳、缺盆里面疼痛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就会眼睛昏花,交叉双手按着胸部,这就称为臂厥病症。这条主肺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咳嗽、气逆、喘息、口渴、心烦,胸部满闷、小手臂内侧前缘作痛、厥冷、掌心发热等症状。如果是气盛有余,就会出现肩背疼痛、怕风畏寒、汗出伤风、小便次数增多而尿少等症状。如果是气虚不足,则会出现肩背部疼痛、畏寒,呼吸气短、小便变色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就用泻法,正气虚就用补法,热症就用疾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穴大三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则是指寸口穴脉象反小于人迎穴。
大肠手阳明经脉,起于食指尖端,沿着食指上侧出于合谷穴拇指、食指歧骨之间,再上行进入手腕两筋中间的凹陷处,然后沿前臂上方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至肩,然后出肩端前缘上行至柱骨诸阳经交会处的大椎穴。再下行进入缺盆穴,联络肺脏,下贯膈膜,最后归于大肠。其余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贯通颊部,下行进入齿龈,回转绕至上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于鼻孔两侧,在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会出现牙齿疼痛和颈部肿胀等症状。这条经脉主津液,产生的病变还会表现为眼睛发黄、口干、流鼻涕、流鼻血、喉部肿痛、肩前和上臂疼痛、食指疼痛不灵便等症状。如果是气盛有余,在经脉所过处就会出现发热和肿痛症状。如果是气虚不足,则会出现发寒颤栗、难以恢复温暖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用疾刺法,寒症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对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三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比寸口穴小。
胃脏的足阳明经脉,起于鼻孔两旁的迎香穴,左右相交于鼻根部旁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再向下沿着鼻外侧进入上齿缝中,复出环绕口唇,下交于承浆穴,再退回沿腮下后方出大迎穴,然后沿颊车穴上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穴,最后沿发际到达额颅。其余支脉从大迎穴前向下行至人迎穴,沿喉咙进入缺盆穴,再下贯膈膜,最终归属于胃腑,在此与脾脏相联络。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下行至乳房内侧,再向下挟脐进入阴毛两旁的气冲穴中。又一支脉起于胃口,沿腹里下行至气冲穴前与直行经脉相合,再下行至髀关穴,经过伏兔穴下行至膝盖,向下沿胫骨前外侧行至足背,然后进入中趾内侧。还有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别进入足大趾和直出大趾尖端,在此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会表现出发冷颤栗、时常呻吟、打哈欠、额部暗黑等症状。病发时厌恶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制乐器声音就惊恐不安、心跳加快,希望关门闭窗在屋内独自静处。病情严重时,就会登高狂歌,脱衣奔跑,并有腹胀肠鸣等症状,这就称为骭厥病症。这条经脉主血,发生的病变还会出现发狂、疟疾、温热、多汗、流鼻涕、流鼻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肿、喉痹、上腹部肿胀、膝盖肿痛等症状。也会有沿侧胸乳部、气冲穴、大腿前缘、伏兔穴、足胫外侧、足背等处疼痛,以及足中趾不能屈伸等症状。
如果是气盛有余的实症,患者就会出现身体前面胸腹部发热症状。如果是胃脏气盛有余,就会出现消化快、易饥、小便色黄等症状。如果是气虚不足的虚症,就会出现身体前面胸腹部发冷、颤栗、胃寒且胀满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三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小于寸口穴。
脾脏足太阴经脉,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顺着大趾内侧赤白肉分界处,经过大趾后的核骨,再上行至内踝前方,然后上行至小腿肚的内侧,再沿着胫骨后方交会出于厥阴肝经前,又上行至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内归属于脾脏,在此联络胃腑,再上通膈膜,挟行至咽喉,连接舌根散布在舌下。其余支脉再从胃腑分别上通膈膜进入心脏内部,在此与手少阴心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舌根僵硬、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胀、时常嗳气等症状。大便通气后会感到畅快,却又感觉身体沉重。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舌根疼痛、身体无法转动、饮食不下、心烦气躁、心脏下面剧烈疼痛、大便溏泄、痢疾、腹泻、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只得勉强站立、股膝部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穴大三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寸口穴脉象反比人迎穴小。
心脏的手少阴经脉,起于心脏内,出行于心脏系统,下通隔膜联络小肠。其余支脉从心系上行,挟于咽喉联络目系。另一直行支脉,又从心系上行至肺脏,再向下横出腋下,经过太阴心主脉后下行至肘内,顺着上臂内侧后缘,到达掌后小指内侧高骨尖端,然后进入掌内后侧,再顺着小指内侧出于指端少冲穴,在此与手太阳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喉咙发干、心痛、口渴欲饮等症状,这就称为臂厥病症。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眼睛发黄、胁痛、上臂和下臂内侧后缘疼痛、厥冷、掌心热痛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穴大两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寸口穴脉象反比人迎穴小。
小肠手太阳经脉,起于手小指尖端,顺着手外侧上行进入腕部,经过锐骨直上,顺着前臂骨下缘出于肘内侧两筋骨间,再顺着上臂外侧后缘上行出于肩后骨缝,绕行肩胛相交在肩上,然后下行进入缺盆穴联络心脏,再顺着咽部下行穿过横膈膜到达胃脏,最后下行归属于小肠。其余支脉,从缺盆沿颈上抵颊部,至眼外角,回入耳中。又一支脉,从颊部分别上行至眼眶和鼻子,经过眼内角斜行联络颧骨部,在此与足太阳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咽喉痛疼、下颏肿痛、不能回顾、肩痛如拔、臂痛似折等症状。这条经脉主液体,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耳聋、目黄、颊颔肿痛、颈肩肘臂外侧后缘疼痛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两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比寸口穴小。
膀胱足太阳经脉,起于眼内角,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上。其余支脉,从头顶行至耳上角。直行的支脉,从头顶联络脑部,再从脑后分开下行至项后,顺着肩胛内侧挟行脊柱抵达腰中,然后顺着膂肉深入联络肾脏,最终归属于膀胱。另一支脉,从腰中会于后阴,挟行脊柱经过臀部,最后进入膝腘窝中。又一支脉,从肩髆内侧左右分开向下行,经过背脊肌肉挟行脊柱内侧到达髀枢,再顺着髀枢外侧后缘下行与前一支脉会合在膝腘窝中,然后下行通过小腿肚出外踝骨后边,再顺着京骨穴行至小趾尖端外侧,最后交会于小趾下,在此与足少阴经脉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逆气上冲、头痛、眼珠似乎脱出、颈项如拔、脊部疼痛、腰痛似折、大腿不能屈伸、腿后窝像被结扎、小腿肚疼痛似裂等症状,这就称为踝厥病症。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痔疮、疟疾、狂病、癫病、头囟颈部疼痛、眼睛发黄、流泪、流鼻涕、流鼻血、项背腰臀部腿后窝小腿肚及脚皆痛、足小趾也不能动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两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比寸口穴小。
肾脏的足少阴的经脉,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至足心,出于然谷穴下,顺着内踝后面进入足跟,再上行至小腿肚内侧,出于腿后窝内侧上行至大腿内侧后缘,经过脊骨归属于肾脏,在此与膀胱联络。直行的支脉,从肾脏上行贯通肝脏隔膜进入肺脏,再顺着喉咙上行归结于舌根。另一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脏,再进入胸中,在此与手厥阴心包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饥不欲食、面色黑瘦如漆柴、咳唾带血、喘息有声、坐卧不宁、眼睛昏花失明、内心惶恐不安、如饥似渴等症状。患者正气不足就会有惊恐感觉,惶恐多疑就像有人要抓捕他,这就称为骨厥病症。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口热、舌干、咽肿、气上逆、咽喉干痛、心情烦躁、心痛、黄疸、痢疾、脊股内侧后面疼痛、足部无力、厥冷、嗜睡、足心热痛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采用灸法治疗时,要强迫患者吃生肉,宽缓衣带,散披头发,手扶长杖,足穿重履,徒步行走。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穴大两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寸口穴脉象反比人迎穴小。
心脏的主手厥阴心包经脉,起于胸中,出行于脏腑心包络系统,下通膈膜,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余支脉,顺着胸中横出两胁,自腋下三寸处上行至腋窝,再顺着上臂内侧,行至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然后沿臂行至掌后两筋之间入掌中,再从中指直达指尖。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开,沿着无名指直达指尖,在此与手少阳三焦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手心发热、臂肘拘挛、腋下肿胀、甚则胸胁满闷、内心动荡不宁、面色赤红、眼珠发黄等症状。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心烦、心痛、掌心发热等症状。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脉大一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寸口穴脉象反小于人迎穴。
三焦手少阳经脉,起于小指与无名指尖端,上行出于两指之间,沿着手背到达腕部,出于前臂外侧两骨间,再上行贯通肘部,然后顺着上臂外侧行至肩部,交会出于足少阳胆经后,再进入缺盆穴,散布在膻中穴和心包经络,再下行通过膈膜,最终归属于上中下三焦。其余支脉,从膻中穴上出缺盆穴,再上行至颈项挟耳后直至耳上角,又曲转下行经过额部到达眼眶下。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再从耳前经过客主人穴前方,与前支脉会于颊部,然后行至眼外角,在此与足少阳胆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耳聋、反应迟钝、喉咙肿痛、喉痹等症状。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有汗流不止、眼外角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侧皆痛、小指和无名指不能活动等症状。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一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小于寸口穴。
胆足少阳经脉,起于眼外角,上行至额角,再下行至耳后,顺着颈部到达手少阳三焦经前面,在肩上交行至手少阳三焦经后面进入缺盆穴。其余支脉,从耳后进入耳内,出于耳前行至眼外角后方。又一支脉,从眼外角分开下行至大迎穴,在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再行至眼眶下颊车穴,然后下行至颈部,与前一支脉合于缺盆穴,再下行至胸中,贯通膈膜联络肝脏归属于胆,再顺着胁部里面下行,出于小腹两侧的气冲穴,然后绕过阴毛边缘横入髀厌的环跳穴。
直行的支脉,从缺盆下腋行至胸部,经过季胁与前支脉会合于髀厌中,再沿大腿外侧下行至膝外缘,然后从外辅骨前方直下至外踝上方腓骨凹陷处,再出于踝前,沿着足背出于足小趾与第四趾之间。另一支脉,由足背分行进入大趾骨缝间,直至大趾尖端,再回行贯通爪甲,最后出于大趾丛毛,在此与足厥阴肝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口苦、时常叹气、心胁疼痛、身体不能转动、甚则面如土色、肌肤失去润泽、足外侧发热等症状,这就称为阳厥病症。这条经脉产生的病变,还会出现头痛、下颔痛、眼外角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痛、颈部至腋下生肿块、汗出不止、畏惧风寒、颤栗、疟疾,胸、胁、肋、大腿、膝外至胫骨、腓骨、外踝前诸关节疼痛、足第四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穴脉象比寸口穴大一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人迎穴脉象反比寸口穴小。
肝脏的足厥阴经脉,起于足大趾丛毛边缘的大敦穴,上行到足背上端,至内踝前一寸处上行到踝骨上方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后方,再上行至膝弯内缘,沿腹股沟进入阴毛中,绕过生殖器到达小腹,挟行于胃脏,归属于肝脏,再下行联络胆,然后上行贯通膈膜散布于胁肋,再从喉咙后侧进入喉咙联络目系,然后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在头顶的百会穴。其余支脉,从眼球深处脉络下行至颊部内侧,环绕进入口唇内。另一支脉,再从肝脏分行贯通膈膜,然后上行至肺脏,这次与手太阴肺经联络。
这条经脉搏动异常产生的病变,患者就会出现腰痛、不能俯仰、男子阴囊肿大、妇女小腹肿胀、甚则咽喉发干、面如土灰黯淡无光等症状。这条经脉主肝,产生的病变还会表现为心胸满闷、呕吐、气逆、飧泄、狐疝、遗尿、小便不通等症状。针刺治疗这些病症,邪气盛的实症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则必须用灸法。如果是不实不虚的病症,就必须对经脉进行系统调治。所谓邪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穴脉象比人迎穴大一倍。所谓正气不足的虚症,是指寸口穴反比人迎穴小。
如果患者手太阴肺经的脉气竭绝,就会出现皮毛焦枯症状。手太阴肺经的功能,就是为皮毛输送精气。脉气运行不畅,皮毛就会焦枯失色。皮毛焦枯,就表明体内津液已经枯竭。体内津液枯竭,就会伤及外表肌肤。外表肌肤伤损,就会使皮枯毛落。毛发脱落不止,就是肺经脉气衰竭的死亡预兆。譬如,肺病患者在丙日病情加重,就会在丁日死亡。在人体五脏中,肺脏五行属金。在十个天干时令中,丙时和丁时五行皆属火。火克金,天时应肺脏,兆示肺病患者必然会有危亡劫难。
如果患者手少阴心经的脉气竭绝,就会出现经脉阻塞不通症状。脉气不通,血液就不能循环运行。人体血液不能周流,面色就会失去光彩。面色黑暗如漆,就是血气衰竭的死亡预兆。譬如,心脏病患者在壬日病情加重,就会在癸日死亡。在人体五脏中,心脏五行属火。在十个天干时令中,壬时和癸时五行皆属水。水克火,天时应心脏,兆示心脏病患者必然会有危亡劫难。
如果患者足太阴脾经的脉气竭绝,就会出现经脉不能滋养肌肉的症状。唇舌是肌肉生发的根本,经脉不能滋养肌肉,就会导致肌肉松软涣散。肌肉松软涣散,就会导致舌头萎缩,使得人体腹中肿满。腹中肿满,就会出现口唇外翻症状,这就是脉气衰竭的死亡预兆。譬如,脾病患者在甲日病情加重,就会在乙日死亡。在人体五脏中,脾脏五行属土。在十个天干时令中,甲时和乙时五行皆属木。木克土,天时应脾脏,兆示脾病患者必然会有危亡劫难。
如果患者足少阴肾经的脉气竭绝,就会出现骨骼枯槁的症状。足少阴经脉为冬脉,伏行在人体深部滋养骨髓。如果骨髓得不到滋养,肌肉就会失去骨骼的支撑。骨肉不能相亲相合,肌肉就会松软萎缩。牙龈肌肉萎缩,就会使牙齿外露污垢尽显,也使得头发失去光泽。头发没有光泽,就是肾气衰竭骨髓干枯的死亡预兆。譬如,肾病骨疾患者在戊日病情加重,就会在己日死亡。在人体五脏中,肾脏五行属水。在十个天干时令中,戊时和己时五行皆属土。土克水,天时应肾脏,兆示肾病骨疾患者必然会有危亡劫难。
如果患者足厥阴肝经的脉气竭绝,就会出现筋脉拘急痉挛症状。足厥阴经属于肝脏经脉,肝脏外合筋脉,筋脉又会聚于阴器,诸筋脉络则系于舌根。因此,如果肝脏经脉不能输送营养,就必然会出现筋缩挛急。筋脉拘急痉挛,就会引发舌卷和睾丸上缩。患者出现唇色发青、舌卷和睾丸上缩症状,就是筋脉气衰的死亡预兆。譬如,肝病患者在庚日病情加重,就会死亡辛日。在人体五脏中,肝脏五行属木。在十个天干时令中,庚时和辛时五行皆属金。金克木,天时应肝脏,兆示肝病患者必然会有危亡劫难。
如果人体五脏阴经脉气全都竭绝,就会导致目系转动,从而产生眼睛昏花症状。眼睛昏花,就是五志先死的征兆。五志先死,距离身体死亡就只有一天半时间了。如果人体六腑阳经的脉气全都竭绝,就会使阴气和阳气相互分离。阴阳分离,就会使皮肉腠理精气外泄大汗淋漓。绝汗出时大如串珠,直至气尽方止,这就是脉气衰竭的死亡预兆。因此,如果患者在早晨出现这种征兆,到了当天晚上就会死亡,如果在晚上出现这种征兆,到了第二天早晨就会死亡。此便是五脏十二条经脉阴气衰败的症状。
五脏十二经脉,都潜行在体内分肉间,深不可见。平常能看到的经脉,只有足太阴脾经在足内踝上面经过的一部分,这里毫无遮蔽。平常能够浮现在体表的经脉,都是络脉。在手足六经络脉中,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大络,分别起于五指间,上行交合在肘中。饮酒的人,酒气会随卫气先行于皮肤,先充实络脉,使络脉血气满盛。外表卫气先行充溢有余,然后就会使体内营气满盛,经脉血气循环就会旺盛起来。
如果没有饮酒,经脉却突然发生异常搏动,这都是邪气侵入体内所致。邪气滞留在经脉自起点到终点的运行通道上,郁积不动就会生热。如果脉象不坚实,就表明邪气已经攻陷经脉,导致络脉血气衰竭空虚了。通过诊断分析这种异常脉象,就可知哪条经脉有邪气侵入的病变。
雷公问:怎样才能知道经脉与络脉发生了异变?
黄帝回答说:经脉潜伏在体内,平常在外表看不见。其虚实变化情况,只能通过气口穴位的脉象来诊察。平常在体表可以看到的经脉,全都是络脉。
雷公说:请原谅我年幼无知,还是没有听明白你刚才所说的话。
黄帝解释说:所有络脉都不能通过大关节,在行至大关节部位时,必然会寻找绝道通过。这就要浮出表皮,越过大关节后,再潜入内与经脉相合于皮中,其相合部位皆会浮现于外。因此,针刺治疗这些络脉时,必须刺在经络交会集结处。血气过盛的患者,即便是没有淤血结块,也要急刺以泻其邪气,直至排出恶血。如果邪气滞留过久,就会产生痹症病变。
诊治络脉病变时,如果看到患者络脉颜色发青,就表明有寒邪郁积产生的疼痛症状。如果络脉颜色发赤,就表明有热邪郁积。如果胃脏内有寒邪,患者手掌鱼际穴的络脉多呈青色。如果胃脏内有热邪,鱼际穴的络脉则呈现赤色。如果鱼际穴的络脉呈黑色,就表明是邪气滞留日久产生的痹病症状。如果络脉的颜色有赤有黑又有青色,就是寒热交错的病变。
如果络脉的颜色发青且脉象较短,就是正气不足的虚症。针刺治疗胃中寒热病变,都要多刺血络,必须隔日一刺,直至淤血泻完为止,然后再调理阴阳虚实。如果是络络脉颜发青且脉象短的虚症,过用泻法就会使患者心情烦闷,甚至跌倒而不能说话。因此,泻血治疗时,如果发现患者有心情烦闷的迹象,就要赶快扶稳静坐,谨防跌倒。
手太阴肺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列缺络。起于腕上分肉间,并行手太阴经脉直入掌中,散布在鱼际穴。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有手掌锐骨和手心发热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有打哈欠、小便失禁或尿频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腕后一寸半的列缺穴。这条络脉,在此又别走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的别出络脉,称为通里络。起于腕后内侧一寸半处,别出上行伴随手少阴心经进入心脏中,再上行系于舌根,最后归属于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有心膈支撑胀痛的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不能说话症状。针刺治疗这些病证,要刺取手掌后方一寸处的通里穴。这条络脉,在此又别走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内关络。在腕后内侧二寸处,从两筋间别行分出,支络别走手少阳三焦经,主络顺着手厥阴心包络经上行系于心包络,在此联络心脏经脉系统。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有心痛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头部麻木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腕上二寸两筋中间的内关穴。
手太阳小肠经的别出络脉,称为支正络。起于腕上五寸处,向内进入手少阴心经。另有一别出支络,上行至肘部,再上行联络肩髃穴。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有筋力松弛、肘部拘挛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产生赘疣病变,小者如指间的水泡。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支正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偏历络。在手掌后方距离腕关节三寸处,别出进入手太阴肺经络。另有一别出的支络,在偏历穴处别出,沿着手臂上行,经过肩髃穴后,再上行至颊车穴,最后斜行至牙根部。还有一别出支络,进入耳中,在此与耳部手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相会合。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龋齿和耳聋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牙齿发冷、膈间闭塞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偏历穴。
手少阳三焦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外关络。在腕后二寸处向外绕行于臂部,再进入胸中,最后与心包络经络相合。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肘节拘挛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肘节松弛不收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外关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出络脉,称为飞扬络。在足外踝上七寸处,别走足少阴肾经经络。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鼻塞不通、头背部疼痛症状。如果是属虚症,则会出现流鼻涕、流鼻血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飞扬穴。
足少阳胆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光明络。在外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厥阴肝经络,再下行联络足背。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厥逆症状。如果是属虚症,则会出现坐不能起的痿躄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光明穴。
足阳明胃经的别出络脉,称为丰隆络。在外踝上八寸处别走足太阴脾经络。另有一条别出的支络,在丰隆穴处别出,沿着胫骨外缘上行联络头项部,与其他各经相会合缺盆穴,再下行联络咽喉部。这条络脉发生病变,患者就会出现气逆、喉痹、突然失音等症状。如果是实症,就会出现癫狂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足弛不收、胫部肌肉枯萎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丰隆穴。
足太阴脾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公孙络。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别走足阳明胃经络。另有一条别出的支脉,上行进入腹部联络肠胃。这条络脉发生病变,患者就会出现厥气上逆、霍乱症状。如果是实症,就会出现肠胃中痛如刀割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腹胀如鼓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公孙穴。
足少阴肾经的别出络脉,称为大钟络。在足内踝后绕足跟,别走足太阳膀胱经络。另有一条别出的支脉,并行足少阴肾经上达心包络,再向外下行贯穿腰脊。这条络脉发生病变,患者就会出现气逆和心情烦闷症状。如果是实症,就会有小便不通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腰痛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大钟穴。
足厥阴肝经的别出络脉,称为蠡沟络。在内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少阳胆经络。另有一条别出的支脉,经过胫部上行至睾丸,最后集结于阴茎。这条络脉发生病变,患者就会出现气逆、睾丸肿大、突发疝气等症状。如果是实症,就会出现阴茎勃起不收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阴部奇痒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蠡沟穴。
任脉的别出络脉,把握尾翳络。起于胸骨下方的尾翳穴,在此别出下行散布于腹部。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腹部皮肤疼痛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腹部皮肤瘙痒症状。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尾翳穴。
督脉的别出络脉,称为长强络。起于尾骨尖下方的长强穴,挟脊上行至颈项,散布于头上,再下行至肩胛左右,别出足太阴膀胱经络,然后深入体内贯穿脊柱两旁的肌肉。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脊柱僵硬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出现头部沉重、振摇不定等症状,这是该络脉挟行脊柱两侧引发的病变。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长强穴。
脾脏的大络,称为大包络。起于渊腋穴下方三寸处,散布于胸胁。这条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实症,患者就会出现全身疼痛症状。如果是虚症,则会有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症状。大包络发生病变时,还会使大包穴附近出现网络状的血色斑纹。针刺治疗时,应刺取这条别出络脉的大包穴。
上述这十五络脉发生病变,如果是邪气过盛的实证,就必然可见血气充满络脉的症状。如果是正气不足的虚症,就必然会出现络脉下陷的症状。如果在体表看不见这些异常变化症状,就必须全面观察经脉血气上下循环的情况。人的形体有高矮胖瘦个性差异,经脉血气循环规律就会各有不同,络脉系统的变化也就会有差异。诊治患者疾病,必须遵循天道,顺时应变,扶正祛邪,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解读启示
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人类社会就告别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丛林法则“兽之道”,由此便进入了道法自然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再从“有巢氏教民建房筑屋”和“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又经“华胥氏教民结绳织衣”和“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直到“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和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华夏先民就始终遵循着道法自然以正治国的“天之道”。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世代传承守正创新,才形成了“天人合一”大道文明“阴阳五行说”,也才有了传承至今的中国大道医术。
只是到了距今五千年前,经过“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才形成了奴隶制小康社会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天子分封建藩”的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劳心者治人”的“大道废有仁义”,也就产生了“天人分离”的“智慧出有大伪”。再经过“礼崩乐坏”群雄争霸的“百家争鸣”,就有了“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务耕织”,也就有了秦始皇创建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又经“汉承秦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礼崩乐坏”天下兴亡周期律。
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的斯巴达商业军国主义神话,则衍生出了西方式“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自从欧洲“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以来,西方式丛林法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就衍生出了“天人分离”的科学主义“市场神教”,也就酿成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灾难。
五千年时空穿越猛回首,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初级阶段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正治国。奴隶制小康社会和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的“劳心者治人”,则是“天人分离”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以智治国。“独尊儒术”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和“普世价值”的“民主法治”,都是私有制社会“天人分离”的“法术万变道不变”。不管是“礼崩乐坏”天下兴亡周期律,还是“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也都是违逆天道的“不知常妄作凶”。
由此可见,只讲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不问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道不同”。只讲民主与专制的方法论学术之争,不讲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道路之争。只讲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产能过剩”发展成就,不讲精神空虚信仰迷失的道德危机,更不讲物质与精神阴阳失衡的人体血气循环病变。这些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的“货币术”理论创新,本身就是在制造拜物主义私欲泛滥的精神病毒邪气。
扶正祛邪,恢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生机活力,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首先就必须祛除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的精神病毒邪气。
为此,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论》。